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枞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它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无论我们如何去回避,枞阳终究是我们的兄弟!历史必将让桐枞两地人民再度走到一起.
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看看真实的枞阳.我们先从它的历史沿革说起.
夏、商、周时枞阳属扬州地域,西周为枞国,春秋为舒地,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枞阳县,后时置时废.东汉(公元25—220年)初,枞阳并入舒,隶属庐江郡,后隶属扬州刺史部.三国时名舒,属吴。南朝宋(420—479年)初为舒县,隶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隶属晋熙郡.南朝齐(479—502年)复置舒县,隶属庐江郡。南朝梁(502—557年)设枞阳郡,废舒县,复置枞阳县,隶属枞阳郡.南朝陈(589年)废枞阳郡,存枞阳县,隶属晋熙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隶属熙州.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此后相继延续了1100多年.1949年2月,中共皖西二地委,将原桐城县一分为二,设桐城、桐庐两县,今枞阳为桐庐县域.1951年桐庐县(因重名)改为湖东县,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改湖东县为枞阳县至今.
所谓的枞国,就在今天的枞阳,子爵,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枞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灭,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有的书上将枞国写作宗国或宗子国,这是不对的!我们可以由从姓的起源来证明这一点.
从姓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东周时,周平王的小儿子精英被封于枞(在今安徽省桐城县东南),建立枞国,为侯爵,也称枞侯。枞侯的后代,遂姓枞氏,至汉代仍有枞姓,后去木为从。 2、起源于汉代。汉代有大将枞公,他的后代子孙取其名字中的枞。
第一支从姓族人显然出自枞阳.上古时期,从和纵通用,读音相同.所谓纵,即竖直 ,特指南北方向.除了县城一带,长河(即枞川)的流向基本上是自北向南,因此这条河就叫从(纵)江.从国国名也由此而来!后世将从讹传为枞.山之南水之北,古人谓之为阳.枞阳的意思就是长河北面的地方.枞阳一直希望将鲟鱼镇划入县城,但是鲟鱼在长河的南面,那是没法叫枞阳的!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枞国究竟是姬姓还是偃姓?究竟是子爵还是侯爵?我想中国人一向都喜欢神话祖先,从姓后人大约也不例外.姬姓乃周之国姓,通常王室子弟所封诸侯多在中原(吴国 燕国和汉阳诸姬例外).春秋时期我们这一带还处于边远洪荒状态,在周边尽是群舒诸侯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出现姬姓侯国!而且,楚国才是子爵,枞国怎么可能是侯爵呢?因此枞国当为群舒诸国之一,子爵,偃姓.
近来枞阳县又有人提出如下观点:《本草纲目》云“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下枞阳的北山多叶形似松,体状如柏的乔木,县治在其山南,故名枞阳.此说仅供参考.[/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