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6|回复: 28

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桐城

[复制链接]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9-3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等,兼有别号多种,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出身世家。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等著作,《明史》有传。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成年后,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交友结社。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崇祯十三年(1640年),方以智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他设法逃脱,辗转奔回南京。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他受到迫害,化装逃离南京,流落在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当清兵大举南下时,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抵抗。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他坚贞不屈,清将为其正义所动,听任其出家。获释后,他即易服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大智、药地、浮山、愚者大师等。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自称极丸老人。康熙十年(1671年)冬,方以智为他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疽发卒于舟中。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方以智学识渊博,《清史稿》本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这一评价并不过分,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见解。例如,在学术分类问题上,他把学术分为三类,说:“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治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通雅·文章薪火》)

在这三种学术中,他讲得比较多的是通几与质测。他说:

“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物理小识·自序》)

可见,所谓通几,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探讨,而质测则要求脚踏实地考察事物变化原因,按特性予以整理分类,总结验证已知规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显然,通几与质测是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着眼对学术活动所做的分类。在中国,这种分类是方以智的独创。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识,并非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消化。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圆说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才加以接受的。对于传教士的错误说法,他则予以批驳。例如传教士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而太阳距地球只有1600多万里,方以智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据此计算(定地球圆周长约9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一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运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际发光体要大,因此按几何方法进行的测量并不准确。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历象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

“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物理小识》卷一)

显然,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并且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他说:

“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我们难以窥其全貌。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6 1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中一房(方琳之后)
方以智家族简单世袭:

方德益(桂林方一世祖,居县城)------五世孙方法--六世方法长子方懋(字自勉)--方懋长子方琳(字廷献,7世)---其子方印(8世)-----曾孙方学渐(11世)--长子方大镇(12世)--子方孔炤(13世)---子方以智(14世)---子中德、中通、中履(15世)--中履子正瑗(16世)--正瑗子方张登(17世)--子方赐豪(18世)--十九世(佚名)--子方宝仁(20世)--子方昌翰(21世)




六房(方瓘之后)
方拱乾家族简单世系:

方德益(桂林方一世祖,居县城)------五世孙方法--六世方法长子方懋(字自勉)--方懋五子方瓘(字廷璋,7世)------五世孙方大美(12世)--五子方拱乾(13世)--子方孝标(14世)--子方登峄(15世)--子方式济(16世)--方观承(17世)--子方维甸(18世)--

六房方苞家族简单世系:

方德益(桂林方一世祖,居县城)------五世孙方法--六世方法长子方懋(字自勉)--方懋五子方瓘(字廷璋,7世)------五世孙方大美(12世)--四子方象乾(13世)--子方帜(14世)--子仲舒(15世)--子舟、苞、林(16世)--舟子道希、苞子道章(17世)--道希子惟敬(18世)



方观承与其子方维甸、侄方受畴为方氏三总督

方学渐孙子方文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方氏三诗人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7-3-26 16:45:15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2 1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庐外集卷一溧阳潘天成撰
  勿庵梅先生训言,汤世调先生之学,学人道而合天道。梅定九先生之学,学
天道而合人道。两先生皆天人合一之学也。先生讳文鼎,字定九。宣城人。
  气质之性不齐,故戒惧慎独,变化有形有声之气质,以复无声无臭之天载。
观中庸首章与末章可见矣。天人合一,方是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也。
  盖古人举其要,后人尽其详。然终不能出尧典乃命羲和数节也。天成深察先
生议论,处处要天人合一元善之气畅满于中,庶?有康节之遗风焉。
  如洛下闳鲜于妄人李淳风之流,止能明其数而不能得其所以然之理。终非天
人合一之学也。至宋濂溪著太极通书,明天人合一之旨,二程张邵继其绪,朱子
集其成。
  又外集卷二
  此图天人合一,乃汤世调梅定九两先生心法之传也。桐城方明善公子廷尉大
镇公孙中丞孔昭曾孙学士以智元孙田伯位伯素伯有怀及南丰汤惕庵建昌揭子宣诸
先生皆如是说。凡我同人,须熟玩焉。刘母杨孺人六十寿序,甚矣哉。贞烈之性,
感天地鬼神,天地鬼神佑贞烈者,至奇也。非仅佑贞烈也,将以风感百世矣。天
地鬼神之佑贞烈多矣,有必死而不死有死而如不死……(赋人吉凶之天)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3

