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964
- 积分
- 12
- 威望
- 337
- 桐币
- 0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27

文都童生

- 积分
- 12

 鲜花( 0)  鸡蛋( 0)
|
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文派创始人。 方苞父仲舒,国子监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方苞幼聪颖,六岁能背诵诸经,一日,其父以“鸡声隔雾”命对,即应对:“龙气成云”。二十四岁至北京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声誉鹊起,被称为“江东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他的文章是“韩欧复出”。三十二岁举乡第一,三十九岁中贡士,以母病告归,未应殿试。 方苞与同乡戴名世交往甚密,曾为《南山集偶钞》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南山集”案发,戴名世处死,方苞被株连下狱,定为死罪。在狱中仍坚持治学,著述不已,同监夺其纸笔掷于地,责备他说:“命在须臾矣!”方苞从容答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方苞入狱两后,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康熙帝朱笔批示:“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可召入南书房。”遂免死出狱,与其强令遣京的家属族人全部编入旗籍。方苞入南书房为皇帝文学侍从。康熙六十二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嗣位,赦还原籍。雍正九年(1713)授左中允,次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全升内阁学士,十一年充《一统志》总裁。乾隆时,授礼部侍郎,先后为《皇清文颖》、《三礼义疏》副总裁。七十五岁告老还乡。 方苞治学尊崇宋儒朱之说,治经求其义理于空曲交会之中。他将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首创“ 义法”说。他在《又书货殖传后》写道:“《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方苞散文严谨雅洁,不事雕饰。著作总名《方望溪全集》。其中有《周官司集注》12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春秋直解》2卷、《春秋通论》12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左传义法举要》、《删定荀子》、《删定管子》、《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一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其中《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辕马说》、《田间先生墓表》等都是不配的传世之作。所作奏疏,多为改革赋课,开水利,关切政民瘼,且祥陈良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