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6|回复: 9

领略徽派建筑艺术

[复制链接]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2 1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何为微派建筑?
[IMG]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4-4-13/ming2.jpg[/IMG]
吊角楼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据说是为当地的气候度身设计的。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 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 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 ,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 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 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 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 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 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 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 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 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 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 ,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 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 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 和谐。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 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 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 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 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 ,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 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 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 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 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 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 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 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IMG]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4-4-13/ming5.jpg[/IMG]
屋檐、窗檐下都绘有很精细的画面
[IMG]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4-4-13/ming4.jpg[/IMG]
围墙上的花窗,寓意着落叶归根。

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 特色,与明清民居称为“古建三绝”。矗立于县城的许国 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 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 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江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当年都是徽式建筑相对密集的城市。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庭生存空间。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

  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建筑的风格

[IMG]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4-4-13/ming1.jpg[/IMG]
徽派建筑的门楼上面的雕画是徽州著名的砖雕,每幅的砖雕都刻着对家庭的美好祝愿。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它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此谓之自然。它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此谓之古朴。它含隐蓄秀,奥僻深邃、凝重孤峭,寂寥幽丽,此谓之隐僻。它典正雅致,庄重高洁,文质彬彬,不染尘俗,此谓之典雅。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二云,“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卜山筑室,择水定居,必因地制宜,顺乎自然。尤为难得的是,徽人身处黄山、白岳(齐白云)之间,新安江之畔,山水之乐,得天独厚。故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徽派建筑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新安竹枝词》(清代乾隆年间盐商方西畴撰)云:“山乡僻处少尘嚣,多往山陬与水涯,到死不知城市路,近村随地有烟霞。”徽派建筑就错落在这咱人皆古质、俗尚真淳的桃源世界里,因而也绕以古朴的氛围,散发着古朴的气韵。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三云:


  袁中郎记曰:“新安江清澈见底,峰峦叠翠,隐隐见水中,时有突出水面者,嵌空如湖石。江行之一快也。江为山所夹,东流千里,石湍迅速,目所注视,辄不能了;而山喜为回合,数步一转。前舟莽莽,忽如入壁,折而随之,乃知其为窦也。新安江经严州,至钱塘入海。自张公山至钱塘,共三百六十滩。谚曰:‘一滩高一丈,徽州在天上。’李供奉诗云:‘闻说京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这里,生动地描绘了徽州山水的隐秀美,在如此山水之间营造的建筑,当然也要运用隐秀手法去绘制、构筑,直至形成隐秀古奥的隐僻特色。故错落在丛山峻岭、潺潺流水中的民居,均追求环水抱山、披绿含翠、明暗掩映之美,其色泽、体量、架构、形式、空间,均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而具有隐僻的特色。如清代嘉庆年间之歙县桂溪村(今属小溪乡),可谓“望衡对宇,栉比千家,鸡犬桑麻,村烟殷庶。祁年报本,有社有祠。别墅花轩与梵宫佛刹飞薨于茂林修竹间,一望如锦绡。而文苑奎楼腾辉煌射斗,弦诵之声更与樵歌机杵声相错。“(《桂溪项氏族谱》)这里,环境的优美寂静与建筑物的隐僻典雅均具有典型意义。数百年来,徽派建筑就点缀在这享有“山水画廊”之誉的徽州大地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传统文化的山阴道

[IMG]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4-4-13/ming3.jpg[/IMG]
肥梁瘦柱又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上面还挂着方形的灯笼

说起徽派建筑艺术,你自然会想到安徽南部的徽州古民居。徽州古民居以马头墙、天井、斗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9

主题

160

回帖

22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0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徽派建筑的保护是个问题,不能再拆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3 13: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

主题

115

回帖

176

积分

文都秀才

芙蓉王

Rank: 2

积分
17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1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可以冒昧的问一句:1楼倒数第二张图片你是在哪里找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

主题

523

回帖

53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0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2 15: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南京,我带路,你把南京的名胜古迹来评估一下啊!呵呵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16: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胜古迹我可不敢乱评估

随便瞅瞅~~~~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83

回帖

9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9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2 2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喜欢徽派建筑,自然淡雅。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2 1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贴图又钩起了我的回忆。我曾经在西递宏村徜徉过,被深深地陶醉。我记得“五柳”网友发的步行桐城里,有桐派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的。能否找一找这方面的资料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

主题

341

回帖

54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2 12: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某些古建筑好像也有徽派的分格,如在孔城老街看到很明显的白墙黑瓦马头墙。但是似乎又不完全一样。希望学建筑的人能够考证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02年去西递时拍了很多照片

可惜那时穷 没用数码相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