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0|回复: 0

我的发明:在福州鼓宦公路靠山坡一侧排水沟上用钢管和角钢架设两尺高人行步道

[复制链接]

7118

主题

174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9-17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在福州鼓宦公路靠山坡一侧排水沟上用钢管和角钢架设两尺高人行步道



    刚刚写了一个鼓宦公路鼓岭到涌泉寺路段的游记散文,文中提到了这一条路段架设人行步道的概念。

这是鼓宦公路一个突出的安全问题,尤其从涌泉寺到下院这一十来公里长的公路上,福州市民很多人从古道上到“十八景”或涌泉寺,不少人会选择从马路下山,因为马路坡度小,下山对膝关节损伤比从台阶山道下山小得多。

每次我坐在下山面包车上,看着上下车辆高速行驶在一来一去窄窄马路上,总为窄马路上的下山的人提心掉胆——这私家车也多,任何一开车人的一个技术失误或一分神或一慌神,都可能把走在窄马路边上步行的人撞飞……

几乎不夸张地说,沿着这样的窄公路的路边步行下山,这是拿生命做赌注的健身运动……

    这十年,我在周末上鼓山,绝大部分时间是走埠兴村-白云洞-鼓岭路线,到鼓岭再乘面的下山,因为这一路基本上都是没有汽车的小路,精神可以完全放松;偶尔,走埠兴村-白云洞-凤池-涌泉寺路线,再从涌泉寺或“十八景”坐面包车下山。这一段路上,从凤池边小马路与鼓宦公路交叉路口到涌泉寺,有3.5公里左右下山公路。虽说这路段行驶的私家车辆比涌泉寺到下院车辆要少两个数量级以上,但是它足够让我精神高度紧张。让高速飞驰的汽车从你身边擦身而过,这一点都不是轻松快乐的事情。我通常是只有上山太晚或者山顶雾气太大,我觉得走到鼓岭小路感到内心深处畏惧的时候,才会选择走到涌泉寺的道路,这时候对人的畏惧超过对行车的畏惧,因为马路上相对安全……

    当然,偶尔也是因为很久没有走到涌泉寺这条路,或者是走烦了到鼓岭这条路线,才想要走一趟这条路。因为这一条路是下山路,我多是选择靠山边,迎着上山车辆方向一侧路边走。一是上山车辆车速慢一点;二是我可以看到上山车辆的情况,做好准备迎接,不像按照交通规则右边行走,你根本不会总是看着后面的车辆,你永远都会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时候,那是把生命完全交给未知,同时,下山车车速多是很快;第三点,山边有排水沟,我迎着上山车辆方向一侧路边走,看到车速过快,我会主动停下脚步,站到小水沟的马路对面一侧,尤其是这一路段车流量不大,这样做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当然,这一段路中,还有三段下山的山中的小路,草很多,很陡很不规则,它们可以帮你减少不少走马路的行程,但是天太晚时候,我也不敢走。无论如何,你至少要走一公里以上的公路。好在这一段车辆不多,我虽然知道危险,小心一点,还过得去。但是,这总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和危险。

    这次,我发现,鼓岭到凤池路口这约五公里路边的行人爆长了不少。我看了这一路段的谷歌地图,我数了一下,这有十八处小半径转弯。“十八拐”,中国人爱用这个词,这里凑巧又碰到了,可是这小转弯对高速行驶小车司机和走在窄窄马路边的行人,都会是致命的盲区,况且目前这一段路,连一个反光镜都没有……

    另外,从鼓岭直接沿着小马路下山,这一段十几公里路,几乎全是眺望福州市区的观景阳台,但是,这里对沿小马路边步行下山的人,比涌泉寺那一段更加危险。好在走这条路健身的人不多。

    实事求是说,福州市这一条鼓宦公路,是中国大城市中少有的城边可以登高远眺和纳凉的公路。若是这条路禁止私家车辆行驶,如果仅仅通过旅游景点的电平车和夜晚行驶山上货物,作为市民步行道出行,那或许更有价值——不排除未来,它像厦门岛一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目前,我这一想法太超前了这个时代的现实。最现实的就是,在鼓宦公路上架设人行步道,使之成为公路和人行步道混合道路。

我的设想是:

    一.不要破坏目前公路边山体,就目前公路现状,增加一条最简洁实用的人行步道,经济低成本而且不影响正常公路使用;

    二.目前鼓宦公路靠山体一侧,基本上都有至少二十公分的排水沟,这是我想利用作为步行道的空间;

    三.在排水沟边缘十厘米范围内,用空心钻在水泥路面钻出三四厘米直径的洞,打入二尺高的钢管,作为步道靠路一侧支柱,钢管柱上焊接角钢步道平行路面的钢框架;

    四.步道系统另一侧边,搭在坡面岩石上,这里可以切出小台阶或者同样的打孔插入钢管支架;

    五.步道可以是金属的条框,亦可以是下水道入口处预制几种标准钢筋水泥条框。采用条状,是为了漏山上下来的水;

    六.在两尺以上宽的步道处可以加防护栏;对于崖边一尺宽的地方,不加防护栏,以方便行走,但是,在步行道岩石上方,固定有有手可以抓紧的铁杆——太窄地方,你会担心下方的行车的风把你刮带到下方路面上;

   七.当然如果人行步道宽到一米和一米以上,你也用不着加防护拦——总之,这都是可以根据实际路况而设计;

    八.我想设计高二尺,是想至少与小车的马达车盖大致差不多高,这样即使车辆碰撞人行步道,也不易使行人受伤;

    九.有这样架空步道,车辆失控时也是一个防护缓冲设施,而且,平时车辆车轮也不易滑落到水沟里;这对车辆行驶更加安全。

    不难想象,若是福州鼓山上这条公路上,架设我设想这样的简易人行步道,那时候,鼓宦公路真的是称得上中国最美的最有人气的百年经典城市登山休闲步道……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三十九:“在鼓宦公路靠山坡一侧排水沟上用钢管和角钢架设两尺高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系统,在现在的中国,人们习惯是高大上的标准有防护栏至少一米左右的标准步道。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鼓宦公路要么永远没有人行步道,要么大行土木,破坏现在地貌强行建设标准化人行步道——谁也不会这么任性去做,这结局就是永远都是健身人群,像现在一样毫无保护和安全保障地走在这条窄窄山道飞驶车辆车身边……

    我称之为发明,就是因地制宜,打破常规习惯思维,找到实事求是可以实施方案——事实上,我们过去二千多年上山路,多是一尺宽的羊肠小路啊,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为自己和子孙安全,再在山区公路边建二十一世纪现代的羊肠人行步道呢?


吴砺

2020.9.16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