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093
- 积分
- 8
- 威望
- 0
- 桐币
- 0
- 激情
- 1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2-8

文都童生

- 积分
- 8
 鲜花( 0)  鸡蛋( 0)
|
尊敬的镇政府领导:
你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倾听我们这些失地农民的心声。
应该说,最近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咱们孔城镇在诸位领导的英明领导下,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们过上了富庶的生活,距离小康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但是,我们这些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失去了原有耕地的人,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浪潮中被遗忘了,直到如今,我们还过着寄人篱下,四处打工,勉力糊口的艰难生活。特别是如今物价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我们这些没有耕地的人生活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特别再次向各位领导提出我们的诉求,希望领导能帮忙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好让我们早日过上一个正常农民的生活。
我们是原孔城镇中心村团结圩队的队员,团结圩地处范圩村的南边,在范圩村的境外。1970年应政府的号召,我中心村部分农民成员去团结圩开荒种地,最终成立团结圩大队,当时共计11户人家。
1983年无情的洪水灾害,冲毁了我们的家园、农田,无处安身的我们只能退至西边吴山咀的山冈高处窝棚居住,待洪水退后我们回到了团结圩自己居住的地方,那里已经寸瓦难觅。眼看着自己生活的家园被洪水摧毁,眼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被洪水吞噬,我们团结圩的人没有绝望,在政府的大力关怀下积极组织自救,并拿出所有的积蓄重建家园。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我们的计划。当时,范圩村村委会通知我们,因范圩村要求重新架设被洪水冲坏的电缆线路,要求我们团结圩人每户出资300元,否则不帮我们恢复供电。但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庄稼、我们的家园都已被洪水毁于一旦,重新建设家园更是花费了我们所有的积蓄,哪来额外的钱来缴纳这笔巨额费用呢!无奈之余我们在中心村领导的许可下,各自回到了之前在未组成团结圩前的原各自生产队。
虽然名义上我们回到了各自的生产队,但是在分田到户的时候,我们这些原先响应政府号召去开荒种地的团结圩人却被有意无意遗忘了。直到1993年,我们这些依旧是农民的身份的农民却没有自己的耕地,只能到处打零工谋生。无奈之下的我们只能指望再返回团结圩,那个我们当年开荒种地的地方,为此当时我们还特地请来当时团结圩的老队长前去范圩村沟通,希望能向范圩村要回原本属于我们的农田,可是未能得到对方的答复。
2009年,我们再次向范圩村和镇政府重新作出书面反映和请求,但至今我们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就在我们近乎绝望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又让我们对要回耕地充满了信心。
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不止一次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这充分说明“三农”问题在整个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说明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帮农民致富、保农民增收是重中之重。
思索再三,我们再次鼓足勇气提出申请,希望各级领导能为我们这些失地农民的生计考虑一下,为我们解决相应土地归属问题。因为我们实在不希望成为拖国家、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否则的话,我们不被饿死,也会被全国人民的口水淹死。
中心村团结圩队全体村民呈上
201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