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2|回复: 6

清大学士张廷玉自订年谱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8-4 18: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张仁寿

  《清大学士张廷玉自订年谱》,本名《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其中“澄怀”二字,是张廷玉入仁后,康熙皇帝书赠张廷玉,以励其志的。雍正六年,赐第于圆明园附近,张廷玉为不负失皇帝对他的希望,因此“澄怀园”名其第,并自称澄怀主人。光绪末年,文禁渐开,其六世孙张绍华由进士官至湖南布致司,署巡抚,家道复兴,其长史张绍文因将祖上手写的年谱加以木刻,分赠族人,以彰祖德。解放初,木刻本由张廷玉九世孙女作家张漱菡携往台湾,被台湾商务印书馆主人王云五发现,列入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自1978年起依次发行,但自七辑以后,王云五即去世,此书既经其生前决定出版,并已易名为《清大学士张廷玉自订年谱》,该馆因仍用此书名出版,并标明为王云五主编。至于木刻本中之错漏,却并未加以订正,鲁鱼亥豕,在所难免。又原作未加点注,于初学颇为不便,本人忝为同族后人,因不揣浅陋,加以点注发表,对有志于研究清史与家乘者,也许有些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张廷玉并非著名宰相,但确是中国历史上连任二十四年任期最长的唯一宰相,此固由于他躬逢所谓康乾盛世,却更由于其为人的聪明正直,深得雍正与乾隆两代皇帝对他的信任,其中雍正对他的信任尤专,甚至“名曰君臣,情同契友”。即由于其为人“外和平而内方正”。因此,年谱所载,就有正史所未有者,如《年谱》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各和,犹听政如常。二十二日漏将二鼓,忽闻宣如甚急,疾起整衣,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子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廷 玉与鄂乐泰告庄亲王、果亲王曰:“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因告总管太监。总管曰:“大行皇帝未曾谕及我辈,不知密旨所在。”廷玉曰:“密旨之件,谅已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此旨。”少顷,总管捧出黄封一函,启视之,则朱笔亲书传位于今上(乾隆)之密旨也……。此旨雍正八年九月曾密示廷玉,雍正十年又密示鄂尔泰。此时对谕曰:“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是廷玉不仅知道此事,而且亲眼见过密旨,鄂尔泰不过作为旁证,知道此事而已。经上所说,在文禁极森严的乾隆朝,张廷玉是决不敢胡说乱道的。《清史稿·张廷玉传》以及肖一山氏的《清代通史》却都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皇帝不豫,次日大渐,召庄亲王、果亲五与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至寝宫前,鄂尔泰恭捧密诏,以皇四子弘历(即乾隆)为皇太子,二十三日,皇帝崩。好象此事在皇帝死之前,即已当众宣布以弘历继位,与张廷玉在《年谱》所说二十三日驾崩之后,亲王筹尚不知由谁继位大不同。两相比较,自以张廷玉所记为可靠。一是因为雍正是以乱服金石暴死的,当亲王与两大臣来摆视时,他早已不地说话了。二是因为雍正是以特殊手段获得皇位的,预料将来不一定有好结果,应早将传位大事告诉心腹大臣,以免将来引起众子之间的争斗。至于雍正本人即位,《年谱》只说“世宗宪皇帝缵承大统”,此中隐情,廷玉就不便细说了。
  关于张廷玉在雍正朝的贡献,据《年谱》所载,约有三事。一、张廷 玉所到地方,一发现灾情,即请减免赋税,并及时请求皇帝加以救济。二是当蒙古族之唯噶尔部入侵新疆,被朝廷派军将他们赶至国境边缘时,朝中主和与主战两派争论不下时,雍正最后征求张廷玉的意见,张认为不必劳师袭远,造成人力财力的耗费,于是西北边境相安无事达数十年之久。三是制止刑部官吏之滥用职权。在犯罪官员未经都不得察院纠弹以及有犯罪嫌疑的吏民,未经大理寺判决,一经各衙门拿送刑部,即被放至狱中关押,或百般需索,或加以虐待,经致瘐死狱中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一如方苞在《狱中杂记》所说的那样。为此,张廷玉亲自撰写奏章,认为各衙门送交刑部,及刑部自行拿送之人,在未判决以前,何人当收监,何人当取得候审,一定要详慎遵行,以免官吏藉以营私,高下其手,使无辜者遭受无妄之灾。皇帝认为所奏极是,将奏章发给九即议复,即照廷玉所请执行。
