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中醒着:匡兹长笛协奏曲沉思录
——听约翰·约阿希姆·匡兹《D小调长笛协奏曲》QV 5:86 有感
一
巴洛克的长笛—— 还有什么比这更光亮, 更清醒?
它闪闪发光,像光线反射在 擦拭干净的大理石地面上, 在那些晨光永驻的房间里, 没有人老去。
没有疲倦, 没有阴影的沉默, 只有流动—— 纤巧、精准, 却满溢阳光。
这音乐不曾记得 哀伤, 也不记得日暮的迟缓。 它用一种永恒青春的语言歌唱—— 那是你从未真正拥有, 却一直以为自己经历过的 一场梦。
它如此明亮—— 音符像花环一样展开, 轻盈而镀金, 在空气中盛放, 像一位宫廷舞者, 永不绊脚, 永不疲惫。
这并不是喜悦, 更像是一种拒绝醒来的倔强。
巴洛克—— 在这里,长笛成了 一座忘了数时间的钟。
二
它开始—— 不是以宏大, 而是以清澈。 一支长笛走入光中, 不是为炫耀, 而是为起舞。
每一个音符—— 都是优雅语言中的音节, 每一句旋律—— 都是宫廷中金色回廊的弯道, 在那里,时间停止计数。
这不仅仅是炫技。 而是一场对话, 克制、清晰, 在呼吸与琴弦之间, 在记忆与流动之间。
第一乐章流淌着—— 像大理石地上的轻步, 从不急促, 从不踉跄。 连装饰音 都像飘在空中的丝缎, 轻盈而有逻辑, 仿佛星辰的轨迹。
而慢板—— 是一面镜子。 不是哭泣, 而是映照。 它的忧伤不等于悲哀, 而是一种洗练的美: 情感被轻轻举起, 仿佛一朵玫瑰 被封存在玻璃匣中, 为了完美的保存。
最后, 终章—— 是喜悦, 却不狂放。 它微笑着, 像宫廷中的贵人, 眼神明亮, 语调轻快, 脚步,在擦得锃亮的地板上 轻盈转动。
在这里, 巴洛克再次苏醒—— 不是作为遗物, 而是一口气。 长笛未曾老去。 它还记得 阳光曾怎样洒下, 在那些只由音乐构成的日子里。
附:
吴砺 2025.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