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32|回复: 44

桐城遗迹

[复制链接]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8-26 07: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遗址

鲁王墩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鲁谼乡鲁谼村,台形高地,面积2万平方米。遗址处发现有红烧土堆积3处,灰坑8处剖面文化层厚2至3米。采集遗物有石斧,石 石奔,以及陶器和陶片等。

丁家冲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红庙乡红庙村丁家冲,面积6.6万平方米,剖面文化层厚1至2米。遗址表面层现出灰坑、红烧土多处。采集遗物有石 石奔、箭簇、单孔石矛头,以及鼎足、鬲足和陶片。

朱家墩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天林乡建政村,面积3万平方米,剖面文化层厚1至2米。遗迹发现红烧土、灰坑多处。遗物有磨光石斧、粗磨石、以及鬲足、高足鼎、陶片等。

吕亭左县遗址:吕亭左县建置于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废。县治故址在今吕亭乡吕亭村的吕亭山脚。城址呈长方形,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城西藕山麓残存古城墙高1米余,城南地下2米处曾掘到旧城门遗迹,城东掘到多口古井和石制井圈及石砌井台。

六儿城遗址:元末县民黄荣六为保障一方安全所筑,因其乳名“六儿”而得名。址在天林乡鹿城、高峰两行政村,土夯城。北面尚存较完好的城垣长44米,宽11至30米,高5至7米。城内今已开垦农田,建有村落。

峡石兵戌遗址:亦称南峡戌,古称峡石,又称南峡关,今称小关,海拔142米。山脊为桐舒两县分界线。东西山崖高耸,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吕蒙与甘宁伐皖,张辽率军往救,闻城已拔,乃退峡口,筑南峡戌,阻吴军北进。吴黄武七年(228),吴帅陆逊在此斩获曹休军万余人。明崇祯八年(1635)张献忠起义军经南峡攻桐城,史可法曾率部守关激战。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破峡石关,斩清将朱麟祺,并歼其所部千人。

六尺巷遗址:位于桐城市西后街,安徽省荣军休养院内。巷南原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府(俗称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鹅卵石路面。清康熙年间,张氏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张英给家中写诗劝阻,家人便拆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后三尺,故成此巷。今巷旧址犹存。



古建筑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位于市人民广场北端。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址在东门外,毁于元末。明洪武初年移建于今址,后相继修葺19次。“文化大革命”中损坏严重,1987年仿明清图式重修。以南北成中轴线,对称布局,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及两边厢房为前院;大成门、东西庑、月台、大成殿为后院;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3平方米。文庙门楼为三开间亭阁式建筑,高9.2米,进深4.12米,左右为红色宫墙,嵌有“宫墙万仞石刻”。棂星门为汉白玉建筑,四柱三开间冲天石坊,宽8.2米,中柱高5.3米,边柱5米。正中横梁上镌楷书阳文“棂星门”三字。泮池为青砖平砌半月形,围以汉白玉石雕栏柱;泮桥拱形,横架池上,长9米,宽2.7米,两边安石雕扶栏。东西面有青瓦、白墙、红柱厢房相衬。大成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抬梁式木结构架建筑,一对汉白玉石狮雄踞朱门两侧。月台台面平铺方砖,构成棱形图案。三方台沿均为汉白玉所砌,围以石雕扶栏。前沿正中,为汉白玉石浮雕双龙戏珠陛,为旧时晋谒通道。东西两侧,为通廊长庑,房屋各11开间,无隔墙廊檐宽坦,朱色格门。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宽22.66米,深15米,高17米。重檐歇山顶,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正脊两端安鳌鱼吻,飞檐翘角,四条垂脊,下悬风铎。

紫来桥:初称“桐溪桥”,为便桥。元末,邑人方德益,捐建石桥。明嘉靖末易为木桥。天启间,桐城知县陈赞化倡捐集资,修复石桥,始名紫来桥,袭“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毁圮,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邬汝楫倡议重造,并请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今已毁),以纪其事。康熙四年(1665),毁于洪水,继建木桥。七年,知县胡必选重加修葺,更名“子来桥”。乾隆初,再度被洪水冲塌,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以谕祭张英的结余银款重建石桥。乡人颂其德,名曰“良弼桥”。嘉庆五年(1800),桥又毁于洪水,嘉庆二十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间又遭洪水及兵。同治三年(1864),知县薛元启募资再建石桥,九年又整修加固。民国22年(1933)再修。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现桥长48米,宽4.5米,高4.5米,五孔四垛,桥面条石铺设,桥墩为麻石嵌砌,迎上流部位,砌成箭头三角形,以减小对水流的阻力。