  至于张廷玉与乾隆皇帝的君臣间关系就远不及乃父。一是乾隆本人以聪明自许。二是由于乾隆五年,御史刘统勋上书,说张廷玉遭逢极盛,桐城张姚二姓侦天下半部缙绅,使乾隆对他存有戒心。尽管张廷玉在乾隆十四年罢相之前,早已示意诸绨、诸侄以及女婿等各以事由先后辞官回家,并且自己在几次辞去吏部尚书与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兼职而不获准时,曾推荐刘于义与汪由敦以自代,因被皇帝怀疑他们为一党。在此之前的乾隆七年,当副都御史仲永檀因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曾向他私保留中奏折为御史所劾,使鄂容安受到责罚时,此事可能汉臣们已先商量过,皇帝因此撤去张廷玉之子张若霭的世袭伯爵以取得满汉大臣之间的平衡。乾隆十年以后,张廷玉部属在皇后祭文中误用“泉台”二字,皇帝即下令切责。又《皇清方颖》御制诗中错字过多,即下旨:“总裁官张廷玉、梁诗正、汪由敦交部议处。”到了十四年正月以后,更有使张廷玉难堪者,若照直写出,必以为心存怨望。因此《年谱》只写到乾隆十四年正月初四曰:“皇帝见他容貌稍觉清减,日值内廷,于心不忍,着于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初五日具折谢恩,自是仰遵圣谕,四五日一入内值。”便到此为止。其实他的故事并没有完,这得从此前不久发生的两件事说起。一是乾隆十三年二月,被认为属于张廷玉汉人一党的刘于义(张廷玉曾推荐他由吏部尚书代大学士未准),在直隶河道决督任上,奏事于养心殿,因跪久遽卒,可见皇帝对大臣们是一点客气也不讲的。二是世袭公爵名次在张廷玉之前的满大学士纳亲,因征大金川无功,十四年正月于还军途中,被皇帝令侍卫鄂实持刀斩于军前。足见乾隆为人之刚愎自用与刻荡寡恩,从而使张廷玉希望早一天离京城。其实他自小生长北京,三个儿子(若澄、若淑与若濠)都还在京供职,澄怀园的园林这胜,又远胜于桐城,他所以要求不乡,便由于他已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毫无昔日与雍正皇帝“握手欢会”的那种君臣感情了。十四年冬,乾隆令军机大臣往者,廷玉言受上恩,不敢言去。愿和是暂归,俟后年(十六年)皇帝南巡,当于江宁迎驾,一同回京师。乾隆这才允许张廷玉致仕,并命令来春冰解,乘舟还乡。廷玉入谢,奏言蒙世宗(雍正)遗命配享太庙,只恐从杞老臣不宜归田终老,乞皇上一言为券。此事已使皇帝感到不快,但仍颁布手诏赐之。次日有风雪,廷玉不亲至,令次于张若澄代他前去谢恩,皇帝因此大发雷霆,降旨切责,协办大学士汪由敦为之乞恩,旨未下,廷玉次日入谢,皇帝责由敦漏言,不仅削去张廷玉的伯爵,并立罢到任不足一月的汪由敦协办大学士之官职。乾隆十五年二月,皇长子死,方初祭,廷玉即请南还,皇帝大怒,廷玉因请罢配享治罪。又因其亲家四川不政朱荃(张若澄续妻之父)坐罪,令尽缴历年所赐物。此事,从前据我们张家老人说,其实不是所谓抄家。
  因此而遥想雍正十一年,皇帝降旨赐祭已故大学士张英于桐城本籍时,曾给张廷玉假数月,并赐银一万两为祠宇祭祀及长途斧资之用,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之处,悉照上年大学士鄂尔泰进京之例。至明年回京之日,亦照此遵行。皇帝又谕内务府总管等:“大学士张廷玉暂假回籍,可将内廷所刻书籍五十二种,悉行颁布赐,从官艘运回,送至桐城县。”又谕内务府制安车一辆,选良马四匹以赐。至于御用冠带、珍裘、丰貂、人参、古玩之属,赏赐者更不可胜记。行前一日,命宫廷总管捧持皇帝所赐酒肴果饵四席至私寓,传旨酌以金杯。曰:“大学士(不称姓名)明日起行,特颁酒筵饯送。”当十一月十一日抵里时与子侄至戚辈相见甚欢,盖离家已二十三年矣。十二月初八日,安徽巡抚徐本,捧持皇帝祭已故大学士张英祭文至桐城,率文武官员至张文端公英专祠举行谕祭大典。先是廷玉抵家之日,即是折陈奏北直(河北省)近河州县被水情形。御批曰:“知即一路如意抵家,深慰朕念。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唯即一人,义固君臣,情回契友,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俟即办理祭典毕,明春北来,握手欢会可也。”十一月二十八日,廷玉弟廷彖在京遣爱人捧持御书“福”字并御书对联、绣囊、珍味、鲜果十数种驰回,并传旨曰“此赐大学士过节者,务于节前送到家。”又奉诛批谕旨曰:“择得正月二十日大吉之日起身,路上不可贪程,从容而来可也。”又因户部上奏报销有误一案,廷玉例应罚俸,奉旨:“大学士张廷玉日在内廷,所办事甚多,此等部内细事,何段办理,不必罚俸。”廷玉随具折谢恩。诛笔批曰:“此情理之所应然者,何谢之有,复何愧之有?”以上种种足见雍正始终待廷玉以大臣之礼,不象乃子乾隆皇帝那样心胸狭窄,以致对曾经教他读书的大学士张师傅,竟一点面子也不讲,也正因为如此张廷玉后来告老还乡,一路之上冷冷清清,也就属于意料中事了。
  乾隆二十年三月,张廷玉卒于故里,命仍遵遗诏配享太庙。上十三年皇帝撰三老五更说,五十年,见廷玉前议与自己相同,即三老五更虽属古之大贤,但毕竟是人臣,天子以你兄事之,于礼不合。于是“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以上张廷玉死后之事,均见于《清史稿·张廷玉传》中,但前后不同如此。若以乾隆之性格观之,自以乾隆五十年之后说为可靠。从而可以想象,张廷玉当年要求归田终老时,若不以配享为请,乾隆又会说他对先帝缺管感情,处罚会更生,这便由于张廷玉深知乾隆为人的苛细,而决非史家(如清史稿)所批评张廷玉的“老而戒得”。
  乾隆二十年二月,就在张廷玉卒前一月,皇帝发现鄂尔泰门生胡中藻所作《坚磨生诗钞》中,攻击张廷玉为“谗舌青蝇”,暗指鄂尔泰之子鄂容安曾因私保留中奏折,被御史揭发而爱到处分之事,但在一贯正确的乾隆看来,此无异说皇帝轻信谗言,一怒之下,于是将胡中藻处斩。鄂尔泰之侄甘肃巡抚鄂昌与胡中藻往复酬唱,赐自尽。鄂尔泰之子鄂容安不行检举,罚往伊黎充军,后来在少数民族叛乱中战败自杀。鄂尔泰乃胡中藻座师,对胡中藻独加赞赏,其人已殁,着撤出贤良祠。相形之下,张廷玉家的子弟与至戚,入仕者达五十余人,其中大都为科举出身,平日所作诗文无怨谤之词,此正是他们的谨慎之处,也是他们的无奈。因此,当张廷玉卒后,其幼子张若濠因捐班出身(即纳赀为官),照例不得为内阁学士时,乾隆因降特旨:“张若濠非他臣可比。”此便由于皇帝自觉过去对张廷玉过于苛刻,何况其极有才华的长子张若霭,又因侍候皇帝巡逝,疲于奔命而死。超升张若濠,也是乾隆补过的一种表现,张若濠后来在嘉庆五年,即乾隆去世的次年(乾隆六十年后即内禅其子遇琰,改元嘉庆),又由兵部侍郎州至兵部桂于乾隆三十四年,由待升至左都御史,直至乾隆四十年依致,至于张家自张英以下有十四人为翰林(其中直系十一人,近支三人,均见于年谱),一共主持了四十二场乡、会试(事见清人法式善著《清秘述闻》),却是中国科举史上所未有。
