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桐城市通过打造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引进先进的农业设施和种植运营技术,让一颗颗红番茄从种子到送上餐桌,经历一番现代化“智慧”之旅。 走进位于范岗镇的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的荷兰文洛式玻璃温室,如同走进了“番茄森林”,一串串红绿相间的番茄挂满枝头,颗颗饱满圆润、让人垂涎欲滴。植保园艺工程师赵殿贺正操控着轨道作业车穿梭其间,仔细巡查植株病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全程数字化管理。番茄根植于长方条状的椰糠“土壤”中,顺着绕蔓绳固定向上生长。温室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它们精准控制着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及植株生长所需的水肥滴灌。记者还发现,温室顶端还利用红光、蓝光组合处理的补光灯提升光合作用。 在这样一座“五星级”温室内,一排排五米多高的番茄植株在精心呵护下,实现了全年、全天候生产。调整光照、浇水施肥、修剪叶片等操作,都能通过系统指令进行操控。仅靠十余名工人,这里每天能产出数10吨番茄销往高端市场。 在智能化温室建造技术、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控制技术、悬挂种植系统、标准化无土栽培技术、劳动力管理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下,这里的番茄一年的生长期长达10个月,年产量2200吨,畅销全国各地市场。 “番茄成熟、采摘以后,就来到我们这套自动生产线,由工位上的工人进行分拣,然后进行自动化包装、码垛,保证了番茄当天采收、当天包装和发运,当天晚上就可以到达我们的客户手里,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尝到最新鲜的番茄。”凯盛浩丰桐城基地生产加工主管高宏伟向记者介绍道。 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一颗颗“红番茄”带领乡亲们迈上了一条绿色、高效、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共为杨安村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100多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人均月务工收入四千元左右。杨安村党总支书记黄加云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服务好智慧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撰稿人:徐鑫鑫 审稿人:刘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