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2|回复: 13

[转帖]古代城市建设的天人合一观:以桐城为例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84

回帖

29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9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5 2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大师助手张驭寰先生谈古代城池的营造艺术,以桐城为例。

应该说,古代中国的城市乃是天地人三者共生共存的关系,每一个人同万物之间相互依存,不是“独立”的,不是突出“个性”的,你无法,也不能脱离,你一旦脱离也就陷入了混乱,因为整体是天然的,谁也不能违背。古代中国城市顺应了这种天然,好像圣王大舜顺应了仁爱,因而成为世界和谐建筑的典范。镇江有三山五泉,而扬州无山,扬州之平山堂,见山楼,所平所见之山皆为镇江之山。因此,扬州和镇江两地相依为命,这就是古人对某一地方熟透以后对整体观的运用。

古代城市是将自己当作一首美丽的诗、一幅幽深的画来经营的,现代城市在建筑之诗美上没有建树,更不用说对善,以及它内在的仁爱之心。古代城市在这三点上都有特别显赫的建树,尤其是在真实上,它的真实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是古人努力、争取来的,而是他们顺应了这一事实。人,在这样的建筑里是可以变得美、真实并赋有一颗仁爱之心的。

而要赢得整体性,古代城市首先要筑围墙,这里随便举一例,安徽桐城在春秋时为桐国,地处大别山东麓,东南临长江,古代文风兴盛,出过姚鼐、方望溪等桐城学派人士。桐城以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南城门和北城门都建在中轴线上,另有西城门、东城门、向阳门,整个城市在一个偌大的城墙包围之中。

至于水,桐城将大别山上流下来的水,引入城中。

一条大河从北门西入城,流向后山之东,弯曲流向西南经水门出城,另一条河从县署分流向南流至东南方向出水门。

桐城的山在建城时即考虑好了,包在了城内。

城内的道路很奇怪,没有一条是直通的,都是一段一段弯曲的巷子,东西南北各方向的街也不直通。

全城建筑分为寺庵、庙寺、祠堂、园林,分散在全城主要位置,而以观音阁为全城中心。其余各地段才是居民的房舍。

综上所述,古代建筑同现代之间的显著差别有三点:

一是古代建筑的牺牲精神,不突出自我,而是在一种整体里,这就是说,由于牺牲了自我,反而可以活现于天地的大循环之中,而现代建筑缺少上述所说的同天地之间的关联,因而刚一建成即是死物,或者不断死去。

二是色彩上,现代建筑过于浓烈,刺激人之感官欲望,而古代建筑如南方大体以青灰色为主,青灰色因其淡泊而使人无欲,因无欲而置人于沉缓宁静之境界。

三是现代建筑以商业为其主要目的,而古代建筑则以伦理教化为目的,再以桐城为例,其主要建筑为:

寺庵—大宁寺、地藏阁、菩提阁、白衣庵、南大寺、观音阁、禅度庵;

庙宇—梓潼阁、五显庙、圣庙、青庙、药王庙、符王庙、城隍庙、窦庙、火王庙、当庙、关帝庙;

祠堂—启公祠、黄公祠、理学祠、史公祠、贤良祠、左忠毅祠堂、姚端格祠;

花园—朝家园、小花园、五亩园、夕园。古代中国建筑是不太爱暴露的,而是深藏,在浓荫下深藏,因而有着平静人心、深沉人心、美化人心的作用,它既有对实在,也有对虚幻的高度重视,它不爱直线,而是曲线,它不直接到达,而是层层递进,或是婉转而进,甚而以退为进,进而形成幽深的境界,幽深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主要服务的对象还不是人,而是和睦共存。



——引自《中国城池史》张驭寰著


[此帖子已被 潇洒园主 在 2005-10-26 11:12:55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1

回帖

1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1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8 11: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城墙已不存在真是可惜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8 1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凤仪里是桐城桂林方氏始迁地及发祥地,很有必要在此重建桂林方氏祠或纪念馆,吸引海内外游客,特别是方氏族众。另外,此举将在桐城文化研究、桐城派研究、宗族文化研究、方苞方以智研究上意义重大。

桐城桂林方氏曾经被成为:“东南士族第一家”、“中国第一等的诗书之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8 1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川讲的不无道理。这方面,我们要有很强的使命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7 19: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园主,拥有江南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这块宝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

主题

284

回帖

29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9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5: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城建呢?