  以上种种幸运,都由于张家子孙恪守“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的家训,以致在网密刑峻的乾隆朝,才没有一人因故得祸。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张廷玉自订年谱中,看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不同的为君态度,如康熙视张廷玉为晚辈,雍正视张廷玉为契友,而乾隆则俨然以万乘之尊视张廷玉为臣契友,而乾隆则全然以万乘之尊视张廷为臣仆矣。也正因为乾隆这种好大喜功与聪明自许,因此,在乾隆十四年张廷玉罢相之后,更不断巡逝,不断兴文字之狱,以及不断对外用兵,千万官僚们的中饱与国力的中衷,远没有张廷玉自订年谱中所记载那种正简刑刑轻、轻徭单赋的太平景象了。
[/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6-1-16 16:29:31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005

回帖

10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0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6 1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46

回帖

4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6 23: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正在看《康熙帝国》,读了这些文章很受启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6 1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十一年
(1672 年)九月初九日生于北京。幼承家教,并相继受业于同乡倪伯醇和宜兴唐起裁等先
生。10 岁能诵《尚书》、《毛诗》。16 岁回乡应童子试,被拔置县学第六名。17 岁与大司
寇谥端恪公第六女姚氏结婚。26 岁(康熙三十六年)抵京参加会试,因父奉命为总裁官
而回避不与试。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中进士。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蒙御试清
书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检讨”。同年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次年四月,侍直南
书房,五月任《御选物诗》、《佩文韵府》二书纂修官,十二月任日讲起居注。
康熙四十四年以后,多次随从康熙南巡阅视河工、出口避暑及巡行蒙古诸部落等,
“抱书珥笔”,与康熙相去咫尺。
康熙五十一年,授司经局洗马,掌管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授内阁学
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八年,受命领修《骈字类编》,历7 年而书成。康熙五十九年五
月,授刑部左侍郎仍兼内阁批本, 任后“殚心竭力,务求平允,不敢一事疏忽。”“每
有重案,必披情愫以商榷。”该年冬,山东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夺盐店富户,又有青州生
员鞠士林倡言异教,招集人数甚多,巡抚李树德下令捕缉,被捕者150 多人。奏到之日,
康熙命张廷玉同都统陶赖、内阁学士登德前往济南,会同抚镇严审治罪。次年二月初三
日,张廷玉等奉命出都。张廷玉“私心惴惴,几废寝食,以不称任使为惧。且同事二公
皆为初交,未曾共事,恐有意见参差猜疑掣肘之患,一路同行,以诚信结之,渐知张廷
玉之心迹矣。抵东后,穷日夜之力检阅卷案,因于大庭广众谓同事诸公曰,‘此盗案非叛
案也’。”即一一研究,作盗案归结,戮为首者7 人,戍35 人,无辜牵连者释放。六月授
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兼翰林院士。
雍正帝即位,张廷玉受命协同掌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办理翰林院文章之事。十二
月提升礼部尚书,充《世祖仁皇帝实录》副总裁官。雍正说:“汝世受国恩,又系皇考多
年侍从之旧臣,当年圣德神功,无不亲知灼见,今应纂修《实录》之任,纪载详确,惟
汝是赖。”
雍正元年(1723 年),复命直南书房,与朱轼、徐元梦、嵇曾筠为诸皇子师傅。四月
为顺天乡试主考官。此时张廷玉子弟数人及长婿姚孔在京乡试,张廷玉奏请一体回避。
雍正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学院学士事。九月调户
部尚书。十月殿试,开列读卷官,张廷玉以子弟应试例不列名,雍正帝不允,仍著读卷。
张廷玉遂与诸大臣秉公校阅,取定甲乙,照例将前10 卷进呈御览。雍正帝阅至第五卷,
大为嘉赏并要拔置一甲。张廷玉以该卷为弟张廷珩卷恳辞不可,雍正帝点头命置二甲第
一。次日授张廷珩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该科张廷、张若涵被授为庶吉士。一门
三人同科入选,相传为科举未有之盛事。同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9·
