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安徽建省于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取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因此,安徽得名与安庆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而安庆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我们先看安庆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安庆曾先后隶属九江郡 庐江郡. 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置晋熙郡. 萧齐改晋熙为豫州. 萧梁改晋州. 北齐改江州. 陈改晋州. 隋初改熙州,隋大业三年(607)改名同安郡,同安郡领县为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其中同安县就是我们现在的桐城!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取“同安郡”与“德庆军”中的各一字,改设舒州安庆军。至此,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安庆.南宋庆元元年(1195)设立安庆府.
我们不难看出安庆的得名与同安有密切的传承关系!而同安为什么要改名桐城呢?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当时的枞阳县为同安县.隋大业九年(613)在今城东筑同安县新城,东为宾阳门,南为阳和门,西为贞兑门,北为龙眠门,各门有楼.城为正圆形,状如金龟,设城门6座,犹龟之首、尾及四足,穿街绕巷的桐渠为龟肠.龟形城池以寓金龟永寿之意。<<隋书>>有载:"大业三年置同安郡...开皇初郡废...同安旧曰枞阳,并置枞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有浮度山.” 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桐城县.其时正处在安史之乱(755-763)期间.唐王朝因忌讳安禄山的姓氏,将同安郡改为盛唐郡,将同安县改为桐城县.因为桐城春秋时属桐国,子爵,偃姓.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桐城与安徽省名是大有渊源的!当我们漫步于同安路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安徽的名字竟源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