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483
- 积分
- 176
- 威望
- 4
- 桐币
- 0
- 激情
- 20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24

文都秀才

- 积分
- 176
 鲜花( 0)  鸡蛋( 0)
|
按:根据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意见,现将2011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各部门,希望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提出宝贵意见,支持并以实际行动做好政府工作。
2011年政府重点工作
(征求意见稿)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谋划并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对于桐城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12月13日市政府召开的2011年重点工作汇报会精神,结合各部门上报材料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的调研,现将2011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初步安排如下:
一、主要目标
总体发展要求:2011年各项经济指标好于2010年,位居安庆市前列;增长幅度超过合肥经济圈内六安、巢湖、淮南三市的平均增速。
主要经济目标: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7%左右,达到14.5—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增长15%以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00亿元,存贷比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0个点。
二、重点工作
(一)工业经济(共5项)
1. 组织实施汽车配件、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主导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 主抓6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中建材恒昌光电玻璃、盛运科技垃圾焚烧发电、华祥白兔湖汽配园、丹凤全电子纱二号池窑、鸿润羽绒工业园、金田塑料工业园、欧耐橡塑输送带等亿元以上新上和续建项目;扶持丹凤全电子纱池窑、中建材恒昌光电玻璃产业园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打造50亿至1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
3. 继续推进规模企业翻番工程,确保三年翻番目标如期实现;
4.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实施重点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5.8%;
5.实施外向带动、上市公司带动和经济圈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入世界500强、央企和民营500强企业进驻桐城。
(二)农业农村经济(共4项)
6.以土地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全年完成1万亩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7.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畜牧业升级计划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8.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筹划建设西山公园(暂用名),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模范市;
9.实施大沙河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用水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三)城乡建设(共11项)
10.加强规划编制,完成《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编制工作,加快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和村镇规划编制;
11.加强路网建设,实施同康路综合整治、桐潜路(城区段)改造、文昌片区路网、海峰路、和平路跨铁路桥、盛唐南路、望溪路(望溪东路下穿铁路通道)、车站路等道路桥梁工程;
12. 完善市政配套,加快电子信号灯、街路巷牌建设,完成望溪西路、盛唐南路、和平东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完成主城区和桐城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停车场、公厕、菜市场和公交场站建设;
13.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城南小区、桃园小区和吉庆小区等廉租住房建设,完成伊洛小区安置房建设,完成1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继续推进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新增保障性住房、安置房8万平方米;
14.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实施龙眠河东岸综合治理工程;
15.加速公共设施建设,完成荣康院搬迁和新址主体工程建设,实施桐城文化博物园和市民广场改造工程,加快金瑞古井五星级大酒店、农副产品大市场、公路客运中心站、车驾管中心建设,完成文化公园(暂用名)、体育馆、为民办事中心等续建工程;
16.实施城市主干道提质工程,完成龙眠东路、龙腾路至孔城主干道“白加黑”改造和沿路建筑立面整治,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结合文博园和广场改造,对市民广场四周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建筑风貌;
17.启动东部新城和向东方发展的跨高速大桥规划建设工作;
18.做好桐城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工作,加快双新经济开发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安置房建设;
19.加强市场规划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和专特市场;
20.加快220KV香铺变电站和110KV投子变电站、110KV孔城变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
(四)公路交通(共1项)
21.筹划实施合肥经济圈的206国道升级改造、合安城际铁路、通江航道等重点工程;推进双新开发区高速路出口建设和重点县道升级,全面建设市区至各镇的快速通道;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
(五)文化旅游(共1项)
22.完善桐城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孔城老街修复工程,“五一”前对外开放;基本建成金瑞古井五星级大酒店和中国桐城文化博物园,加快玉雕文化产业园建设;招商建设投子寺文化园;启动桐城文化活动中心和严凤英大剧院等工程。
(六)各项社会事业(共8项)
23.实施“霞光计划”,开工建设老年生活、康复、休闲服务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加快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建设;实施“蓝天计划”,建设社会儿童福利中心;
24.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25.积极争取成为全省新农保试点县;
26.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启动桐城师专、望溪职高整体搬迁工程,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高中;
27.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校舍面积88171平方米,重建校舍面积60451平方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28.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医院内科大楼、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所公益性村卫生室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在东部新城规划建设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
29. 申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
30. 做好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申报建设工作,启动食品药品监管阵地项目建设。
桐城市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2日
(转自桐城市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