[此帖子已被 潇洒园主 在 2006-5-27 15:28:19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

主题

284

回帖

29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9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5: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66] [em8] [em50]

[此帖子已被 潇洒园主 在 2006-5-27 22:01:02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1

主题

490

回帖

56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65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7 15: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潇洒园主[/B] 发表:
这是一位天才的乡贤馈赠给我的精神栖居地。


想起来,我哪里是这万世名园的主人呀,我只是它春夏秋冬无休的保洁工啊。仅此而已。


[/quote]

羡煞吾也。园主还在这儿哀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

主题

280

回帖

6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5 1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桐城不说城”,原来曲出于此。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

主题

284

回帖

29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9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5 22: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借鉴古代城池营造艺术-访建筑史学家张驭寰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3-11/26/549566.shtml
--------------------------------------------------------------------------------
2005年03月11日 18:35


张驭寰先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 题:科学借鉴中国古代城池营造艺术

  ――访建筑史学家张驭寰先生

  作者 刘媛

  中国城池出现甚早,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历代建设的城池约四五千座。这些浩大雄伟的工程,显示出华夏先民的智慧和气魄,对亚洲周边国家早期都市建设也有影响。随着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对古城遗存的保护和古城营造艺术的传承更是关注有加。然而多年以来,对中国古代城池建设的论著,专书甚少。正当其时,一部全方位扫描中国古城规划选址、城工建设、筑城方式以及各个部位细节处理的《中国城池史》横空出世,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一年半来发行二万四千余册。

  受梁思成先生熏陶

  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走进了北京建国门内东总布胡同一座宁静祥和的小院,拜访了该书的作者――中国古建筑专家、建筑史学家张驭寰教授。他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教授,曾在建筑大师梁思成麾下工作多年。

  张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于国家危难之际的东北吉林,五十年代初百废待兴之时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随后来到北京时任中央重工业部设计司工程师,参与过“一五”计划时期不少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和审核。一九五六年他被梁思成先生看中,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与中国科学院合办的“建筑历史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协助梁先生研究古建筑。后来又转到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任职至今。

  他受到梁先生严谨治学风格的熏陶,辛勤耕耘,曾连续数年每至冬季便一头埋进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又不顾风霜雨雪,路途坎坷,全国田野考察行程七十万公里,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城市、布局、规划等方面有深入而独创性的研究;他厚积薄发,迄今出版了三十三部关于中国古建筑和建筑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先后进行仿古建筑设计六十多项;他多次赴境外讲学,出任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等八所国外院校的讲座教授,在台湾十数所大学讲学,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建筑文化得以更系统更清晰地展现给世界。

  古城池规划建设对当今有启示

  说到中国古代城池建筑思想的形成,年近耄耋的张先生娓娓道来。他回顾,起初城池是为人们聚居而发展起来的。考古人员发现,建城时间较早,形状较完整的当首推史前龙山文化藤花落古城遗址,这是中国城池的开端之一。尽管中国数千年来的城池建设,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其糟粕,但其精华还是对保护旧城、改建旧城和新城市的规划建设有许多启示。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被提到日程上来,但对古代建筑本身保护不够。当我们以“大跃进”的速度建起了令世人夸耀不绝的现代化建筑群时,寄寓着灿烂民族文化的古城门、城墙、佛寺......却被纷纷拆毁。

  前几年,又有不少人打出“经营城市”的旗号,或旧区大拆大建,或盲目开发新区,掀起新一轮圈地热。实际上,中国古代的许多城池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西部不少汉唐故城就是不顾水资源等承受能力,无节制地扩大规模,最后消失在大漠深处。而试观迄今保留下的古城,基本上都是依托山水,节约用地的。又如“大街小巷”的规划原理,中轴布局的理论就很适于人居环境,达到出入方便、居住则安的目的,但今天的一些城市新区,不论东西南北,一律建宽阔的大街,无分主次,既占用土地,又喧嚣吵闹。

  张先生在《中国城池史》一书中,就城乡建设与山水、桥梁、公共建筑布局、绿色景观与艺术景观、军事防御方式等方面对今天的借鉴作用做了深入分析。“值得庆幸的是,政府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中国城池建设又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他指出。

  话题从四合院到南洋古建筑

  张老说到这里,让我们不禁联想到近年来媒体对四合院保护问题的种种讨论。有人主张四合院是北京的象征,是文化遗产,要坚决保护;也有人主张四合院阻碍了城市现代规划,不需要花大力气去维护。

  “现在很多人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是件好事。但四合院毕竟是等级制度的产物,正房、厢房、倒座都是一种等级制的象征。时代变了,社会前进了,四合院可以有所选择的保留。但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要妥善保存的话每年都应翻修,要大片完整保存的话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现代城市生活和规划也无大益。因此,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应该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慎重考虑,科学决策’。”张教授说。 张老的研究兴趣不仅限于国内的古建筑,他最近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中国建筑风格对东南亚各国建筑的影响。目前,他正在准备出版《中华传统建筑之流传--中马文化交流的见证》一书,该书以马来西亚的寺院、庙宇、书院、传统住宅为重点。比如:他发现,这些建筑式样保留中华民族古代建筑某些特点;又中西合璧,装饰感强、雕刻花纹;注重色彩,大胆尝试各种颜色,以红色为主;使用许多新材料,就地取材等等。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张老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意义和启发,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学的层面。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衷心祝愿张老先生健康长寿,出版更多佳作。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