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6|回复: 1

我的发明:把中国中小学的书包改成带腰带和双肩背带登山背包的背负结构书包

[复制链接]

7118

主题

174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9-28 14: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把中国中小学的书包改成带腰带和双肩背带登山背包的背负结构书包



                                                                                                                (一)


    我首先提出一个假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什么经济上进步这么快?

    一.中国其主要劳动力的四十年代后,五十年代后,六十年代后,七十年代后——大都是中小学就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改革开放后,他们是世界上最主动勤奋好学好读书一代人,所以学西方国家的科技技术学得特别快;

二.四十年代后,五十年代后,六十年代后,七十年代后,曾是世界上生活最艰苦和磨难最多的一代人。改革开放后,他们有机会为自己挣钱挣生活费,他们就是世界范围内同时代最刻苦的一代人;他们是与西方国家的己开始享受生活的中产阶级富二代竞争,当然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先天优势。


                                                                                                                    (二)


    现在的读书数据表明,中国人民成了世界上年平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在一个有一亿二千万左右有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的国家,为什么没有人读书?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没有人再读课外书。

    为什么?我小时候,天天每顿吃山芋(红薯)。到成年后,我一闻到烤红薯的气味,胃酸就在胃里翻江倒海——我从来不愿再吃红薯。

    中国现在的青年人对读书,一定是同我吃红薯态度一样,对读书有极度厌恶情绪,因为小时候读书读怕了!

不是那一代人能吃苦,那一代人不能吃苦——时代环境造就了每一代人。


                                                                                                               (三)


    没有比“现在的中国达到和超过西方国科研水平”这样伟大愿景更可笑的笑话了。不是中国学生不聪明,而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教育模式,造成了集体性创新思维模式空白。

我从百度词条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词目中摘录下面一段文字:

“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该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做了一个长远的惊人预测:“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 [1]  

话音未落,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便唱起了反调,在广州的一场教育论坛上,他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1]  

如郑也夫教授所说,新中国的教育确实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8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仅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接受过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读过小学,后到香港和美国深造。 [1]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4%BA%BA%E8%AF%BA%E8%B4%9D%E5%B0%94%E5%A5%96%E8%8E%B7%E5%BE%97%E8%80%85/3071134?fr=aladdin


     这些年,我常在小区门口等着公司班车。常常看到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从身边走过,甚至有孩子像是拉行李箱一样拉着书包。

    我查了一下,网上说中国的小学生书包重量在711公斤重!

我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我想改变是全中国小学生和中学生背的书包背负的样式,以减重书包对孩子的压力。


                                                                                                                 (四)

    查看了网上的中小生阿里巴巴等卖的中小学生的书包,几乎全是双肩背包和双肩背包加拉杆箱式设计!

    为什么呢?因为洋人中小学生书包中书太少,双肩背包设计足够了,拉杆箱式加双肩背包式书包可能是中国人创造性。但是,这种设计书包背起来,拉杆箱又增加了孩子书包重量。

世界人民好学生的中国人,可是没有适合中国中小学生好的样式书包作业可抄,只好让吴秀才再笑话一次。


                                                                                                                  (五)


吴秀才题目上的设计,也不过是抄袭别人的创意创新,但是,吴秀才可能抄的恰到好处,抄得好,抄得妙……

吴秀才这次又借来西方的花,献给东方的大佛: 中国进入学龄阶段的青少年。

                                                                                                                (六)


最近十多年,我在每个周末攀登鼓山时,大部分时间都是背着中国流行的普通双肩背包。我背包中多是有711公斤重。

三年前,我家小子强行给我买了二三个不同规格的西方流行登山包。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腰部有一个宽支撑腰带,可以将背包大部分重量分配在腰部股腚部分,从而减去了普通双肩背包双肩承重。

这二三年使用登山包后,我每次出门时完全放弃了使用普通的双肩背包。

去年十一月份,我用登山背包,每天背着十几公斤各种旅游所需食材和服装,在海拔二千多米到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每天都步行十五公里到二十五公里路程。若不是因为使用了登山背包,绝对不可能轻松愉快地享受这种高原环境的长距离漫步的。

    登山背包负重原理(登山 - 百度百科):

