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的杏花,流动的乐声
——听维瓦尔第奏鸣曲 RV 86 有感
一
这首奏鸣曲 带我走向清晨的山村, 旭日初升, 野花铺散, 鸟儿在稀疏的林间追逐。
第一乐章里, 我仿佛看见维瓦尔第自己, 吹着竖笛, 走在盛开的杏花坡上。 他的喜悦 释放到整个宇宙, 穿越四百年时光。 如今我们依旧能听见, 那闪烁的声音—— 像天空中散落的银色碎片, 飘落,消隐, 又重新亮起。
屏幕上的画面, 蓝色背景上点缀着花与鸟。 让我想起圣雷米的梵高, 在孤寂与病痛中 画下《盛开的杏花》。 洁白的枝条, 在蓝天前舒展, 轻柔,却饱含温情。
每一朵花 都在诉说: 春天已至, 生命正在苏醒。 烦恼如雾般散去, 只剩下清澈与宁静, 一片心灵的草地。
然而音乐里 并不只有明亮。 它闪过淡淡的忧愁, 在低沉的片段中沉思。 仿佛蓝色本身 也藏着影子。
我忽然想起阿波罗—— 手持琴弦, 神明般的姿态。 人类对声音的渴望, 对优美的追寻, 孕育了维瓦尔第这一代天才。 他们如彗星般出现, 从虚无的太空 为我们掘出泉源—— 一条永远流淌的音乐之河。
二
奏鸣曲开始—— 竖笛,轻如清晨的空气; 巴松,厚如花下的大地。 两种声音, 音色迥异, 却并肩而行, 像春天的脚步 踏上山坡小径。
第一乐章里 喜悦散落如花瓣, 飘入世纪的天空。 四百年后, 我们仍能听见维瓦尔第的笑声, 像看不见的飞机 洒下银色碎片, 闪烁,消隐, 又重新归来。
快板骤起—— 竖笛飞跃, 巴松随影而行。 不是炫技, 而是生命在节奏中奔涌。 花朵展翅, 鸟儿加入天空。
然后转向内心。 广板低声细语, 像一根孤枝 在辽阔静寂中颤动。 忧伤呼吸在音色边缘, 蓝色掩映着自己的影子。 巴松不是反对, 而是托住 竖笛脆弱的吟唱。
结尾—— 不是庄严, 而是重生。 竖笛轻捷, 巴松幽默沉稳。 冬天退去, 晨曦到来。 空气本身 似乎也闪烁着色彩。
此时梵高出现—— 在圣雷米, 画下蓝色天空里的杏花。 如此简洁, 却无限深远: 每一朵花 都是重生的低语, 每一条线 都是希望的姿态。 花虽脆弱, 却足以承载 生命的坚韧。
把画布放在音乐身旁—— 它们彼此应和。 竖笛是花, 巴松是枝, 通奏低音是无边的天空。 相隔两个世纪, 他们共享同一种直觉: 美存在于脆弱之中; 新生从张力中诞生; 而对立本身—— 光与暗, 空气与大地, 声音与寂静—— 便是艺术的脉搏。
所以,当我们观看, 当我们聆听, 维瓦尔第与梵高 跨越世纪相遇。 花朵在蓝色中升起, 音乐,如同颜料, 化为宁静的容器, 化为生命的气息, 化为超越的光。
附:
吴砺 2025.8.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