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图为市实验小学西校区西南角的口袋公园一角。
推窗见景、出门入园是市民对宜居生活的美好向往。近年来,桐城聚焦城市“边角空间”改造,以“绣花”功夫将闲置地、零碎地打造成兼具生态颜值与服务功能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微幸福”,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写下温暖注脚。
每到放学时分,桐城市实验小学西校区西南角的口袋公园里,总能看到家长们坐在长椅上等候孩子的身影。这片今年9月16日竣工的口袋公园,正以崭新的设施和景致服务着周边群众。这片空地改造时,不仅完整保留原有樟树林的生态基底,还增设休闲座椅等实用设施,兼顾交通疏导需求,高峰期可容纳约300人等候,或停放100辆左右非机动车,有效缓解了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的交通拥堵。
在龙腾街道桃园社区,此前一片缺乏打理的草坪,如今却成为居民口中的“家门口乐园”:层次丰富的绿植沿步道错落分布,彩色滑梯旁总能听到孩童的笑声,休闲广场上常有老人闲谈、青年健身,热闹却不喧闹的场景,成了社区居民最鲜活的幸福生活图景。社区居民汪春告诉记者:“荒废的草坪经过改造,加了滑梯、休闲步道等设施,现在我们晚上吃过饭后,可以过来散步,很惬意,口袋公园里人也多了,很热闹。”
21.jpg
图为桃园社区改造闲置草坪而建成的口袋公园。
从闲置草坪到“市民乐园”,离不开桃园社区党总支的精准施策。项目改造前期,社区通过走访群众、居民议事会等方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后期高效整合资源、争取资金,一步步让闲置空间焕发新生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地。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忠说:“社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这个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出了一份美好。”
口袋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节点,也是民生幸福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桐城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含街头游园)30处,总面积12.6万平方米。这些“小而美”的城市空间,以“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就地造景”为原则,既让城市闲置空地焕发新生,更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层林中,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角落。 (吴磐 刘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