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金神墩

桐城古诗欣赏

[复制链接]

27

主题

562

回帖

998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998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3 01: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求加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王安石 --封舒國公

桐鄉山遠復川長
紫翠連城碧滿隍
今日桐鄉誰愛我
當時我自愛桐鄉

三句層累 ,尤不覺 累贅 。反增加文章的張力。


翦燭---古時點蠟燭 ,燈心上結燈花, 須不時剪去 , 意指長時間談話。
朋友 , 你問 : 我何時會回去 ?
此處巴山, 秋夜的雨 ,來的急 又猛 。
真盼望 ----雨 能早日歇。
真盼望 ----我們能像以前那樣的促膝長談!
話說這巴山的日子,
真無奈!
無奈的等,
等下次見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207

回帖

21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1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5 1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只是不知道下面这首诗是谁写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悠云[/B] 发表:
多谢楼主

只是不知道下面这首诗是谁写的?
[/quote]

王安石写桐城的啊。桐城旧时亦叫桐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用先
  吴用先,优婆塞。字体中,安徽桐城人,明万历进士,仕致浙江布政使。笃信佛教,常从紫柏尊者游。

赠竹林寺方丈月川禅师(1)
   法照重来开法筵(2),香林翠竹宛如前。
坐挥玉麈超三乘,定入蒲团悟十玄(3)。
注疏毫端飞义虎(4),谈经舌上吐青莲。
暂甜尘鞅来仙地(5),入室同参不二禅。
  (《清凉山志》卷八)
注释:
  (1)月川:镇澄之字。
  (2)法照:唐代僧,净土四祖。曾见化竹林寺,后依所见建竹林寺,并创“五会念佛”之修法。法筵:讲经说法的坐席,引申指讲经说法的集会。
  (3)十玄:十玄门,亦称十玄缘起。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其具体发挥了《华严经》中提到的教与义、理与事、境与智、因与果、体与用、逆与顺、行与住、主与伴等十对与“佛智”有关的复杂关系,用以论证佛法乃是一个整体。
  (4)注疏:注释疏通经论。镇澄有《楞严正观》、《金刚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永嘉集诸论》等注疏之书。义:指经书的字义、义理。飞义虎,言其才思敏捷,著文气势雄宏。
  (5)尘鞅:世俗事务的束缚。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9

主题

950

回帖

109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09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5 15: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鼐:著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诗集>>,<<惜抱轩尺牍>>,<<九经说>>,<<三传注>>,
<<五七言近体诗钞>>,选编<<故文辞类篡>>,治学以经为主.普JI子史诗文.
姚氏十世迁入县城.先后居"天尺楼" ,"雁轩"."树德堂"."初复堂"
鼐.出生于"树德堂"八岁徒居北门口之"初复堂",后建"惜抱轩"书屋,植此树.(银杏树)
建国后,轩仍存,1955年拆轩改建桐城中学教学楼.保存银杏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5-1-5 20: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金神墩[/B] 发表:
宋王安石 --封舒國公

桐鄉山遠復川長
紫翠連城碧滿隍
今日桐鄉誰愛我
當時我自愛桐鄉

三句層累 ,尤不覺 累贅 。反增加文章的張力。


翦燭---古時點蠟燭 ,燈心上結燈花, 須不時剪去 , 意指長時間談話。
朋友 , 你問 : 我何時會回去 ?
此處巴山, 秋夜的雨 ,來的急 又猛 。
真盼望 ----雨 能早日歇。
真盼望 ----我們能像以前那樣的促膝長談!
話說這巴山的日子,
真無奈!
無奈的等,
等下次見面。

[/quote]

王安石这首诗应该是写古代舒州(今安徽潜山)的吧?
王安石曾任舒州通判,这首诗是他受封为舒国公后写的《吴塘陂一封舒国公三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201[/B] 发表:


王安石这首诗应该是写古代舒州(今安徽潜山)的吧?
王安石曾任舒州通判,这首诗是他受封为舒国公后写的《吴塘陂一封舒国公三绝》。
[/quote]

哦?是吗?好象在“桐城在线”版看tczy说过,“桐乡”即桐城。

这里有庐江人到桐城后,写的一首诗,也提到“桐乡”:


