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3|回复: 0

我的发明:借用“羚羊谷”“波浪谷”等水流和风蚀塑造的大地流线体丰富建筑物的造型

[复制链接]

6345

主题

156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36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1-1-8 16: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借用“羚羊谷”“波浪谷”等水流和风蚀塑造的大地流线体丰富建筑物的造型



去年年底的周末,我去了福州琅岐岛沙滩。途中见到琅岐岛一处新建的毛竹竿一样的三四十层楼居民楼,真的是让我大倒胃口——全国各地几乎所有新楼,都是这样的面孔。我不由在微信里抱怨现代的中国人,真正是世界上最无美感最无想象力的人群……

我想对建筑物的造型弄点发明:

    一.去年十月份在陕西的靖边“波浪谷”,我闪过一个念头,就是用激光三维测距技术,把那里所有的地面曲面数字化,用来制作人类建筑工程的外表设计参考样本;

    二.到了甘泉雨岔大峡谷,我还是想将这里九条峡谷所有的曲面全部数据化,放在电脑里变成一个曲面数据库,用于人类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灵感来源和原始配方;

    三.回到福州后,我想到福建的大金湖的“三清溪”水切出丹霞地貌两岸,筏工们常常把它们想象成女人身体各种部位,说明其外表曲线有特别的美感——这也可以数据化测量,做成数据库。

    这样,我们可以把美国“羚羊谷”“波浪谷”等世界各地的水流和风蚀地貌景观中有曲线的地貌,尽量数据化,并建立计算机曲线的模型——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可以将这些大自然或者上千个上万个曲面,重新排列组合。这一定比我们人类工程师设计的曲面造型,丰富成千上万倍以上!

大自然造成的曲面,美在不可预测。即使人体和有限水中动物流线型数量,也无法水流和风蚀塑造的流线体数量上相比。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GPS定位技术,使大型曲面建筑有了现实可操作性。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九十九:“我的发明:借用“羚羊谷”“波浪谷”等各种水流和风蚀塑造的流线体大地造型丰富建筑物的造型”。


吴砺

2021.1.5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