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166
- 积分
- 547
- 威望
- 15804
- 桐币
- 0
- 激情
- 28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7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10-25
桐网贡生
- 积分
- 547
鲜花( 0) 鸡蛋( 0)
|
发表于 2004-12-20 2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桐城方言,偶不大赞成完全归结于江淮官话,相对于芜湖话,合肥话,还有巢湖话等江淮官话,桐城话更多的具有赣语甚至楚语(湖北话)的特点。相信大家在听合肥话的时候,感觉应该比潜山话吃力的多吧? 桐城话与江淮官话的差距异同点很多,举例如下: 一 声母: 1是古见系二等字的读法。古见系匣母的蟹摄开口二等字普通话读舌面音[tþ;;;、tþ;;; ,þ;;;]的,区内方言全读舌根音[K、K,、x]。 tþ;;;—K 家、夹、介、解、街、窖、角、间、讲。 tþ;;;一Kh 敲、嵌、掐、确、鬃、铅。 þ;;;—x 下、虾、瞎、鞋、蟹、辖、限、苋、苑、项、巷、咸。 口语中这一类字还多些,例如“江(一北)、觉(困一)、嗅”等字都念[K、K、x]声母。 2零声母字的分化。 古疑母、影母字,普通话读为零声母的区一律分别读为鼻音声母[n]与[¤],普通话没有这两个声母。如: 古疑母的“我、饿、讹、牙、咬、岸、雁、昂、鄂、硬、碍”和古影母的“袄、欧、讴、暗、鸭、压、淹、安、案、轧、恩、肮、恶、厄、勘、哑、矮”等字,在普通话中都是零声母音节,桐城话都加了舌根浊鼻辅音[n]声母 即“你”音[一n],“你们”叫“[一nj],
二 韵母: 1丢失[u]介音 赣语 普通话中的[uo、uon、uan、uei ],多数在方言中丢失韵头[u]后变成[o、on、an、ei]。如“多、罗、火”念成“[to、1o]”;“端、团、暖、官、宽、钻、算”等字,韵母由[uan]念为[on];“敦、吞、论、尊、村、孙”的韵母由[un]念为[n];“堆、推、最、翠、碎”的韵母由[uei]变为[ei]。 2 [u] 一类韵的存在是湖北“楚语”的典型特征 韵母中有一系列[u]一类韵,这本是“楚语”的特点,“楚语”通行地域在湖北东部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共20余县。这一地区的黄梅、英山与本地区的宿松、太湖、岳西连成一片,楚语的这一特征也由此渗透到安庆地区各县包括桐城。表现在普通话以[v]开头的撮口呼韵母和以[ue]开头的合口呼韵母都念[u]及[e]一类韵母 如“女”念成 [yu],抓、刷”的韵母念[a],“揣、帅”的韵母念[ai],“决、缺、说”的韵母念 [e],“迫、吹、水”的韵母是[ei],“专、川、拴、捐、圈、冤”的韵母为[an],“庄、床、双”的韵母念 [ang]。桐城话无后鼻韵母,但有入声,“竹、出、木、域”的韵母为 [u]。
3受到江淮方言影响: 北京音念[en、eng]的后鼻韵母字,一律念[n、in]韵母,这是江淮方言语音特征的最突出集中的表现 如针=争,深=生,根=耕,陈=程,森=僧,韵都是[en]金=京,亲=青 心=星,彬=兵,频=平,民=名,林=玲,韵母都是[in],即常说的[n,en]不分,[n、in]不分 没有普通话的全部后鼻韵母,除没有上述后鼻韵母,还没有[eng、ong],如“崩、风、冬、通、农、工、空、轰、中、冲、松、窘、琼、凶、用”等字的韵母,都念成[on、un、un]等前鼻韵母。这一点加上n与L不分可以看出是江淮方言的一个特色吧。
三声调 去声不分阴阳的六个声调 桐城的声调为6个: 阴平:诗、梯、衣、方 阳平:时、题、移、房 上声:使、体、以、反 去声:世、替、义、范 高入声:发、达、麦 低入声:轴、熟、续 桐城入声字中的一部分还带有一个特殊的边音韵尾[1]。 枞阳与桐城的声调,在调类与值方面大同小异,也是6个调类,部分乡也有高入声与低入声之分,入声也带[1]尾。声调方面,安庆地区与其它方言相比较而言,去声分阴阳,这既是赣语的特点,也是楚语的特点;
所以可以看出纯粹的把桐城话归结于江淮方言,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桐城话在以赣语的基础上,受到江淮方言的侵蚀,并且随着桐城由南向北,侵蚀越来越严重。桐城话,枞阳话,以及安庆市区话及部分潜山,怀宁地区的话,现在自成一系,也称黄梅调,应当比尖声尖气的江淮方言有韵味的多。(想想肥东的老母鸡,还有死澡 呵呵) 桐城话还有很多特色,限于时间及精力有限,现不赘叙,以后有空会更加详细的论证一下。
参考文献: 中国地域方言大辞典
[此帖子已被 叶落知秋 在 2004-12-21 12:23:41 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