雍正二年正月,条奏江西、浙江等省“棚民”事。略言:浙江衢州军府、江西广信
等府与福建连界,江西赣州等府又与广东连界。福建、广东无籍与流移失业者,入山垦
种,搭棚居住,人数日多,其强悍者,辄出剽掠。请敕江浙督抚查明情况严加约束,秉
公拣选才能*守兼优之员,保题补授,并取具五家连环互结及严行保甲之法,不时稽查,
以维护治安。雍正帝阅后,下督抚议行。五月张廷玉为《大清会典》总裁官。雍正三年
二月,任《圣祖仁皇帝治河方略》总裁官。三月,雍正帝躬耕籍田,张廷玉以大司农从
耕。雍正四年,实授内阁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务。吏部奏请兼衔,
又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是年三月,充《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官。雍正五年十
月,晋文华殿大学士。雍正帝谓其“身兼数职,夙夜在公”。雍正六年三月,晋保和殿大
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雍正七年,加少保。
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雍正帝命设军机房,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和大学士蒋廷锡
领其事。后改称办理军机处。张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
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笔批发。从此内阁权移至军机
处,大学士必任军机大臣才能参预政事,每日奉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雍正十一年三月殿试,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卷获一甲第三,张廷玉固辞不允。雍正帝
闲论旧事时说:“大学士张廷玉,侍朕左右,敬慎小心,十一年如一日,其为人外和平而
内方正,足办国家大事。”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病危,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
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高宗即位,命总理事务,赐爵三等子,
以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承袭。
乾隆元年(1736 年),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皇帝亲谒景陵,
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每次巡幸,总是留张廷玉总理事务。乾隆二年十
一月,辞总理事务,晋爵三等伯,仍以张若霭袭。后命自兼,不必令张若霭袭。乾隆四
年五月,加太保。
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以老病乞休,力言当退。乾隆帝执意坚留,严词拒归,又
命举所谕宣告朝列,且允张廷玉解去兼管吏部职,如此,张廷玉不敢言去。然而张廷玉
确实老病。乾隆十四年正月,命按照宋代文彦博例,张廷玉可以10 日一次至都堂议事,
四、五日一次入内廷备顾问。同年冬,张廷玉请求暂归养病,乾隆帝命解所兼领监修、总
裁诸职,并令军机大臣前往探望。张廷玉说:“受上恩不敢言去,私意愿得暂归。后年,
上南巡,当于江宁迎驾。”乾隆帝乃让张廷玉辞官,命待明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3 章
赐张廷玉。张廷玉入谢说:“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
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乾隆帝意不悦,但仍为颁手诏,申世
宗成命,且以诗示意,依明代刘基例,乞休后仍配享。次日,张廷玉遣子张若澄入谢。乾
隆帝怒其不亲至,降旨诘责。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接旨,汪由敦为请宽恕,未能得允。
又次日,张廷玉亲谢,乾隆帝责汪由敦漏言,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
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乾隆十五年二月,皇长子死,方初祭,张廷
玉请南归,乾隆帝更怒,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自审应否配享。张廷玉疏请
罢配享治罪。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旋归。后又以四川学政编修朱
荃坐罪,命张廷玉尽缴历年颁赐诸物。朱荃为张廷玉姻家,张廷玉曾荐举过他。乾隆二
·10·
十年三月二十日,卒于里第,84 岁葬于龙眠山。命仍配享太庙,谥文和。清代汉大臣配
享太庙,仅张廷玉一人。
张廷玉居官50 年,长词林27 年,主揆席24 年,赞画军国大政难于数计,无声色玩
好之嗜,性情淡泊。著有:《传经堂集》、《焚馀集》、《澄怀园诗选》、《澄怀园载赓集》、
《澄怀园文存》、《澄怀园语》、《澄怀主人自订年谱》等,另有疏稿等若干卷。
张廷玉有4 子3 女。长子张若霭,字晴岚,善书画。雍正十一年(1733 年)进士。授