桐乡书院:座落于孔城镇学校内。道光二十年(1840),里人文聚奎、程恩绶、戴钧衡首倡集资创建。有房屋五幢,设朝阳楼、淑芳精设、讲堂、内堂、课堂、仓房、帐房等,又辟旷怀园,广植异树名花,大门上方嵌戴钧衡手书“桐乡书院”石匾,两侧有石鼓、石狮。桐乡书院显名全国,经典有载,戴钧衡的《桐乡书院四议》(即择山长、祀乡贤、课经、藏书),清廷曾谕令全国效法,并载入《皇朝正典类纂》。桐乡书院因战火及年久失修,现仅存朝阳楼和《桐乡书院记》碑。碑记为清翰林、通政大夫罗惇衍撰文。

县城东大街古建筑群:街道东西走向,长480米,宽4米,呈微弧形,两侧房屋多为清代建筑,以抬梁式为最普遍。巷道5条,街北2条,街南3条。大街东道曾建有牌坊群,向北郊野,绵延里许,今已不存。东大街昔为县城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建国后保护完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建筑专家、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古建筑专家分别于1982年与1986年来此考察,均认为老街布局典雅,建筑颇具特色。

半山阁: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暗依楼西山墙而建阁,外露东山墙,故名。“阁”座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层,仿歇山式顶。上层为木结构抬梁式,北、西、南三面临空,檐下装有挂落,内装木板天花,中镌一长方藻井。阁东为楼,南北朝向,面阔五间,进深两层。东西墀头山墙到顶,前后上下设廊,两面四柱到顶,檐下亦设挂落。“半山阁”的设计形式和建筑艺术,具有独特风格,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的古建筑专家曾称颂它是“凝固的音乐”。

名人故居

啖椒堂与左忠毅公祠:明左佥都御史左光斗故居和祀祠,啖椒堂西邻左公祠,座落在县城北大街桐城中学内。故居建于明万历初,原有三进,前门已毁,中、后进保存完好。中进明间堂屋即啖椒堂,此间为左右上房;后进为住宅。左忠毅公祠,建于崇祯年间,原为三进,前进门楼已毁,中、后进为木构架建筑。

潇洒园: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故居。前身为“廷尉第”,因方以智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而得名。后方以智孙方正瑗加以扩建,改称“潇洒园”,它座落在县城寺巷。清同治朝兵部尚书彭玉麟增题“潇洒园”匾,手稿今藏市博物馆。

姚元之旧馆:明左都御史、画家姚元之故居。座落北街小学内。由前楼、东西厢房、后楼三组建筑及前后院组成。前楼五开间,板门、板壁、木地板,地板下安通风孔道。窗下为砖砌坎墙,廊顶装木板天花,屋顶盖青灰小瓦。前后走廊均以汉白玉石砌沿,青砖铺面,有柱。东西厢房各三开间。后楼建筑格调与前楼大致相同。北墙有高大白玉兰树两棵,枝繁叶茂,馆西原有亭,名“竹叶”,今已不存。姚元之晚年辞官居此,著书、吟诗、作画,有不少名作传世。

姚莹故居:座落今市区寺巷。后裔姚永概曾辟此为“慎宜轩”,有联云:“门前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为木构架抬梁建筑,共12间,前后进各5间,东西厢房各1间,四周环廊,中有长方形小院。

方宗诚九间楼:清代学者方宗诚藏书楼,因九开间,故名。位于城西南隅,短垣外障,圆门通达,砖铺回廊,雕花木扇,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西为一列五间楼房,东北厢房各两间,今楼保存完好。

吴越故居:座落于市西后街,原有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建筑。现尚存吴越幼年书房、卧室等平房5间,为砖木抬梁结构,每室前后开窗。

