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夜物语:林边的小鹿
——看河合奈保子《十六夜物語》之后
一
这是我第一次 听见这首歌—— 它的味道 缓缓滑入心底, 仿佛一直在那里等候。
人们说, 最爱的味觉 种在童年。 我相信, 最贴近心口的歌, 是那些 在我们第一次 感到世界牵引的岁月里 反复响起的旋律。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流行歌—— 恰好贴合我们的耳朵, 而港台的歌声 又在它们的影响下生长。 于是,我们在大陆, 也悄悄习惯了 那样的味道。
但这首歌—— 开场的旋律 离开了日本流行曲 熟悉的温度; 有一种冷, 甚至有些疏远。 然后她开口—— 忽然像走进了一条旧街, 味道近似山口百惠, 近得如影子贴着它的源头。
她身后, 扇舞者缓缓起落, 空气里 浮着一种仪式的距离。 她的脸,她的眼—— 紧绷、警觉, 像林边 一只受惊的小母鹿。
我忽然想起—— 大学时代, 图书馆的阅览室, 我请一个只见过几次的女孩 走到外面来。 她惊慌地抬眼, 像背后忽然折断了一根树枝; 我笨拙地开口, 手里攥着 我人生第一封情书—— 给一个 我甚至还不知道名字的女孩。
二
这首歌的开场 没有昭和情歌的温暖, 而是一口清凉的气息—— 舞台只被点亮一半, 阴影停留得 比光更久。
她的身后, 扇舞者缓缓移动, 像在一场古老的仪式中, 丝绸展开, 仿佛另一个世纪的回声。
她的歌声进入—— 不急, 不加修饰—— 空气随之改变。 它带着山口百惠的气息, 却依旧有某种不可触碰, 仿佛旋律本身 也不敢向前迈一步。
她的眼神没有放松, 带着警觉, 像林边的一只小鹿, 在好奇与退却之间 徘徊。
歌词没有高声呼喊热恋, 也没有失落的哭泣; 它停留在 知晓之前的那一刻—— 当心 刚开始重新布置它的家具, 而世界 暂停, 倾听。
这不是缺陷, 而是罕见的尊严—— 一种被旋律保存的无准备感, 温柔, 迟疑, 却比确定 更真实。
附:
吴砺 2025.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