访桐城三首(2004.3.17.)
一、访桐城即事
自古庐桐是一家,秦时同郡汉同衙。
文翁惠教巴山远,朱邑清明北海涯。
山蕴晴岚两地景,文通义理一棵桠。
桐乡岂只王公爱,久慕迟来趁客暇。

注:1、同郡:秦时置九江郡,汉置庐江郡,郡治在今庐江县,所辖包括今巢湖、六安、安庆,西至江西九江;东汉末年方移治到潜山,庐江古称潜川,即与潜山相别。2、文翁:字仲翁,庐江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3、朱邑:字仲卿,汉宣帝时官员,后于文翁百余年。桐城先贤,《庐江县志》亦记为庐江人。少时任桐乡啬夫(小吏),曾任北海太守,为官清明无私,吏民敬之。4、两晴岚:桐城桐梓山有桐梓晴岚,亦为当地八景之一,与庐江冶父晴岚有同曲之妙。5、文通义理:桐城古文,庐江孙维祺等亦游学其中,并有贡献。6、王公:指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曾误桐乡为荒僻之地。晚年受封为舒国公时,有诗云:“今日桐乡能爱我,当时我自爱桐乡”。

二、作客桐城,主人置酒,口号一首以谢之
宰辅风流百代夸,古文古戏两奇葩。
山连地接同声气,万盏千盅如到家。


三、瞻桐城六尺巷
懿范义德遗六尺,官声人品奇二张。
修身常觅前贤事,细雨巷前诵旧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5-1-5 2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应该没有来过桐城吧?舒国、舒州是潜山的古名,这首诗里面应该指的是古同安郡,当时所辖的有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安庆县邑,他去的应该是庐江一带(桐庐)。还请tczy和金神兄等考据指点,呵呵。。。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2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201[/B] 发表:
王安石应该没有来过桐城吧?舒国、舒州是潜山的古名,这首诗里面应该指的是古同安郡,当时所辖的有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安庆县邑,他去的应该是庐江一带(桐庐)。还请tczy和金神兄等考据指点,呵呵。。。
[/quote]

 经上网搜索,很快发现,荆国公还是来过桐城的。“桐城在线”版有文章“天下高文归一县”2004年第10期《人物》杂志 (文/查昌国 沈志富)
  文章说:桐城因其为桐城派的发源地而声名远播。作为桐城派的桐城,它包括今天的桐城市和枞阳县。
  文章指出:桐城物产丰富,山川亦“秀绝人寰”。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游桐城,写下《题王判府相桐乡深处》诗,说桐城是“十里溪流十里花,居民多在水之涯”,“僻静园林开栋宇,宽间田地种桑麻”,“天下原无此地佳”。
  文章强调:据现存浮山上483块摩崖石刻看,唐之白居易、孟郊,宋之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代陈献章,公安、竟陵两大文学流派创始人袁宏道、袁宗道、钟惺,都游历过浮山,留下了石刻、诗篇。
   王安石既然游过浮山,当斯时也,桐枞一家。因此,王安石来过桐城是无误的。
  此证之一。

  证之二:孔城尚存有桐乡书院。关于桐乡书院,已载入安徽省志,这也确凿无疑。

  证之三:安庆政府网“名胜古迹”一章有文称:
   [朱邑墓]

  座落在桐城市范岗镇朱公村。

  朱邑(?—前58年),字仲卿,庐江舒(今桐城市)人。汉宣帝时,先为桐乡“啬夫”,因其“廉平不苛”而入朝为大司农。其“躬处节俭,名佚公卿,常以俸禄供乡里,家无余财。”卒时,嘱其子说:“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后,子为其葬于桐乡西,乡民果起冢立祠,岁时祀祭不绝。墓于唐元和八年(813)重修,碑文由李邕书,宋诗人刘无言有诗。原墓地120平方米,四周砌有护墙。碑文为“汉大司农朱邑之墓”,碑两旁楷书阴刻楹联为“云横墓首山生色,露滴碑旁草亦春。”横额为“循良事业”。现存墓冢,其他仅为遗址。


  还有更多。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