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5|回复: 0

我的发明:在绑在腰间布带或长袖长裤衣服上用布条拴或装入空塑料瓶制作救生圈

[复制链接]

6342

主题

156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25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9-21 1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在绑在腰间布带或长袖长裤衣服上用布条拴或装入空塑料瓶制作救生圈



    几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一个老外发明了一个可以固定三只塑料瓶的三个方向固定塑料瓶盖形式的、可以用一个绳子固定并可以抛到落水人员身边的临时救生微型设备。

    这很有创意。只是谁会临时带着这个小塑料固定件?那还不如带救生充气圈,同样可以尺寸小。当然,平时包子带一个随时可以救人,但是到时候可能又找不到塑料瓶……

    我看了网上,国内有报道说,有士兵教中小学生临时用塑料袋包裹塑料瓶当临时救生设备——我看了一眼,觉得十分吃惊,这报道方法真的太不可靠,塑料袋是承受力太小的材料……

    我们平时看到超市中五公升的食油瓶,或者公升的矿泉水瓶子,都是一个塑料圈套在塑料瓶脖子上,我们手可以轻松用它提走它们。无疑它是塑料瓶可以承重的支撑点。这是固定多个塑料瓶的最简单简洁的位置。

    我提出的用空塑料瓶制作临时救生设备方法是:

    一.先找一个结实的长头巾、长布条、长塑料编织带条、可以锁住的腰带、长帆布带、结实稍粗的绳子、结实的带长袖夹衣外套、运动衣或运动裤、结实的带长裤丅恤等服装;用它可以在人体腰拴成一个结实的腰带,它可以拴在腰间,和升到胸部胳肢窝下不脱离身体;它的作用用于固定系住了塑料瓶的布条和线绳或装入多个塑料瓶;

    二.找到一组布条、细绳,最好是用结实的布条带,我们可以将衬衫等服装剪成或撕成布条,这布带一端在空塑料瓶脖子位置扣成死结固定,另一端在临时腰带上打成死结固定住。我这里设想的是布条,核心是它与腰带搭配,不会磨破落水者的皮肤,另外与瓶脖子连接也不会磨烂瓶脖子;

    三.当然如有食油玉米油之类大瓶子,四五只当然好;二升的可乐瓶四五个或者更多;没有时候,普通矿泉水瓶子十多个也可以应急;

    四.若是用尼龙袋套住硬塑料包装泡沫块,再拴在腰带上,也是一种临时有效的方法——很多在江水中冬泳爱好者,就是身上拖着一个尼龙袋的硬泡沫块;

    我提出这个设计,大家都知道或者见到过类似做法——我是将这个想法,更加系统和合理设计规划一次。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可能碰到意外水患,怎么样合理利用现代常见的物品当救生器材,这有思想准备和见过别人提出的预备方案设计,到时候就会急中生智,不会立即乱了阵脚和方寸。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四十一:“在绑在腰间布带或长袖长裤衣服上用布条拴或装入空塑料瓶制作救生圈”。

    当然,我的发明,可以预先做一点成品:

    一.改造的外国人发明的三通支架式瓶盖,带固定卡扣或者固定布带;

   二.制造手环尺寸的金属环或者塑料环,它上面预先固定多根可以固定塑料瓶盖的布条,平时放在家里和旅行包里,几乎不占空间;它上面可以同时备有超薄超强超轻宽布带,可以打结扣扎在人体腰部。

    这样低成本物件,可以在水灾频发地区在超市里,搭配纯净水免费赠送。

    现代高科技高强度布带,已经十分的普及和廉价,只要我们有心,我们会有更多应急预案。

    三.我的这个发明还可以包含,采用现代的可以锁住腰部的旅行运动背包,背包中烧满空塑料瓶,或者硬塑料包装泡沫,再拉好拉链——这可以腰部卡锁,放在胸前或者背后都可以;中小学生的书包,也可以装满空塑料瓶,或者硬塑料包装泡沫。不同的是,学生书包多是没有腰部卡带,可以临时用一条布带在胸前拴紧打结住两条书包双肩包带子,以防滑落下来。

    当然,无论是旅行运动包带还是书包,外面再套一个尼布绳网袋保护套更加安全可靠。

    四.我的发明还特的提出:利用长裤、长袖衫、各种长袖长裤衣服包裹一组塑料瓶或硬塑料泡沫,再用长袖或长裤脚打结拴在腰间或胸前——例如,将裤子腰带束腰位子用绳子收到最小打结,裤挡和裤腿的部分,都可以塞满硬塑料包装泡沫和空塑料瓶,留部分裤脚拴在腰部或者胸部。如此类推,尤其是运动套装上衣一样,腰部和脖子位置用绳子扎死,中间装空塑料瓶和硬泡沫,袖子扎在腰部或者胸前……

    如果我们用这样衣服装着的空瓶子或者泡沫,用绳子拴住,抛向落水的人,这是不是比外国人发明的三通塑料结,更加方便更接近实用?

    你也别说,好像网上还没有人讨论用长袖衣服和长裤,装塑料瓶当临时应急救生设备,这是吴秀才写这文章时,临时产生的灵感;包括带腰带的旅游背包方案,都是写这篇散文时候才产生的灵感。

    这似乎一说出来都很自然,但是,写出来,或许因为有人看到这篇文章,什么时候会意外救他一次……



附录:










吴砺

2020.9.21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