主题

157

回帖

18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8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14 1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B]尚古桐城[/B] 发表:
《通雅》出版过吗?何时版本?余英时对方以智之死的考证确实令人信服。
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过,上下两册。我于安庆青节堂德林书店购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9-23 06: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雅》出版过吗?何时版本?余英时对方以智之死的考证确实令人信服。

[quote]原文由 [B]潇洒园主[/B] 发表:
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余英时名著——《方以智晚节考》新版由三联书店刊行问世,大师钱穆为其高足示序称:“及门余君英时,发愤有作,为〈密之晚节考〉,于密之披剔后生涯,博稽广搜,备引同时各家诗文,旁涉杂史、方志、寺院碑碣、禅门掌故,下逮近代诸家所考索,一鳞片爪精思密会,排比既详,条贯秩然。”
园主不意喜获,一如暌违已久的老友重逢,快哉快哉。又忽想所藏〈通雅〉(上海古籍版)失手十年,何日复得,痛哉痛哉。今日可谓悲喜交加。
[/quot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9-22 1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2]明末四大公子.....................
明末四大公子: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是和秦淮八艳同时代的风流人物,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冒辟疆

冒辟疆是明末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当时,国事淆于上,清议激于下。冒辟疆与侯朝宗,方密之,陈贞慧并称四大公子,都是缔结复社的骨干,他们欲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南京由吴次尾起草了《留都防乱揭》。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的罪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后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紧接着清兵南下,明王朝摇摇欲坠。大浪淘沙。吴次尾抗清殉国,方密之隐匿乡间,侯朝宗则降清做官去了。饱经风霜的冒辟疆,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报国之心,便信效生于乱世的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啸傲园林了。冒辟疆具有营造园林的高度才华,他善于学习,《游冒氏水绘园记》中所述,冒辟疆的父亲历任吴楚,“辟疆不时省亲,所过名山大川,往往按图考记,留连不忍释去,其故衡湘诸胜,雄览博采,咸得备于简编”。而于浙江兰亭,烟雨楼,西湖诸胜,他也加以研集。明亡他 “结庐乡国”,追忆向之所历者,乃构石为山,因川为池,殆臻乐阿洞壑之美于斯为最矣!

侯方域

侯方域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以其才气而言,可与吴伟业、陈子龙、张溥相匹敌,但他盛年早逝(卒时仅37岁),又把自己留下的文章取名《壮悔堂文集》,这段经历与钱谦益相仿。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世宦之家,其父侯恂,做过明朝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任国子祭酒。朝宗少年天赋异禀,读书的速度与悟性都胜于同辈,行文奇特,落笔气势不凡,结尾则出人意外。崇祯五年,15岁的侯方域中了秀才,他读书甚多,又博闻强记,少时即能辨忠奸,遂有“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誉。并与当时俊才登高赋诗,激浊扬清,品评人物,并加入了复社,深得张溥等人的赏识。侯方域曾参加乡试,因其文章锋芒毕露,批评崇祯帝用人不当,主考官为私欲而不取。但侯方域落第后,文名更盛,又在媚秀楼结识李香君,引出一段美丽而凄惨的爱情故事。于是便有孔尚任据此而创作了《桃花扇》。朝宗闻李香君死,伤心至极,他大哭一场,随父返回商丘。当时明亡清立,清政府为巩固其政权,举行会试。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大都不予理睬,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但侯方域却耐不住寂寞,他自忖,以己之才决不在他人之下,便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他一心想“龙门三尺浪,平地一春雷”,尽管侯的文章见解不凡,但主考官妒忌其文名,故意降为副榜。侯方域得知后羞愧无比,他这次参加考试,又引起许多人非议,侯方域在种种打击下,盛年而逝。他因后悔这段事乃将其室取名为,“壮悔堂”,他的好友方以智当年曾以“美才而豪,不耐寂寞”评点侯文,不想此论后来果然应验。侯方域文承韩愈、欧阳修之气韵,又聪捷而有悟性,可惜其生不逢时,不甘寂寞,又遭时人非议忧郁而逝,其功过且留待后人评说。

