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 第七期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 2025年7月10日 Add:文昌街道文渊路 E-mail:ahtczbz@126.com Tel:0556-6210312 七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7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混栽稻区偏重发生;单季稻纹枯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再生稻和中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中等发生;以细菌性基腐病为主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 二、预报依据 (一)稻飞虱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四(2)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7月18日前后。 1. 灯下迁入量偏低。智能测报灯下初见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分别在6月19日和7月5日,分别比前19年均值迟17天和4天。截至7月10日累计灯诱稻飞虱278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9年同期均值+768.8%、+153.4%、-80.8%,其中褐飞虱为140头,所占比例为50.4%。灯下迁入峰主要集中在7月1-5日。 2. 田间虫卵量偏低。近期调查,中稻田平均百丛虫量为150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9年同期均值-76.5%、-52.0%和-63.5%;平均百丛卵量为119粒,分别比前3年和前19年同期均值-79.7%、和-91.6%;其中褐飞虱所占比例为1.3%,与常年同期相当。 3. 气候及寄主条件较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2025年7月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左右,高温(≥35℃)日数偏多,最高气温37-39℃。7月中下旬全市有2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出现在16-18日、24-26日;有2次较为明显的高温过程,出现在11-14日、19-22日。二次降水过程有利稻飞虱迁入为害,水稻生长中后期丰富的食料条件有利其发生。 (二)稻纵卷叶螟 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 1. 初见期迟,灯诱虫量低。灯下和田间初见期分别在6月20日和6月19日,分别比前18年均值迟9天和3天;截至7月10日,灯下累计诱蛾量为7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同期均值-52.8%、+13.3%、-56.3%。 2. 田间虫卵量偏低。系统赶蛾,截至7月10日,田间平均累计亩蛾量为123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105.0%、-48.6%和-92.1%。截至7月10日田间无明显迁入峰。近期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百丛卵量为2.5粒,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50%、-40%和-94.8%。调查未发现卷叶和幼虫。 3. 气候及寄主条件较适宜。同稻飞虱。 (三)二化螟 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混栽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二代卵孵前峰混栽稻区在7月18日前后,单季稻区在7月25日前后。 1. 一代残留基数偏高。2025年一代二化螟防治后总体偏轻发生,在部分早稻田、再生稻田和早栽中稻田中等至偏重发生。一代二化螟残留量剥查,平均亩残留量为1129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3年同代均值-53.8%、-19.3%、+69.0%。 2. 灯诱一代蛾量目前较低。截至7月10日灯诱一代蛾量为57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3年同期均值的+42.5%、-35.2%和-35.5。 3. 发生期迟于常年,接近近年。根据不同类型田虫龄结构和近年发生情况推测,二代卵孵前峰混栽稻区在7月18日前后,单季稻区在7月25日前后。 4. 气候及寄主条件较适宜。今年梅雨期偏短有利一代二化螟转化,有效残留量提高。7月中下旬我市再生稻处孕穗末期至灌浆期,单季稻处分蘖至孕穗期。气候条件(见前文)和水稻生育期较有利二化螟钻蛀为害。 (四)单季稻纹枯病 预计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 1. 田间菌源广泛。2024年水稻纹枯病中等流行,田间残留菌核较多。 2. 目前病情较轻。近期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3.7%、0.62%和0.12,比前13年同期均值分别-4.0%、-10.6%和-13.3%,与近年同期相近。 3. 气候和田间条件适宜其流行。目前我市单季稻生育期为分蘖至孕穗期,田间长势茂盛,植株密度高。夏秋季气温较高,多过程性降水。高温高湿的气候和田间条件有利纹枯病发生和发展。 (五)再生稻和中稻穗期病害 1. 田间菌源广泛存在。稻曲病自2002年起已成为我地水稻常发性病害,重发频率高;稻瘟病近年来在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种子带菌率和田间残留菌量较高。 2.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地主栽的两优系列杂交稻和粳、糯稻品种大都不抗稻瘟病和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为60%,有利穗期病害发生。 3. 气候条件较有利穗期病害发生。7月中下旬2次降水过程较有利再生稻和早播中稻穗期病害侵染,但总体高温少雨天气对病情发生的抑制作用。 三、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今年二化螟一代残留量高,二代发生期长,混栽稻区为害较重;稻飞虱虫量上升快,在部分田块发生量较高,穗期病害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细菌性基腐病在局地发生。根据当前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后期发生趋势,结合不同类型水稻生育期,7月中下旬水稻要以纹枯病、二代二化螟和稻飞虱为重点,兼顾稻纵卷叶螟和穗期病害,查治稻叶瘟和细菌性病害等。 (二)防治适期及对象: 再生稻田和早栽中稻田:于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预防稻曲病和稻穗瘟,主治二代二化螟和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 杂交中籼稻田:于7月15-21日,主治纹枯病、二代二化螟和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查治稻叶瘟和细菌性病害。二化螟重发田块隔10天再治一次。 单晚粳糯稻田:于7月22-28日,主治纹枯病、二代二化螟和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查治稻叶瘟和细菌性病害。二化螟重发田块隔10天再治一次。 (三)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8%-10%或枯鞘株率3%。稻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穗瘟和稻曲病:分别于破口前3-5天和7-10天喷药预防。纹枯病: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水淹较长田块退水后立即用药预防。 (四)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茚虫威等或2种药剂复配使用,慎用双酰胺类农药,如需使用可与上述药剂复配使用,补治选用喹硫磷、稻丰散、二嗪磷、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药剂;绿色防控区选用乙基多杀菌素、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四唑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等。绿色防控区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防治稻飞虱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或复配使用,绿色防控区选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等,绿色防控区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选用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绿色防控区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曲病选用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戊唑·嘧菌酯、苯甲·丙环等,绿色防控区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 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等。 (五)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田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亩用药液量常规防治30升,植保无人机防治2-3升,细水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 (六)注意事项:各地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要求开展防治,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发生。做好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添加沉降剂,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下使用,防止药剂漂移至其它作物,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施药前要做好告示。7月中下旬我地有阶段性高温天气,请做好高温季节农药安全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