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回复: 0

[影音分享] 【李约瑟之问的启示-哔哩哔哩】

[复制链接]

6226

主题

15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2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4-1-21 13: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约瑟之问的启示-哔哩哔哩】


这周末看这些介绍知识性的短视频,是一种既方松又增加自己知识储备的方式。
我今天产生一个想法,很想准备花四年时间,把福建省图书馆的书架上的书籍的前言后记以及书的目录,尽可能多的过目一次。这相当于重新开始上一次四年制本科的大学课程,以提高一点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
即使你写点散文,多看一眼别人的书,你可以联想起的东西才能丰富一些啊——我自己的那点东西,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啊。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东西,略加添加变动,你写的东西才能源源不枯啊。
16世纪的确是东西方的分水岭。

引用网络上一篇文章的前几句:中华通史外传: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 - 知乎
“大家好,今天来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李约瑟难题。
啥是李约瑟难题?想必大家都多少听说过。
这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来的,他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后来,我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再从最近翻看的一本书:“文明兴衰与犹太民族:文明互鉴的视角”,我从中摘录一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于犹太历史的书籍有很多。我的书可能是其申唯一一本经常出现以中国为背景的——每当这两个文明之间有相似之处的时候。什么是“文明”?关于犹太文明的概念也是通向中国的一扇窗户。在西方,包括犹太历史学家和作家在内,很少有人用“文明”一词来形容犹大人,但是有几个重要的例外,特别是摩迪凯。
开普兰(Mordecai Kaplan)的《犹太教:一种文明》(Judaism as aCioilisation,1934)0。那些不把犹太教视为一种文明的人往往无法理解犹太历史跨越时代和跨越各大洲的统一性。但一些中国历史学家确实理解这点。他们用“文明”一词描述中国人和犹大人的历史。事实上,中国人和犹大人的文明观是可比的。文字传递了语言、信仰、文化和记忆,保证了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文明源远流长。
本书选择了 23 位历史学家,听取他们对兴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犹太人也是有效的。在被我所叩间的著名历史学家中,就有中国的“太史公”司马迁。用司马迁来探索犹太人的历史似乎很奇怪。他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从未听说过犹太人,也从未见过任何一个犹太人。他怎么能理解犹太人的文化和历史?我认为可以这样做,因为司马迁深受孔子及其理性和人文主义的影响,尊重至高权力和“天命”,还呼吁贤明和道德的领导。这些都是伟大的犹太先知们在几千英里之外的同一时期所宣扬的价值观。其他一些儒家的格言,如果拉比们听到也会感到很熟悉。孔子强调,要使文明发扬光大,言、意、行必须协调一致,道德必须由规范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严格规定的仪式来支撑。这些也是传统犹太教的精髓原则。
2015年11月,我向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两所大学学习犹太历史和文化的学生介绍了犹太文明兴衰的原因。令我惊讶的是,学生们回答说,大多数原因对中国同样有效。同样的原因可以解释一种文明的成功——“兴”,以及另一种文明的失败—“衰”。例如,像犹太人这种小民族怎么能在如此多领域发展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书第四部分第三章,犹太人的高水平教育和外部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创新来说,还有一点更为关键:犹大人倾向于理解不同文化和挑战既定真理,敢于破坏传统的权力结构并质疑传承下来的习俗和信你——用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的话说,他们有那种“创造性的怀疑”。怀疑是一种危险的倾向,能招致自我毁灭,但它无疑是犹太人给世界带来许多变化的根源,从《圣经》的一神教到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再到以色列的创新性的防御技术。这是犹太人成功的真正源泉,而不是像一些肤浅的申文书籍所宣称的那样,在《塔木德》(古老的犹太律法书)中能找到如何致富的把戏。当一个文明扼杀“创造性的怀疑”以防止它破坏统治力量时,它就有可能破坏自身的长期繁菜。

我再这摘录一点内容再摘录核心内容:,引起大家关注:

犹太人的高水平教育和外部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创新来说,还有一点更为关键:犹大人倾向于理解不同文化和挑战既定真理,敢于破坏传统的权力结构并质疑传承下来的习俗和信念——用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的话说,他们有那种“创造性的怀疑”。怀疑是一种危险的倾向,能招致自我毁灭,但它无疑是犹太人给世界带来许多变化的根源,从《圣经》的一神教到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再到以色列的创新性的防御技术。这是犹太人成功的真正源泉,而不是像一些肤浅的申文书籍所宣称的那样,在《塔木德》(古老的犹太律法书)中能找到如何致富的把戏。当一个文明扼杀“创造性的怀疑”以防止它破坏统治力量时,它就有可能破坏自身的长期繁菜。

我请大家在这里注意:犹太民族一个“破坏性的怀疑”,是他们创新的核心力量——我们再注意:中国大陆七十多年的学校的书本上,到处都写着“不得妄议”的这样可以把任何人送进监狱的法令规定。
这就是我以为的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标准答案之一。


附:
【李约瑟之问的启示-哔哩哔哩】 https://b23.tv/gHxlmiS

吴砺
2024.1.21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