编修,直南书房,充军机章京。乾隆年间,屡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十一年,随
从乾隆帝西巡,感染疾病,归京后去世。次子张若澄,字镜壑。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
士,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亦工画。三子张若淑,荫封员外郎。四子张若,字
圣泉,历官刑部主事、军机章京、郎中、云南江知府、太仆少卿、侍郎、兵部尚书等,
历工、刑、户诸部,卒于嘉庆七年(1802 年)。赠太子少保,谥勤恪。[/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6-1-16 16:28:46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24

回帖

2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6 16: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48] [em48] [em48]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序及注释

  廷玉自少服习导1先公庭训2,于立身行己之道,兢兢绳检4,毋敢逾越。及壮岁成进士,备员侍从5,游升卿贰6,中年滥邀恩遇,遂参大政7,与朝列8者几五十年。而冰渊自凛9,有如一日。今年届老耋耋,只以天眷10慰留,谕旨谆至11,未遂悬车12之请。而筋力衰颓,神智恍惚,不但建树有所不能,即不有著述,亦以心血亏耗,不能构思而止。既而自思,古之笃于自修13者,日有课,月有程,于己之一言一动,辄记录以备省览,而应事接物,出处进退之大端,尤斤斤致详焉。若玉遭际昌时14,蒙上天之锡佑15至厚,受禄三朝,叨沐宠荣,为古今人臣罕有之遇,使毫无记载,任其湮没而无传,则将来子孙无所考据,必至以讹传讹,愈久而愈失其实,岂非我生之憾事欤!曩者于五十岁以前之事,曾略记梗概存巾笥16中。癸卯岁(雍正元年),室户不戒于火药味,遂为灰烬,退食17之余,追录记忆,存者不过十之五六。五十岁以后,则于每岁冬月,总一年之事而籍记18之。虽较前追录者稍详,而年既垂暮,机务19日繁,案牍琐冗,公私不能兼顾,即近事亦多遗忘,不无挂漏,然传诸他日,犹愈于一无所征信也。于是手自编次,订为年谱若干卷,以七十七岁为断。自后若天假以年,当岁岁编之以终余志。嗟呼!予老矣,固无时不惕惕于持盈履满20之防,而有歉于进忠补地21之义,于是编成,滋愧悚22焉。吾子若(及)孙23,其善体此意,以识予生平出处大略足矣。笔载未详者,存而不论可也。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张廷玉书24。
[注释]
1服习:熟习。2先公庭训:先公,指已死的父亲。庭训即父教,本《论语》:“孔子过庭,其子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3立身行己:处世为人。4兢兢绳检:备加小心,不断约束自己。5备员侍从:备员,谦词,义为凑数。侍从,指在翰林院为文学侍从之臣。6游升:连升。卿贰,为仅次于六部尚书的次官,如侍郎等。7参大政:指任大学士与军机大臣等要职。8与朝列:参与朝中官僚行列。9冰渊自凛:自己有如履薄冰与如临深渊的危机感。10天眷:皇恩。11谕旨谆至:皇帝屡降谕旨。12悬车:古人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13笃于自修:勤于自我反省。14昌时:太平盛世。15锡佑:锡予及保佑。16巾笥:以巾包裹,藏于箱箧。17退食:退朝进食,也就是公余之暇。18籍记:记之于簿册之上。19机务:国家的军机大事。20持盈履满:谓处在极盛时与登在最高层。21进忠补过:奉献忠诚与补救过失。22愧悚:惭愧惶恐。23吾子若孙:吾子及孙。24乾隆十三年后,张廷玉遭到很大打击。鉴于乾隆为人极为严刻,十四年以后之事只好从略,以免祸及本人及子孙。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一
康熙十一年任子
是年九月初九辰时生于京师。
康熙十二年癸丑二岁
康熙十三年甲寅三岁
康熙十四年乙卯四岁
康熙十五年丙辰五岁
康熙十六年丁巳六岁
康熙十七年戊午七岁
是岁始就外傅1,受业2于同里倪伯醇先生。
[注释]:
1外傅: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个就学,所从之师,谓之“外傅”,与家中所请之“内傅”相别。2受业:从师学习。
康熙十八己未八岁
是岁受业于宜兴唐起裁先生。
康熙十九年庚申九岁
是岁唐先生归,倪先生复至。
康熙二十年辛本十岁
是岁读《尚书》、《毛诗》,竟且粗通大意。先文端公1喜赐诗二章。题曰:“玉儿十龄能诵《尚书》、《毛诗》2。”诗曰:“驹齿初龆3发覆眉,可怜聪慧异群儿。已通典诰兼风雅4,远胜而翁5十岁时。”“退直尺慵畏简编,每呼稚子向灯前。老夫茶熟香温候。爱听《豳风》无逸篇6。”
[注释]
1先文端公:指乃父张英,卒后谥“文端”。2《尚书》、《毛诗》:《尚书》是最早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毛诗》即诗经为汉初毛亨、毛苌所传。3驹齿、初龆:均指幼龄。4典诰,泛指典章诏令。风雅,泛指诗文之事。5而翁:为父者自称。6豳风无逸:诗经十五国风中之《豳风·七月》篇,写农民一年中忙于农事,无片刻闲暇,张英以此形容爱子之勤于课读。
康熙二十一年任戍十一岁
是岁,先文端公请假归里,廷玉随归。于三月出都,七月抵桐城,诵经书之暇,始学为诗。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十二岁