方以智

方以智是桐城人,桐城(安徽)的方家十分有名,比如明清之时,有女文学家方维仪,有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查《辞海》文学分册与历史分册,均未见方以智大名,再查《中国历史人物辞典》,有方以智小传,他是崇祯年间进士,通音韵之学,著有《通雅》四十卷,是个语文学家,还写了《物理小识》十二卷,其书受西方思想影响。
方以智与冒辟疆(冒襄)、魏学濂并称明末“三大才子”,又与陈贞慧、冒辟疆、侯方域合称为“复社四公子”。以其生平所为,写他和研究他的文章太少。我在此作一个简介。
方生于万历三十九年,其祖父方大镇官至大理寺少卿,父方孔火召官居湖北巡抚。方幼年读“四书五经”,六岁读文史,七岁能吟诗,九岁通平仄,十岁习剑艺。方以智从小接受了严格的国学古文训练,其姑母方维仪学识渊博,文才出众,品格高洁,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方以智后来志高而气盛,乃受其影响。
方以智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混乱的世道令其一生坎坷,他二十岁离开新婚妻子,云游天下,结交名士,指点江山,与南明宰相瞿式耜、明末东南文坛领袖钱谦益、复社才子沈士柱、陈子龙、夏允彝、李雯结为好友,后来又与黄宗羲、陈贞慧、吴应箕、魏学濂同气相求。方以智文武全才,既以诗文议论朝政,又跃马挥剑,演习兵阵。但当时朝政为杨嗣昌所把持,使方以智报国之志无以实现,其父入狱,仕途风急浪高,方以智本是一狂生,几乎神经失常。明亡后,方以智去东华门为崇祯哭灵,被农民军抓获,打得遍体鳞伤,后亡命浙闽,寄情山水,以出家当和尚力辞清政府委任。清将领马蛟麟以死相迫,方以智在生死关头不为所动,气节如此,令清将叹服而离去,方死后不刻清朝年号,以示读书人气节。

陈贞慧

明代万历四年(1604),陈贞慧出生于宜兴高塍毫村,字定生,是东林党中坚人物陈于廷的三儿子。他读书勤奋,颇重气节,善交天下士,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为“明末四公子”。诗人陈子龙赠诗云::“此子乘青翰,飘然若有神”。陈贞慧是复社的重要成员,崇祯三年(1630)中副榜,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崇祯十一年(1638),他与贵池吴应箕和无锡顾子方等共同起草《留都防乱檄》,揭发阉党阮大钺的罪状,阮一直怀恨在心,蓄意伺机报复。时值福王建都南京,阮大钺任兵部尚书,专权于朝,于是诬陷陈贞慧叛逆之罪,令缇骑将他们逮捕,欲杀东林党之后,吴应箕不幸瘐死于狱中。经多方奔波呼救,陈贞慧终被营救生还。
明代亡后,他隐居宜兴乡间,足迹不入城市达二十年之久,坐卧村中小楼,以书为伴,偶有知已相逢,乃举杯痛饮,抒发其亡国之痛和沧桑之感。他倍赞其兄贞达被执不屈的精神,竟醉酒悲歌骂座,能殉甲申之难,可谓报国耀祖也死得其所,丹心光照千秋。
他那小楼上珍藏着《十三经》、《二十一史》,陈列着《楼山堂集》、《陈黄门遗诗》等古籍,朝夜破卷吟诵,寒暑诀读不辍。有时拄杖漫步田间,思绪万千,唏嘘叹息。每当文思躁动,那沉浮脑际的抗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交织着真挚沉痛之感跃然纸上,尽露于散文笔端。他酒醉纳闷时,沉默寡言,便要儿子维崧捧读屈原的《卜居》,边听边思,悲泣不已。他著有《皇明语林》、《雪吟集》、《交游录》、《山阳录》、《秋园杂佩》、《书事七则》等传世之作。
看来除了侯方域以外,其他几人对清廷基本采取不合作态度,气节上还是过得去的。

自《明朝人物杂谈》

[/siz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4

回帖

26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6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8-19 1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程璟[/B] 发表:
[em1] 顶哦!
[/quote][em34] [em34]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8-18 1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post.baidu.com/f?kz=53179851
方以智文化研究专题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6-3-16 20:00:27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8-18 1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史方以智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id=16477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4-12 2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楼上所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