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金秋时节,新渡镇的田野间稻浪翻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在该镇丰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金黄的稻谷正有序入库——这是该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季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面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丰瑞农机合作社以创新为抓手,在全镇7万多亩耕地上探索实践,书写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活篇章。
创新组织模式,织密服务网络。针对小农户“单打独斗”、农业资源分散的痛点,丰瑞农机合作社创新构建“服务中心+新型主体+农户”的服务联盟模式,整合区域内12家农民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及3家专业服务公司资源,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农业服务网络。今年,该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总面积突破3.5万亩,其中机耕服务0.57万亩、育插秧服务0.62万亩、飞防植保服务1.21万亩、粮食烘干服务1.1万亩,服务规模位居桐城市前列。在跨区域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上,该合作社实现双重突破,一方面跳出镇域限制,与周边3个县区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动大型农机、飞防团队等稀缺农业资源高效调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服务订单+产量溢价”等利益联结模式,将服务主体与农户深度绑定,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让农户放心托管、安心收益。
升级服务内容,实现精准服务。从传统代耕代种到向全产业链服务延伸,丰瑞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不断升级。产前环节,依托桐城土壤富锌优势,精选“昌两优135”等优质香稻品种,开展订单种植并承诺兜底回收,配套推行“统一种子、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烘干、统一收储”的“五统一”服务,今年以来,已签约优质稻订单3600亩,带动签约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产后环节,引入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通农业服务供需链路,通过平台实现服务需求线上发布、农机资源精准匹配、作业过程全程监管、服务费用线上结算,让农业服务更透明高效。数据显示,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使该合作社服务透明度与作业效率提升40%,大幅降低了服务对接成本。“过去种稻全靠老经验,现在从播种到卖粮都有合作社的‘保姆式’服务,省心又省力!”该镇种粮户王大叔说,他将自家12亩土地全程托管给合作社后,不仅不用再操心田间管理,亩均收益还比自己种植时增加了300元。即便今年夏季遭遇持续高温热害,合作社通过科学调度农机设备、及时调整植保方案,仍实现托管农田平均亩产干稻620公斤,稳稳托住了农户的“米袋子”。
今年,丰瑞农机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2180亩,覆盖小农户496户,为村集体创收3.47万元。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原本分散的农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无人机植保等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得以快速推广应用,让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双向奔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分散干”到“协同干”,丰瑞农机合作社的实践,正是新渡镇推进“三农”现代化发展的缩影。该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计划3年内将服务面积拓展到5万亩,让更多农户分享农业产业增值收益。 (邓家乐 魏国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