是岁受业于表兄刘伯顾先生。秋月1随先生端公游龙眠别业2,屡赋诗。先公喜有诗曰:“喜看玉儿刚十二,也能捉笔詠寒蓉3。”又曰:“璐儿4先赋诗,夸我池中莲。玉儿才患多,逡巡5出两篇。忆儿学语时,一字亦可怜。况今成七字,琅琅若珠宾6。”
[注释]
1秋月:秋季。2龙眠别业:桐城龙眠山中之别墅。3寒蓉:即木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花。4璐儿:张英第三子张廷璐,时年九岁。5逡巡:顷刻之间。6珠宾:即蚌珠,形容书声响亮,如大珠小珠之滚玉盘。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十三岁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十四岁
是岁七月,先文端公奉 召赴阙1。先太夫人留里门2,廷玉随侍家居。
[注释]1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2里门:指桐城原籍。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五岁
是岁三月,随侍先太夫人入都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六岁
是岁正月,与刘先生、大侄若霖同归里应童子试1。四月督学2李醒斋先生临院。首题《足跛如也,揖所与立》3。诸生颇棘手。廷玉文深蒙嘉赏,拔置县学第六名,以试卷传示太守、广文4及应童子试生童辈。秋闱5拟应乡试6。两大人谕止之。十一月与刘先生、大侄若霖同入都。
[注释]
1童子试:指科举制度中的低级考试。童生经本省督学考试合格后,始为在学生员(俗称秀才)。2督学:明清时朝廷派驻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考试的专职官员,亦称“学政”。康熙时安徽与江苏为一省。临皖,即指学政由南京至安庆来主持生员考试。3足跛如也:跛(音jue),疾行貌。本《论语》乡党篇:“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跛如也。”意即国君召使出接宾客,臣下必须面色庄重,脚步也要快些。4广文:本县学官的别称。5秋闱:指赴省参加举人的考试,此试向在秋季举行。6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试。取中者称举人。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七岁
是岁七月南归时,姊夫姚鹤山先生及长姊居于存诚堂旧第,予归,因相依以居。十月亲迎1于姚氏,为大司寇谥“端恪”公2第六女。
[注释]
1亲迎: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意即娶妻。2大司寇:刑部尚书的古称。“端恪”是其岳父、已故刑部尚书姚文元死后的谥号。
康熙二十八年已巳十八岁
是岁岁试1一等。
[注释]
1岁试:清代各省督学巡回所属各府,对在学生员举行的一种考试。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十九岁
是岁科试1二等。八月,应乡试于江宁,被放2。笃素堂新第成,移居其中。
[注释]
1科试:清代每届乡试前,每省学政巡回所属各府举行的考试。考试合格的生员才能应本省乡试。2被放:即在乡试中落榜,没有中举人。
康熙三十年辛未二十岁
是岁遵恩例,捐纳岁贡生1。
[注释]
1贡生:指出资为贡入国子监(太学)的一员,从此不再属于县学生员,而被称为贡生。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二十一岁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二十二岁
是岁八月应乡试于江宁,被放。
康熙三十三年甲戍二十三岁
是岁九月入都觐省1
[注释]
1入都觐省:赴京城探望双亲。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二十四岁
是岁二月,从京师旋里。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二十五岁
是岁四月,以岁贡生录科1。督学遂宁张公拔置第三名。八月应乡试于江宁,出闱后患病几殆,赖宗兄文玺医治得无恙。九月榜发,中式2第二十五名。主考湖广张公讳明先,河南吕公讳振。同考河南杨公讳奕绅。试卷解礼部,廷玉文传诵辇下,安溪李文贞公评为通场第一。十二月病渐愈,起程入都。除夕抵山东之任平。
[注释]
1录科:张廷玉为贡生,名不在府县学,不须经府、县科考,只须由本省学政考试及格,即可参加乡试,即可参加乡试,名曰“录科”。2中式:即录取为举人。3辇下:指京城。因天子所乘之车“辇”。4李文贞公:即李光地,时为顺天学政。李后来官至文渊大学士,卒谥“文贞”。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十六岁
是岁正月抵京师。二月会试届期。先文端公奉命为总裁官,廷玉回避不与试。八月旋里。六弟廷缘、二侄若霈1随归。是冬先兄詹公2奉命祭告南岳,事竣入都,邓道里门,相聚一月。
[注释]
1若霈:张廷玉长兄廷瓒之次子,康熙四十七年举人,官至广西梧道,卒祀名宦。2宫詹公:即张廷玉长兄廷瓒。康熙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至詹事府詹事,属于东宫(太子)之官,省称“宫詹”。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二十七岁
是岁二月四弟廷基入都省觐。秋冬间先室1姚夫人得弱疾,医疗半载,病势转剧。
[注释]
1先室:追称已死之妻。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二十八岁
