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107
- 积分
- 3132
- 威望
- 69650
- 桐币
- 6056
- 激情
- -2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8-25
荣誉会员
- 积分
- 3132
鲜花( 0) 鸡蛋( 0)
|
[size=3]吴汝纶:最后的宗师 朱晓凯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既让老大年迈的满清王朝缓慢而又艰难地迈启了近代化的脚步,同时也让纵横文坛长达200多年的“桐城派”,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自打戴名世扯起“桐城派”
这杆大旗,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登高一呼,此后“桐城派”便应者云集、名家辈出了,诸如恽敬、方东树、管同、刘开、姚莹、梅曾亮、曾国藩、戴钧衡、方宗诚和薛福成等,无不各领一时风骚。而当“桐城派”业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这一文学流派“最后的宗师”吴汝纶却悄然登场了。尽管在吴汝纶的身后,我们还能看到林纾、马其昶、姚永朴和姚永概等人的身影,但他们只不过是“桐城派”未了的余波。“桐城派”最后的句号,应该是被人们誉为“兼通新旧”的吴汝纶给划上的。
出生于桐城的吴汝纶,如果
不是被一位叫作曾国藩的湖南湘乡人所看中,他的一生或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曾国藩是“湘军”的开山鼻祖,是晚清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而吴汝纶被他看中的,正是其超乎常人的才气。
吴汝纶的才气,既和其家学渊源有关,也离不开自己的刻苦好学。他的祖父吴庭森、父亲吴元甲都是在桐城颇有名气的文人,甚至连曾国藩也都曾因仰慕吴元甲,而延请其担任了自家的“公子师”。吴元甲虽因过不惯侯门的生活而最终辞归了,但他却把满腹经纶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打小就以“早著文名”的同乡先贤姚鼐为榜样的吴汝纶,果然不负父望,同治二年(1863年),23岁的他便在县试中考了个第一名。次年,吴汝纶参加了在江南举行的乡试,又顺顺当当地考中举人。
才华横溢的吴汝纶,很快就吸引了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眼球。等到同治四年(1865年)吴汝纶考上进士后,曾国藩便不假思索地将他留佐幕府,揽进了自己的“智囊团”中。吴汝纶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总共待了4年,而这4年正是他为人为文“突飞猛进”的4年。4年来,他不仅受到曾国藩耳提面命般的教诲,而且还结交了像张裕钊、黎庶昌和薛福成这样一大堆的好朋友,同时,他还撰写、完成了几十部著作。受用于曾国藩的确让吴汝纶得益颇多,而他的不俗表现也让曾国藩这个当老师的惊呼“想不到”!
同治十年(1871年),经曾国藩奏荐,吴汝纶先后出任了直隶深州、冀州的知州。吴汝纶赴任后,正本清源,大刀阔斧地为老百姓做了许多事情,在官场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然而尽管如此,吴汝纶的内心深处却也因“升官无望”而时常泛起波澜:地方官一干就是十来年,竟然未升一级。当这种失望感达到极点时,他便萌生出弃官治学的念头来。
凑巧的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将莲池书院山长张裕钊推荐到江汉书院任教习后,本打算让其女婿张佩纶继任,没想到这个决定竟遭到莲池书院不少学生的拒绝,一些学生甚至扬言要罢课离校。在官场已无进取之志的吴汝纶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向李鸿章请任莲池书院山长,正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李鸿章,自然爽快地答应了。
光绪十五年(1889年),吴汝纶卸掉冀州任,主讲莲池书院,他的心情犹如龙归大海,欣喜异常。在其后的十多年里,吴汝纶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各地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教,甚至连一些外国人也不远万里,投入到他的门下。在莲池书院的这段执教生涯,让吴汝纶声望大增,并逐渐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下诏筹建京师大学堂。当时奉旨担任吏部尚书兼管学大臣的张百熙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认定名满天下的吴汝纶正是担当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职的最佳人选。在他的多次恳请之下,吴汝纶最终应允,但提出赴任前要先往日本考察教育。张百熙慨然同意了他的要求,并为他出国办理好了一切手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吴汝纶一行起程赴日。在日本期间,他们在日本外部省和文部省官员的陪同下,先后到长崎、神户、大阪、西京和东京等地的各类学校和单位参观,并拜访了众多官员,吴汝纶后来将他在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了十多万字的《东游丛录》一书。
这年9月,吴汝纶结束考察回国,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赴京任职,而是返回桐城老家,兴办了一座桐城学堂。
其实,吴汝纶很早就有了在家乡创办一所学堂的想法,他认为如今“天下书院尽改学堂,民间社学、义塾,一律讲习西学。风气大变,吾皖尚沾沾守旧,不能作新人才,此大患也。”当年底,在吴汝纶的多方奔走下,桐城学堂正式建成,他为此亲自撰写了楹联和匾额,楹联为“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匾额为“勉成国器”。这幅楹联和匾额,既表达了他自己的心愿,也成为了桐城学堂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目的。
光绪二十九(1903年)年春节期间,吴汝纶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家中,享年64岁。当桐城学堂于不久后在安庆正式开学时,这位始作俑者却令人遗憾地撒手人寰了。
吴汝纶既是“桐城派”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也是我国近代一位功不可没的教育家。他一生著作等身,流传至今者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点勘本》等。作为一位沿着科举之路拾级而上的封建官僚,吴汝纶却能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西学”,谋求“教育救国”,这让他在“桐城派”这个团队中,更显独树一帜、高人一筹。吴汝纶辞世后,好友严复曾撰联吊唁:“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此言极是矣!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