古墓葬

朱邑墓: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处,今属范岗镇朱公村。汉宣帝时,朱邑任桐乡(现桐城)啬夫继为朝廷大司农,卒后葬此。唐元和八年(813)重修其墓并立碑,唐大书法家李邕书丹。后碑毁,子孙继为立碑,碑面文:“汉大司农朱邑之墓”,上方横额“循良事业”,两边楷书楹联“云横墓首山生色,露滴碑旁草亦春”。碑西侧建有朱公祠,今已毁圮。现墓地护墙倾圮,墓冢微壅,碑石移作他用。


方法墓:为方法爪发衣冠与夫人郑氏合葬墓。座落于今县城西北龙眠乡双河村。坟向西南,乱石垒圹,封土完整。靠山碑为其八世孙所立,碑文正楷阴刻“明四川都司断事方,公伯通暨配郑孺人合墓”。



孙晋墓:孙晋为明大理寺卿。兵部侍郎,晚年乞归故里。卒后葬龙头梁山堰,乾隆十六年(1751)迁吕亭狮子山,道光七年(1827),再迁龙头乡平桥村。今存墓碑系道光年间立,碑正文镌阴文正楷:“明诰授通议大夫少司马大中丞孙氏显考鲁山府君,明诰封淑人孙氏显妣左太君合墓”。碑左上方阴刻小字铭文:“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季冬月初二日十世孙寿廷、登九、应台重捡”。


双忠墓:位于桐城枫香岭东南麓,今属龙头乡平桥村。明监军副使孙临与兵部右侍郎杨文骢守卫福建仙霞关,清军破关,被执壮死。孙临兄子韦奔走数千里,求得其骨,与文骢骨莫辨,遂皆裹以归,合葬于枫香岭,后人称为“双忠墓”。碑正中阴文大字:“明孙氏显考兵部职方司主政武公府君”。碑左上方阴刻铭文:“大清康熙元年岁次壬寅仲冬月少司马中丞杨公讳文骢字龙友桂(贵)阳人同兆”。碑下款阴刻:“男中础、中岳立墓。大清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冬月谷旦”。


戴名世墓:俗称榜眼坟,位于红庙乡清水村,清康熙年间戴名世因文字狱被斩,其弟辅世自京师扶亲归葬于所居南山砚庄之南。有碑,文曰:“戴南山墓”。


张英墓:位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龙眠山,系张英与其妻合墓。坟地原面积2000平方米,九级台阶,上为拜台,设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祭具。台下对称排列高大的石雕翁仲两对,石雕狮、马、羊各一对。前沿立四柱牌楼石坊一座,正中横梁上刻阳文“恩荣”大字。康熙、乾隆御赐碑二方,分立于牌坊后。墓地两旁各有一溪(名双溪)。“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毁。


张廷玉墓:位于县城西北龙眠山,今属龙眠乡双溪村。张廷玉历事清康、雍、乾三朝,先后充任礼、户、吏部尚书,文华、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卒后配享太庙。墓与其妻合葬,距其父张英坟约两公里,原占地1200平方米,墓葬规格,石制祭具墓饰,亦与其父相同。1968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墓上装饰物均遭毁坏。


方东树墓:位于县城西13.5公里,今汪河乡汪河村吴家嘴西南侧山麓,系同夫人合墓。墓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乱石垒圹,墓前依山就势,石砌三级拜台,墓后碑为光绪三年(1877)立,楷书阴刻:“皇清诰赠中议大夫显祖考仪卫府君墓”。

姚莹墓: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今属龙眠乡双溪村,此墓系姚莹夫妇合墓。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同治元年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甫先生墓”。


戴钧衡墓:位于县城东9公里,今红庙乡红庙村丁家冲东南侧小塘边。前后皆立碑,前碑楷书分两行阴刻:“大清举人戴君存庄之墓”,为曾国藩所题。


施从云墓:距县城14公里,位于今塘桥乡骑龙村。辛亥革命时期,施从云在滦州率军起义。被害后,其三兄扶柩南归,安葬于此。墓前有七级台阶,墓坪上有香炉、石香案,左右侧各立石狮一尊。墓碑阴刻铭文“故显考施公燮卿之墓”。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面镌刻其简历。