是岁正月,姚夫人遣人赴金陵代聘侧室1吴氏。灯节后,京师家信至,得四弟凶问2。悲痛弗胜。三月初五日,姚夫人卒。夫人贤孝端庄,奉两大人命总理家政十二年,事事合礼法,余倚之如左右手,一旦失贤内助,颠倒彷徨,不止安仁之恨也3。信至京师,两大人伤感备至。先公亲制哀词以表妇德。八月宫詹公主试山左4,廷玉于九月从里门起行至济南,同入都。十一月无公拜文华殿大学士命。
[注释]
1侧室:即妾。2凶问:死讯。3安仁之恨:晋朝潘岳安字仁,妻死后作掉亡诗三首,极为沉痛。4主试同左:主持同东省乡省乡试,因同东省在太行之左。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二十九岁
是岁二月,应试南宫1。榜发中式第四十五名。总裁孝感熊公讳赐履,沁州吴公讳椣,兴化李公讳枬,华亭王公讳九龄,同考官仁和翁公讳嵩年。三月,殿试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四月引见新科进士保和殿,蒙圣祖仁皇帝选授翰林院庶吉士2。旋奉旨派习清书3。冬月眷属(指侧室吴氏)入京。
[注释]
1南宫:本宫殿名,为礼部办公之所,“应试南宫”即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2二、三甲进士殿试后,还要参加一次朝考,朝考前列者可入翰林院学习,为庶吉士(食七品俸的学员)。三年后散馆,再按杨绩分别授职。读书人当时一入翰林。便身价十倍。3清书:即满文。
康熙四十年辛巳三十岁
是岁十月先文端公蒙恩予告1,令俟春暖启行。先公奏请交还内城赐第。蒙恩谕曰:“此屋即赐卿两子居之,朕见卿子,如见卿也。”
[注释]
1予告:清代大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都称“予告”。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三十一岁
是岁二月,先文端公南归,廷玉奉旨随行侍奉。三月抵里,四项基本原则月仍回京师,赍 1先公奏摺,指宫门谢恩,蒙温旨慰问。自后依宫殿詹兄居笃素堂研究清书,几忘寝食。舘师每试,辄取第一。盖庭训2严切,且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3。十月宫詹 公捐舘舍4。兄弟相依为命,一旦遭此惨变,五内5摧裂。时两侄俱在南未至。余忍痛经纪丧事,幸无缺憾,然心力殚竭矣。
[注释]
1赍:捧持。2无出余右:未有超过本人者。3捐馆舍:死亡的婉词。4五内:满腔。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三十二岁
是岁正月,圣祖仁皇帝南巡阅视何工。先公迎贺于淮安。三月随入京师,恭祝万寿1。四月陛辞2南归。时庶吉士散馆,届期廷玉蒙御试清书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检讨。天语3嘉奖,并有伊父为翰林掌院多年善于教习之恩旨。恭遇万寿覃恩4,敕授征仕郎5。妻姚氏赠孺人。是年奉旨充《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三月初二日,长女生。
[注释]
1万寿:皇帝与皇太后的生日。2陛辞:臣下上殿辞别皇帝。3天语:皇帝所说话。4覃恩:帝王对苯二酚臣民的封赏与赧免。5据《清史稿·职官志》:征仕郎,无此官。因“征仕”是指不受朝廷征聘之士。张廷玉当时经是正七品的翰林院检讨,恭遇万寿,只能升为从六品的翰林院秘羽郎。此系木刻本的刊误。6孺人:朝廷对七品官之妻的封号,在生曰“封”,已死曰“赠”。
康熙四十三年申三十三岁
是年四月蒙恩如畅春园1询问臣父家居近况,廷玉一一奏对。命赋诗,廷玉赋七言律二首进呈,蒙恩嘉奖。命交与大学士陈廷敬入《皇清文颖》中2。本日奉旨侍直南书房3。
自后辰入戍出以为常,御馔4颁赐无虚日。又奉特旨带数珠5,此四品官服色也。五月,奉命充〈御选詠物诗〉、〈佩文韵府〉6二书纂修官。十二月奉命充日讲起居注官7。赐御书大“福”字。又赐对联曰:“晓漏追趋青琐闼,晴总检点白云篇8。

注释]

1畅春园:清康熙时名园,就明代李伟清华园旧居改建,为康熙、乾隆时治事游憩之所。2《皇清文颖 》:为康熙时诏大学士限陈廷敬等编录之君臣诗文集,雍正时复诏读集,至乾隆十二年张廷玉敕完成一百二十四卷。
3南书房:本康熙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并遵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之所。雍正间成立军机处后,始专司文词书画之事。4御馔:供皇帝食用的饭菜。5数珠:用来摄心计数的成串珠,为四品以上官服中的一种装饰。6《佩文韵府》:分韵编排的词书,康熙十三年始编,五十年完成功之路,张廷玉乃中途参与纂修者。7日讲起居注官;掌侍值起居,记皇帝言行的文学之臣。8青琐闼:指官门,借指皇宫与朝廷。白云篇:指汉武帝《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这王的诗作。
康熙四十四年这酉一十四岁
是岁二月,扈从1南行阅视何工2,奉命在御舟前行。先公迎驾于清江浦,得覩慈颜。比时纪恩诗有“今朝大慰晨昏愿3,御舸前头拜老亲”之句。侍值4扬州行宫,蒙恩面计分谕曰:“汝父远来迎驾,人久便归,汝当随侍左右,以尽家人之欢,不必频入内直也5。”贺幸天宁寺,命赋诗于御榻前,称旨6,驻跸苏州赐白金8。驻跸江宁,踢内府宫纱,他如御馔茶果方物之赐,日再至焉。四月回銮10,先公恭送于扬州三汊河之东岸,上在御舟遥见,温语慰劳,复呼廷玉曰;“可善送汝父登舆。”
[注释]
1扈从:随皇这出巡。2阅视河工:视察治理运河的工程。因运河乃粮食北运的通道。京城官员皆赖南方粮食以存活。3晨昏愿;达到早晚向上人请安的愿望。4侍值:在皇帝驾前值班。5内直;在行宫内值勤。6称旨:使皇上满意。7驻跸;帝王出巡时在途中停留暂住。8白金:银子。9方物:地方土特产。10:回銮;旧时帝王及后妃的车驾称“銮驾”外出还京称“回銮’
