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化为节奏:聆听竹琴 Dan T’rung
——观《竹琴的魅力·越南乐器 Dan T’rung》后
一
我第一次 听见这种乐器—— 音符如瀑布落下, 每一次敲击都清脆, 像水滴坠入 静静的水面。
这声音—— 独特, 明亮, 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一句老歌: “泉水叮咚,叮咚响。”
也许在越南, 雨水频仍, 丛林反复倾听 叶片上滑落的滴答; 于是这音乐诞生—— 水的记忆 化为节奏。
人类多么有灵性: 从风暴, 从枝叶的滴落, 从山泉银色的细语, 他们听见美, 并创造乐器 去回应心灵的回声。
在这段视频里, 竹琴开口歌唱—— 不庄严, 不哀伤, 而是欢乐, 竹声的笑语, 雨水的盛宴。
二
它起源于中部高地—— 竹子 被掏空、切削, 悬挂在绳索上, 准备回响雨声。
嘉莱人、巴拿人、 埃地人—— 火堆旁的夜晚, 节日, 与锣声交织的歌唱—— 都带着同样的明亮, 同样的竹子流泻的笑声。
敲击竹管, 声音跳跃—— 清脆, 如水滴 坠入石潭, 只余木与空气 的微光回响。
五根,七根, 或是一排又一排—— 制作者扩展了天空, 给予演奏者 更多河流可奏, 更多舞步可踏。
软槌, 双手, 如山间溪水的琶音 交织、缠绕; 在这里,音乐记起 它的第一位老师:雨。
在舞台上, 竹琴闪着不同的光—— 与弦乐并肩, 与长笛合鸣—— 仍带笑意, 仍属于森林, 属于滴落的叶片, 属于最初 与竹子同唱的人们。
仔细聆听—— 低音如鼓在震颤, 高音如铃在散落; 层层交织, 节奏对话, 水的记忆在其中延续。
这不仅是音乐。 它是环境 被听见的形状; 它是共同体 悬浮在空气里; 它是雨—— 化为节奏, 仍在落下。
附:
吴砺 202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