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桐网之《文都墨痕》
漂泊,作为人类固有的生存形态和方式,一是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二是为追求自由而离开。我是属于第一种,1998年背井离乡,2008年回到故土。其间,由于忙碌于生计,一度放下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连书也懒的读了,说没有时间,这也就是一种开脱罢了。诗的意象,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经由内心体验所产生的幻想。所以我的诗很少作自我解释和对读者进行诱导。
一一 前言
但凡中国人都讲个“缘”字,我亦不例外,只是缘分来得稍晚一些。2016年12月8日,我无意中点开桐城网,也许是对文学的偏爱,我直接进入文都墨痕的版块,顿时,一种小时候翻开新书的墨香扑面而来。我一口气拜读了老师们的作品,有许多在我看来都是上佳之作。欢喜之余,我当即以风青扬进行了注册(这里作个说明,我的笔名一直都用的是风清扬,当时用风清扬注册显示已被注册过),并发表了在桐网的第一首诗《桐城老街》,主编一苇过江第一时间给予审核通过,版主南风醉作了点评。至此,我与桐网结缘也由此开始。
当然,任何缘分都是和人是分不开的。这里,我要着重讲两个人,文都墨痕的发扬光大与这两个人也是密不可分的,南风醉和一苇过江。南风醉,从字面上解读,南风即暖风,偶尔会小酌一杯,这样的解释,可能更合乎我和他结交的理由吧。一苇过江自不必说了,与凌波微步相媲美的顶尖招式,和隐居江湖的风清扬早已似曾相识,一脉相承。
我生性孤独,极少参加文人的采风聚会。2018年8月的某一天,由于在桐网的神交,我破例邀请南风醉,一苇过江,光其军,王孝峰等到我的老家中义作客。游山水之余,我们聊的最多的还是桐网。
新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趋向“短、平、快”的阅读,文都墨痕开辟的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等栏目,适应了读者的这种需求。
好文学滋养人心,对人性向善启蒙,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都墨痕作为桐网支撑版块之一,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作者和读者队伍。南风醉说坚持文学性标准,注重文本的审美特征,不急于好高鹜远、追逐跟风,我也是十分赞同的。
网络新媒体滋养的文学,不再仅是一种写作和阅读的方式,而是已产生新的可能性局面,即文学无缝对接并改造个人的日常生活,虽然还有各种多元结构上的冲突,但与之前文学的生长和消费已有有了质的变化,纸媒不再是一家独尊,更多的是平民群体直正参与到写作、阅读和传播之列。这一点,桐网做到了!
在前不久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机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自信,就是体现在自己的根,植于精神和生活的沃土,有深度有广度。桐网的未来,充满希望,而文都墨痕也必将成为桐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桐网会员,我谨祝:
桐网二十岁生日快乐!
本帖最后由 风清扬 于 2019-12-25 16:13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