“为了说明问题,作一个假设,设定两个体力指数相等的人,一个人体重60KG,负重25KG,那么此人总重85KG,另一人体重85KG,那么二人的承受重量也是相等的。假如两人都步行30公里,那么谁会占优势呢?大家一定会说徒手者会更优势,这个设定或许不十分合理,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问题。为什么徒手者占优势呢?那是因为徒手者总重量实现了和自身最完美的结合。根据背负重物的受力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完美结合、合理的重力传递,才是最科学的负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完美的结合、合理的重力传递呢?这涉及到背包的一个核心技术。大家知道背包舒适、承重的核心技术在于背负系统的设计,而背负系统的舒适、承重在设计上需要解决那些问题呢?我认为至少要解决四个环节,即稳定性、贴合性、通风性、重力传递合理性,其实四个环节在背负的设计中是融合在一起的。

A.稳定性要求首先确定合理的承重点。根据背包承重原理尾骨上方的腰窝是主承重点,腰窝连接到双侧胯骨顶端是主要受力区,双肩是辅助受力并掌握平衡的区域,因此背包要在受力区域解决好合理的承重支点分布。我认为三点支撑的受力方式最合理,肩部两个支点左右排列可以避免背包横向摆动(旋转),腰部和肩部的支点上下排列可以避免背包前后摆动(旋转),通风性的要求支点尽量少,而稳定性至少需要三个支点,因此背负的承重支点最好是三点合理分布。

B.贴合性要解决的问题是背包与身体的可靠结合,可靠的结合也是稳定性的要求。贴合要求松紧适度,松则不稳、紧则箍,因此背负贴合性的设计上通常是用连接调整方式解决的,用腰带调整腰部、胯部的贴合,用双肩带调整背部上方的贴合,用包底受力带调整背包底部的贴合,用双肩受力带调整背包上方的贴合,当你合理地调整了四个贴合受力结构后,你的感受是背包和身体有机融合在一起了。

C.通风性要解决的是散热问题。人在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散热不好会很难受,因此需要通风排解散热,一个好包的背负设计解决稳定、贴合性通常是把支撑点凸起,而凹下去的部分就成了空气通道,使运动中的热量得到及时的散发。

D.重力传递的合理性:重力传递的合理性是背负系统的关键,而解决重力的合理传递首先要了解重力传导的规律。人类的祖先在背负重物过程中摸索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象葡萄牙人背酒的木桶,尼泊尔人的背篓,中国南方山区采药人的背篓都是人类祖先背负重物的经典之作,他们使用的背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形状都是锥形。

在认识了重力传递合理性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科学负重问题,就是说什么样的负重方式最省力?在媒体上我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背着大包走天下、背着大包野营去,客观上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背的概念是肩部受力承重,重力的传递是从肩到腰,从腰到胯,从胯到腿再到脚,实际上全身都在用力,多环节力量传递,增加体力消耗是不难理解的。如果纯粹用肩部承受重量,一天下来,一定是肩酸腰疼。登山包的科学使用应该是腰部主要承重受力,而重心放在腰部,减少了承重受力的传递环节,也减少了不必要体力消耗。背着感到舒适轻松也是自然的,正确的说法应是驮着大包,肩部只是掌握平衡和辅助受力。”


所以,我现在要把这登山包好处,分享给全中国的中小学生:

一.建议中国中小学生家长现阶段,直接到户外运动商店或者网购的登山背包作为孩子的书包.这样孩子十公斤左右书的重量,会基本上落在孩子的登山包的科学使用应该是腰部主要承重受力,那里承重能力大,用不着让孩子像拉板车一样,弯着腰前冲式走路;

二.建议中国各地制作中小学生书包生产产家,仿造国外现在有登山包背包结构,设计带有腰带的双肩背包的仿登山背包设计的中小学生书包。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四十七:“吴秀才中小学生带腰带的双肩登山包式的背负结构的书包”。

    若是有一天登山背包的背负结构书包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普及,那一定是吴秀才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附录:

登山包 - 百度百科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 百度百科


登山背包 - 百度图片







吴砺

2020.9.27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7118

主题

174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7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6: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同事Guixiang,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后,发邮件对我说:
“吴砺老师:
        您的发明是越来越多了哈,您下面说的这个书包真的真的太实用了,我家老大今年上初一,开学前两周用的是普通背包,快1米7的小伙背着都吃力,后面他自己忍不住,提出买一个减负的书包,那时我不懂登山专包可以减负,只好在网上找,最后找一款,也是有配腰带的,但腰带不是很宽,孩子自己用了说比原来普通的会轻一些;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做不完的作业,教育体制无法改变,只能牺牲一代一代孩子的童年、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父母也是很无奈。“

吴砺
2020.9.28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