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
- 积分
- 25440
- 威望
- 406
- 桐币
- 1751
- 激情
- 1531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40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5-28

桐网进士
  
- 积分
- 25440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8 2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儿城遗址
黄荣六,桐城人,性耿直,精武艺,好义勇。元末,农民起义席卷江淮,黄荣六亦聚众乡里策应起义,并筑城保障一方安全,因其乳名六儿,故名“六儿城"。六儿城遗址位于城区东南11公里处,今属金神镇鹿城、高峰两村,东到鹿城村夏林庄,西抵高峰村栗子山,南临南门口,北界北门口。城呈椭圆形,面积6平方公里,为土夯城,有城门四座。 今四周城垣多倾圮,但整个轮廓仍清晰可见,断续延绵1.5公里,最完整的一段长144米,高5至7米,宽11至30米。城北门残垣最高处达7米、宽30米。北门口宽6米,南门口宽7.6米。城内现已垦为农田,聚有村落。
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将六儿城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亭左县遗址
桐城市城区以北8公里处的吕亭,北倚青山,南临平畴,东接庐江、舒城,西通潜山、太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其自东汉末至南齐初,成为吕亭左县(或吕亭县)的县治所在地,遗址今仍依稀可辨。清康熙《桐城县志》载:“献帝建安十九年(214)甲午夏四月,孙权帅吕蒙及鲁肃攻皖拔之,分桐地为二:其南曰阴安县,城柳峰山之北;其北吕亭左县,城鲁谷共山之东。"明嘉靖《南畿志》云:“桐城东有吕亭左县,今吕亭驿是也。"《宋书·地理志》记述南朝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吕亭县。《南齐书·州郡志》:“南齐建元二年(480),废吕亭左县。"由此而知,吕亭左县(或吕亭县)前后断续存在达两百余年之久。
1984年11月,桐城县文物普查队对吕亭左县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古城址旧迹可寻。城呈长方形,东抵张家墩,西达古董洼,南至南门口,北临北绕河。城西的藕山山麓,尚存1米高的城垣残迹,城南曾掘到城门遗址,城东掘到多口古井和石制井圈以及石砌井台等。
朱家墩遗址
朱家墩遗址为商周文化遗址,位于城区南11公里的金神镇建政村,面积3万平方米。剖面文化层1至2米,暴露遗迹有灰坑、红烧土堆积多处。采集遗物有磨光双面刃石斧1件、粗磨双面刃石石奔2件、红陶空心鬲足、夹砂灰陶鼎足及绳、篮纹的红陶、灰陶陶片若干。
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将朱家墩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内已发现的殷商古文化遗址尚有:位于范岗镇大庵村的大悲庵遗址、金神镇骑龙村的草山嘴遗址、肖店乡蟠龙村的张神墩遗址等。
鲁王墩遗址
鲁王墩遗址位于吕亭镇鲁谷共村,距城区7.5公里,南临鲁王河,东接平坦大畈,为一台形高地,面积2万平方米,有红烧土堆积3处,灰坑8处,地表剖面文化层厚2至3米。采集遗物有石斧2件、石石奔 4件,其中大石斧长28厘米、顶宽7.5厘米、腹宽10厘米、刃宽10.5厘米,双面刃,均磨光,通体为长方形。石斧和石石奔都是当时人们的劳动工具。出土的红色、灰色实足绳、篮、印、叠、回纹陶器和陶片,为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遗物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存,现由桐城市博物馆收藏。
1983年3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将鲁王墩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沿革
十九亿年以前,桐城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经过十七亿年的地质演变;大约在两亿年前,桐城整个地区才成为陆地。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虽无从查考,但据近年考古发现,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随着人类步入文明社会,桐城地区也无例外地经历了悠悠数千年的演进与变革。
史籍记载,夏、商时期,桐城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前508),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楚灭越后,桐国再度附楚。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桐为舒县地,隶属九江郡。西汉初年为枞阳县,后又改称舒县,均隶属庐江郡。东汉属舒县和龙舒侯国,先后隶属庐江郡和扬州刺史部。晋为舒县,先后隶属庐江郡、扬州道和晋熙郡。南北朝时期,先为晋熙郡阴安县和吕亭左县,再为庐江郡舒县和吕亭左县,后为枞阳郡枞阳县。隋初仍为枞阳县,隶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同安县,隶属同安郡。
唐代初年,桐城地区仍为同安郡同安县。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禄山叛唐,遂除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宋代历属同安郡、德庆军、安庆军和安庆府。元代属安庆路。明初属宁江府,后属安庆府,均为南直隶。清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安庆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安徽省安庆道和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贵池县所属大兴圩、九合圩划入桐城县,桐城县所属鸟落洲划入贵池县。1949年2月桐城解放,初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同时析旧东南乡大部地区另置桐庐县(1951年改为湖东县,1955年定名枞阳县)。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区。1956年,潜山县的双河口乡全境和沙河乡、田墩乡部分地区,以及怀宁县的牛车乡、同卫乡全境和吉庆乡等部分地区划入桐城。1968年桐城属安徽省安庆地区。1979年,杨桥区所属杨桥、大枫、花山三个公社和罗塘公社部分地区划属安庆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撤县建市。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县,西毗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郊区,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从此,桐城将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迈向二十一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