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B小调为安娜·玛利亚起舞
——聆听维瓦尔第RV 387之后
一
开头 与任何我听过的音乐都不同—— 音符在滑动, 又一次滑动, 像巨鳄兴奋地甩头 吞食一条巨蛇时 那无法抑制的动作。
这是男子真正的天才, 毫不费力的炫技。 我似乎在《四季》里 也听到过类似的旋律, 却从未如此大胆—— 如同世上最华丽的长袍 完全用音符织就, 不停旋转, 充满生机, 鲜活得 像视频中那鲜亮华美的服装。
——
第二乐章开始—— 又是另一番风景—— 像一位身着华贵和服的女子 走在樱花盛开的林荫道上。 我不记得 曾听过如此鲜活的音乐, 以一个女子的名字 作为它的献礼。
——
然后是第三乐章—— 如钱塘江上的潮头, 在江面高歌猛进, 一刻不停 向前奔涌。
——
这音乐 酷得彻底—— 才华的火焰, 耳朵的盛宴, 是的—— 真的,非常好听。
二
开篇—— 音符喷薄而出, 一次又一次滑动, 像巨鳄焦躁地甩头 吞下整条巨蛇。
那是力量—— 精确、掠食般, 却完全掌控在手。 小提琴家的手指 从不吃力, 而维瓦尔第的声音 既是技艺的展演, 也是自信的宣言。
这是一袭音之长袍—— 用运动的针脚刺绣而成, 在光中旋转, 每一根丝线都活着, 鲜亮如金与锦, 在威尼斯的阳光下闪烁。
——
第二乐章 是一幅优雅的肖像: 身着丝绸和服的贵妇 走在樱花飞雪的林荫道。 悠长的乐句 如画桥般拱起, 和声在淡彩中呼吸。
这是无拘的典雅—— 一份以女子之名的礼物, 献给安娜·玛利亚, 她的琴弓 能将华丽与温柔 化作同一口呼吸。
——
终乐章 不再是丝绸—— 而是奔涌的水, 钱塘江上的大潮 掠过江面, 一波又一波, 无法阻挡。
音型如风与水般咬合, 推动向前, 直到最后一个音符 成为地平线, 而潮水早已越过。
——
安娜·玛利亚·德拉·皮耶塔—— 不是虚构的名字, 而是真实的音乐家, 在威尼斯高墙之内 长大的孤女。 天赋异禀, 精通多种乐器, 她的小提琴之声 是礼拜堂里的明星。
旅行者越过海洋 只为聆听她的琴音 穿过铁栅传来, 从未见过她的面容—— 只有声音, 因看不见 而更显光辉。
维瓦尔第教她, 为她而写, 将他的火焰 注入她的双手。 十余首协奏曲 以她的名字为题, 每一首都量身裁制, 合于她的指尖、呼吸, 以及她用音乐 诉说的方式。
RV 387—— 它的狂放装饰, 它的潮水节奏, 它缓慢的优雅—— 既是公众的展演, 也是私人的献礼, 是威尼斯音乐传奇中 被时光 无法抹去的一页。
附:
吴砺 2025.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