古石刻


披雪瀑摩崖石刻:位于县城西北4。公里的碧峰山麓,今属毛河乡石板村。披雪瀑分前瀑、披龙、后瀑三部分,崖壁间现存石刻三处:前瀑西崖石壁上,留有宋绍圣年间游人三行竖书题刻:“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侥子厚、合肥皇甫崧升,宋绍圣丙子正月甲寅日同游”。西南崖壁上,刻竖行楷书“披雪崖”二字。后瀑北面崖壁上,刻篆书“崩雪”二字。此两处石刻,风格古朴,未署年代和作者姓名。

绕云梯冲摩崖石刻:位于龙眠乡凤形、宝山村绕云梯冲,离县城5公里。东西两山相峙,中有一条狭长山冲,悬崖绝壁上有明代石刻10多处。冲口1米高的崖壁上,镌刻楷书“云门”二字。西行6米山溪中,横卧一块2.4平方米的巨石,上刻楷书“龙眠处”,旁署行书体“柱老书”三字。西山路旁石壁上,直刻楷书“听泉”二字,署款仍为“柱老书”。溪北折抵绕云梯崖,谷底石壁上横刻隶书“清凉处”三字。崖左上方有瀑布悬流,其旁崖石上刻有楷书“璎珞崖”三字,款为“鼎卿书”。“柱老”、“鼎卿”即明代赵代,桐城人,曾任佥都御史、贵州巡抚等职。


石门冲摩崖石刻:位于县城西门外4公里,今属石河乡汪洋村,冲长1公里。东南崖壁上有楷书石刻“石门真隐”四字,竖行阴刻,左下方跋书曰:“云间陈仲缕为口治金先生书”。石刻西北侧有悬崖峭壁、飞瀑流泉,古称“石门”。崖间,桐城人明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曾题书刻石,后为采石者所毁。


椒子崖摩崖石刻:位于龙眠乡双溪村椒子崖山中,距县城西北10公里,峭壁上有石刻多处,其中有篆体横刻“品泉隈”三字,崖岭溪流岩石间有楷书阴刻“兰亭”二字,前崖瀑流处石壁上有隶书阴刻“喷玉泉”三字,缘崖行5米处有阴刻“雪栏”二字,峡口处有阴刻隶书“游龙峪”三字。据清徐辙《桐旧集》桐城人苏惇元推断,此石刻殆北宋以后所刻。


盛仪墓表:位于县城北3公里投子山南麓,今属南演乡长生村,明监察御史盛仪82岁卒于乡,安葬于此。墓表为青润石,横额篆文为翰林院学士、句容李春芳书。四周雕卷草纹饰,表中行书阴刻,主要记述盛仪生平,由翰林院国史检讨、溧阳马一龙书丹。


天台令方公神道碑:系明天台令方印神道碑,位于龙眠乡双溪村“金交椅”山间,距县城8公里。碑刻原竖立墓前,现平放在地。横额篆书“天台令方公神道碑”。碑文楷书阴刻1034字,主要记叙其生平。此碑由郡人阮自华撰文,邑人张淳篆额,乡人鼎名书丹,曾孙方学渐立石。


汪祠碑刻:桐城县双港铺汪氏宗祠碑刻,系清初汪志伊邀请当时社会名流书丹镌刻,颂其功及祖德。碑刻现存63块,其中完整无损47块,断残16块。为横面竖行阴刻,字体分篆、隶、真、行四种,撰书者近30人,其中有清代名家阮元、梁同书、铁宝、袁枚、姚鼐、钱大昕、刘镛、董诰等人手迹。原嵌于汪祠墙壁上。1986年8月25日,桐城县政协组织调查组,专程赴实地考察。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征集,交博物馆收藏。


