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631
- 积分
- 4225
- 威望
- 83
- 桐币
- 3
- 激情
- 152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7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桐网举人
- 积分
- 4225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宿命一瞬 于 2010-6-29 00:16 编辑
6 ~1 H5 H5 w8 B0 E* x* w( u) k- m. H5 Q) W" W' d: O0 w6 g' D
此文转自新浪博客--作者东升红日的BLOG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5e736a0100eu4l.html) - 寂寞的桐城三祖_东升红日_新浪博客- ]/ q3 m# y; X* O" ~1 n' | a8 |
/ O, _" Y; E4 ~$ ?) ^" b: v
$ |3 J, @; N6 X; S# o
+ X# t7 u) d* s+ A- ~$ p6 u4 f+ t4 ]+ L; A0 l! ~6 K* U
4 Q0 ?- }- r, W% T国庆节前夕,省政府办公厅的李同志来电话,说是政府网站资料的需要,国庆长假期间他们准备来我们这里了解一些有关桐城文派始祖方苞以及刘大魁、姚鼐的墓葬、祠堂古迹等人文情况。10月4日,他们如约而至。由于路线不熟,他们基本上是在我手机的指令下到达指定位置。( t% F8 Y; p) B7 K6 N2 X, |
0 L" E4 Y+ s+ |+ B2 U, ?
+ o6 ~7 K2 K6 Y! x6 k- V$ Z
第一站姚鼐墓。
0 k5 _, O) F F# T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 \6 k0 k) R! e9 v; D7 l4 w
1 B; C; @" c# \8 _+ M& E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1 K* [6 u5 H, w3 f( Z
2 V$ i' `3 Y( t% D桐城派古文,起自方苞,继之刘大櫆,大成于姚鼐。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0 z3 x/ n2 ]; z' v% R4 }* p7 L
% [- d8 F" n, i8 |. v1 R: R! c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姚鼐卒于南京钟山书院,时年85岁。嘉庆二十四年,与元配夫人张氏合葬于安徽省枞阳县义津镇朱公村铁门口。: b+ }0 J- ^" B+ u
4 n2 `8 n$ I3 N
6 L! y; l$ ]$ k! G, l2 M' D" W车至铁门口,我已在此伫候良久。时近午,急引至墓地。说来也巧,要不是十天前我应亲戚之邀来铁门喝喜酒曾到墓前拜谒,还真不知道姚鼐墓的具体位置。墓地位于庄子的正中间,前后左右全是住家。丛生的杂草几乎掩盖了整个墓地,唯有那块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的苍老墓碑显露出半部碑身,远看与一般墓地毫无区别。至近前,方见一块一九六一年枞阳县人民委员会立的“全县文物保护单位 姚鼐墓”字样的文物保护碑。为了拍摄的需要,小李同志一行只好自己动手,将墓前的杂树杂草拔除,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庄子里的老百姓好象已是司空见惯,不太在意我们的来访。一位年纪稍长的大爷路过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来看的人倒是不少,但坟墓一直还是老样子”。一位年轻的妇女,她家的房子就在墓边,提出一瓶开水来,也不问我们来干什么,为我们斟上一圈开水后径直回屋忙她自己的事去了。
, G' W' _6 q( `4 N( d* T8 g) W6 H+ {/ d1 x
拍照后离开姚鼐墓已是正午时分。- `+ A/ J9 V' z: v* Y3 G
& I1 E2 }9 k' x6 t" ^$ o. ^
, w3 o4 r- e/ S/ f( T3 r, }+ S- D
$ P: d6 ]* z! ^+ t9 J第二站刘大魁墓。
- a! n! F! v! `0 p5 H8 Q% P$ W/ W) g+ c8 M- K
刘大魁(1698~1779) 清代散文家,是姚鼐的老师,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苦读儒学。其一生笔耕不辍,他的文章导致了“桐城派”的最终形成。他的文章韵调铿锵,为后人所仰慕,死后葬于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3 e* t% f* N+ L1 k4 ~
- u1 [) ~9 A9 X# I: s" U0 @) j
" ~4 m; F6 w0 J3 I0 M由于金社乡我很少去,不是很熟悉,也实在没有时间陪同前往,只好将去金社乡的路线详细告诉了他们。下午,他们一行返回我处。我问他们刘大魁的墓地保护和开发得如何,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告诉我,比姚鼐的墓还要冷清,墓碑也小,要不是一位当地的农民带上一把镰刀为他们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来,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的。9 b S4 q2 T0 O1 a9 U
5 v3 f7 P1 K, v" u
* \0 x! u4 K1 P% `9 U: e第三站方苞祖籍地方皋庄。
5 a6 @2 Z% Y$ T& C* l
% W0 K- U. D0 f. Q 方苞(1668——1749),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祖籍枞阳县义津镇高升村方皋庄,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其父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方苞为次子,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1 l4 P) r- e F$ s0 b- Z0 |4 m8 ]! j- C1 B( A- p
" t! j' {8 X% J8 ?0 U: U他们返回义津已是傍晚时分,再次陪同他们驱车寻迹。问遍方皋庄所有的长者,竟没有一人能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史料。联系上江苏史志部门,他们只知方苞葬于出生地江苏六合,有无陈迹亦不得而知。
! R, ]) P9 M: n2 y
* T$ s. m! p# B" o7 C! c1 t* o0 M
. s( w' O: y, J9 C; Q" g" O桐城三祖,开一代文风,现如今却是百寻而无陈迹,不免让人顿生凄楚。寂寞的桐城三祖,在天之灵定也会倍感凄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