五月,圣驾出口避暑,复叨扈从。蒙赐御书“传经堂”扁额。又赐御书扇二柄。数奉召赐宴行宫,遍观苑中诸胜境。
七月,扈从行围1塞外,由雍安岭乌兰哈尔哈,至上都必拉。,阅视群牧。古人言,谷量牛马不足喻其盛。蒙赐上驷院良马一匹。
九月,回京。是年纳侧室李氏。
[注释]
1行围:皇帝赴塞外围场打猎。2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诸地方。
康熙四十五年丙戍三十五岁
是岁元旦,蒙赐御筵肴果四十器,上酒一罐,遣膳宰1颁至私寓。自后元日,岁以无常。二月,会试,奉命为同考官。2闱中阅 《书经》卷,得士十六人,如浙江吴廷案,俞光晟,江南顾开陆,山东高攀嵩、韩允恭。皆一时知名之士。
五月,扈从出口避暑。七月扈从行围。九月回京。是年六月初六日,二女生。
[注释]
1膳宰:古官名,掌天子饮食。2同考官:明、清时,张试与会试中协同主阅卷的官员。又因分房阅卷,亦称房官。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 三十六岁
是岁正月,对驾南巡阅视河工,命廷玉扈从。因奏请先归觐省。于正月初七日起程,二十一日抵家,拜见两大人。
二月,随先公迎驾于清江浦,召登御舟。询问先公及先妣年齿若干,有子几人,桐城距此路几何。霁颜温语,恩谊笃厚。驾幸苏州、杭州、松江、江宁皆扈从,锡赍骈蕃。
四月二十九日,先公送驾于扬州瓦窑厂,廷玉随侍于舟中拜别。五月抵京。六月扈从出口避暑。七月,巡行诸蒙古部落,无历边塞,廷玉皆珥笔以从。赐赤色马驹一匹。十月回京。是年十月初一日,三女生。
[注释]
1锡赍骈蕃:赏赐重叠丰厚。2珥笔: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三十七岁
是岁正月,侧室李氏卒。李,苏州常熟人,第三女生母也。
五月,扈从出口避暑。六月初十日痛遭先太夫人大变2,七月讣音至口外时,廷玉正抱危疾,蒙恩日遣御医诊视。南信至,同人励大司寇辈密奏以闻。蒙恩谕日:“张廷玉正患病原菌,不宜遽以凶问告,俟稍愈告之。可谕伊家人,此朕旨,非尔等擅专也。”越十日,病稍间5,家人始告,五内迸裂,实不欲生。蒙恩特遣内侍李玉至私寓传谕曰:“张廷玉正患病,不宜遽以凶问告,俟稍愈告之。可谕伊家人,此朕旨,非尔等擅专也。”越十日,病稍间,家人始告,五内迸裂,实不欲生。蒙特遣内侍李玉至私寓传谕曰:“汝病小愈,又远隔南方,可体贴亲心,勿过悲恸。汝到家传朕旨,问汝父起居。年逾七旬之人,可善自调养,不可过于伤感。闻汝有弟三人,可以在家侍奉,汝于一年后仍来京师,在内廷编纂行走,照励廷仪例,不算俸,不与朝会,朕便于询问汝父近况也。汝尚未生子,闻已有孕,眷属可留住京师,以等免身。”圣慈体恤周至,不啻家人你子。
七月秒,徒跣回都,亲故之赐弔者踵至。弱疾缠绵,尫臝特甚。八月受弔毕。九月初三日力疾南奔。先公于七、八月间常有小恙,时作时止,每有信至京,皆不令廷玉知,但言眠食如旧。至九月中旬,忽添脾泄之症,数日元气大耗,至十七日未刻,遂捐馆舍。时廷玉方在途次,于二十四日抵里,竟抱终天之恨,泪尽血枯,殒身莫赎。勉偷视息,经理丧事。遣家人至京赍送先公遗本,并廷玉谢恩奏摺。奏至之日,圣心震悼,恩卹有加,并询问廷玉病状。谕令加意调摄。
十月,京师家信至,知生子,因命名若霱。是秋,县东乡陈家洲被水,贫民困苦,赴县觅食者甚众,与三弟、六弟、大侄辈及乡人好义者,议赈恤之计。是秋,二侄若霈举于乡。
[注释]
1出口避暑:出张家口外至承德市区东北的避暑行宫。此宫始建于康熙四二十年,为后来清代皇帝避暑之所。2大变:谓父母之丧。3南信:南来的凶信。4励大司寇:名励廷仪,曾于雍正初任刑部尚书。5稍间:稍有好转。6行走:指入值办事不属于专职官职。因张廷玉居丧未满,不宜任正式官职。7免身:谓妇女分娩之后。8徒跣:亲死赤足而行,不乘车马。9尫羸:瘦弱。10力疾:勉强支撑病体。11勉偷视息:勉强偷生。12遗本:生前所上奏摺。13赈恤之计:救济贫民的办法。14举于乡:在江南的乡试中中举人。
康熙四十八年已丑三十八岁
是岁二月,设粥厂于西郊太霞宫,募邑人捐米以赈陈家洲贫民之来就食者。延常熟堪舆傅晋公至桐,为两大人卜宅兆。时时往来山泽间,未敢遽定,因具奏恳请终制,庶得从容毕葬。事蒙圣慈鉴允。
[注释]
1堪舆:占候墓地风水的专业人员。2卜宅兆:选择墓地。3终制:服满父母三年之丧。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三十九岁
是岁秋举行谕祭典礼二次,藩司马公逸姿来桐肃将祀事,随具春天恭谢天恩。先公在日,以龙眠山水深秀,而双溪更占龙眠之胜,欲就不園后峰为窀穸计,见于诗文者屡矣。廷玉等以宅兆事大,示敢遽定,因遍历山泽间,相度得数处,虔诚卜筮,并请命于先灵,皆以双溪为吉。敬于十二月实一举行合葬大事。是月服阕,治装将入都,纳侧室蔡氏。蔡,吾里人。八月,京师家信至,若霱以痘殇。
[注释]
1谕祭:天子下旨祭臣下。2藩司:即掌管全省民政与财政的长官布政司。3肃将:恭敬奉献。4窀穸:即墓穴。5卜筮:“卜”,用龟甲测吉凶,“筮”,用著草占吉凶。都指择墓地的风水。6双溪:在桐城龙眠山中,张英晚年游憩之地。7服阕:孝服已满。8痘殇:因天花病天折。
康熙五十年辛卯四十岁
是岁正月,奉先公主崇祀乡贤祠。十八日起程,二月抵都,诣宫门请安谢恩。奉旨仍值南书房。五月扈从出口避暑,屡蒙赐宴行宫,并赐御书。九月回京。十月奉旨充日讲起居注官。
[注释]
1奉先公主:捧持其父的牌位。
[/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6-1-16 16:29:59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8-4 18: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资料,爱安徽好象也有

字体过小,尚有部分错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