《桐乡书院记》碑刻:存孔城镇中街的孔镇学校内。碑横条形,青润石质。直书38行,全文423字。楷书阴刻,为道光乙未(1835)翰林院编修、通政大夫罗惇衍撰文,记载书院教化育才的功绩,称赞乡里贤达兴学的风尚。碑文为(标点为编者所加):曩岁丁未,予督学安徽桐城,训导马国宾以新刊《桐乡书院课艺》进阅。其文雅正有法,观其序例,知训导所以教士者,务根柢而崇正学,欣然誉之。既复以《桐乡书院志》进请为之记,诺之,而未暇以为。庚戌春,门下士戴生钧衡来都,复以为请。生即创建桐乡书院人也。公余阅志。桐乡为桐城治北一隅之地,烟火数万家;而其人乃能好义兴学,崇礼道,培风化。任其事者,矢以实心,不数年,而文教蒸蒸,斐然可观,如是乡校之有益于人才,非明验哉!今天下府州厅县,盖莫不有书院矣,课士者,但以文、帖体、诗赋,而以经史课者百不二三见焉。课经史者,又第搜罗笺注、否藏人物,求能与诸生讲明圣贤之道,考镜治乱之本,实践返已之修,以务成明体达用之学,则千不二三闻焉。桐城向多儒者,望溪、姬传诸先生,流风未远,今又得贤训导为主师,宜乎其教士与!士之所以学者,与世俗异也。吾又观志载:戴生择山长,祀乡贤,课经,藏书四议。知生务正学,自勉以勉乡人者,与训导意合。予犹恐知此义者,独训导与戴生,或戴生同志一二人已耳。游斯校者,未必能人人信从而慕悦之也,乃为言以张之,书授戴生归,语训导,坚持此意,以导斯乡之士也。道光三十年四月,顺德罗惇衍记。


革命纪念地


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大关乡麻山村欧家岭。’距县城北19公里。界于桐(城)舒(城)边境。四周高山环抱,群峰叠障,山势险峻。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此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设于一陈姓农民家中,有土墙茅屋5间,门前有一平地,可容百余人。同年农历7月3日,欧家岭举行暴动,国民党军队分别从大关、小关、北岗、草鞋店、霸王街五路进攻,为保存力量,独立团和边区政府撤出欧家岭。今边区政府旧址仍为陈姓住宅,茅屋已改为瓦房。


鲁谼革命暴动旧址: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今鲁谼乡倪店村倪氏祠堂。该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砖木结构。原为三进,每进五间另加东侧脚屋11间,总面积399.6平方米。1930年6月中共区委鲁谼节记黄少庭,在山策鲁谼划农民革命暴动。7月初,县委书记吴克正来倪氏祠堂召开动员大会。事泄,遭桐城自卫团袭击,吴克正在掩护群众转移中牺牲。建国后,祠堂后进房屋保存完好,为倪店小学使用,脚屋归倪店村管理。


倪楼农会旧址: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今属鲁谼乡板桥村倪家楼。旧址为倪氏享堂,两进各三开间,砖木结构。民国36年(1947),在中共桐北地区党组织领导下,以倪楼为中心,建立了13个农会小组。入冬,成立倪楼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声势浩大。民国37年(1948)正月,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25师突然袭击,农会领导成员李小楼、占新才、倪益恩、桂仲福、项家玉、黄干事(名不详)、方四指(名不详)等七人牺牲。今旧址前进保存完好,后进已毁。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址为桐城中学图书馆。系高台基近代建筑,抬梁式砖木结构。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1949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设于此,并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刘伯承作渡江作战动员报告。渡江战役取得全线胜利后,司令部于4月28日迁离桐城。1980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将此旧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帖子已被 TCZY 在 2006-6-23 15:45:45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8 1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 呵。走在桐城的大地上,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个人,每件事,你都要用心去感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1

回帖

7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72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29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没桐城十寨的介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

主题

65

回帖

133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3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31 13: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

主题

823

回帖

83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31 14: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啊

都没有听说过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7

主题

756

回帖

1146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146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3-31 15: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桐川[/B] 发表:
争取走遍桐城
[/quote]长这么大,没走过桐城南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31 15: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 一笑真是标准的北乡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7

主题

756

回帖

1146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146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3-31 15: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哦!对桐城南边的一些东西还是在桐网知道的!实际上对北边也不太清楚! 只是去的多一点而已!!
汗颜!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31 1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有空一定要四处看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8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走遍桐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