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75|回复: 2

[第一时间] 绿叶知根——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2407

主题

1000

回帖

5065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5065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18-5-2 10: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jpg

QQ截图20180502102308.jpg

33.jpg

  王东明的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这次回乡,他是应央视邀请,参加《中国影像方志·桐城篇》的拍摄,时间只有一天。得知王院士回到桐城,我们抓空对他进行了采访。

  初见王东明,你大概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位长者就是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他的目光温润祥和,他对家乡一往情深,他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他是如斯地朴实无华。原来,大家就是能够将绚烂内敛于平凡。王东明能够打动你,不只是在于他的言表,更在于他的思想。与他交谈,你立刻就会被他睿智的话语带入深度的思考。下面是我们访谈的实录。

  记者:请谈谈您的成长过程和求学经历。

  王东明:我出生在桐城乡下的红光村,6岁时,姐姐因家境欠佳要辍学务农,校长没有同意,因为当时学校需要保证初小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我的父亲只好将离入学年龄还差一岁的我送进小学顶替姐姐。十年之后,也就是1978年,我从孔城高中毕业,赶上恢复高考;我很幸运地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数学,那时中科大的学制是5年。1983年,我又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吴文俊先生。1987年,我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受邀次年去奥地利从事访问研究。是年初春,我带着梦想和憧憬,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横穿欧亚大陆,到了奥地利林茨,开始了我浪迹天涯、艰辛求索的职业人生。那时奥地利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比国内好很多,虽然我在那里人地生疏,但同事们对我都非常友善,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我自己也很努力,在四年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获得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终身研究员职位。1992年,我离开奥地利到法国任职,先在法国东南部的大学城,也是欧洲的硅谷和著名的滑雪胜地格勒诺布尔工作了7年,之后去了法国首都巴黎,2005年被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记者:您在事业巅峰之际毅然回国,是什么力量驱动了您的选择?回到国内您的专长有用武之地吗?

  王东明:作为一名在国内受过良好教育的海外游子,我始终在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做一些贡献,以回报父辈和国人的养育、培育之恩。我的这种感恩情怀应该是受了桐城传统文化的影响。桐城人很注重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成就是建立在他人的付出和国家社会的投入之上。祖国为我的成长支付了昂贵的教育费用,在物资贫乏的年代,让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如果我在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候只为给我支付薪酬而没有预付先期教育成本的国家工作,这对培养、教育了我26年的祖国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多做些事情,但我做得还很不够,我时常为此感到愧疚,觉得自己亏欠了国家和社会。

  我能做什么呢?我是一名学者,在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我拥有的学术资源。我想利用这些资源和自己的游学经历,利用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些工作。同时我还可以帮助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宣传中国的教育思想、人文理念和艺术文化,让国际学术界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支持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2003年,我应邀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发展计算机数学交叉学科。十多年来,我组建科研团队、开拓研究领域、推动博士生联合培养、创办国际学术期刊、组织国际学术活动,使计算机数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北航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北航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十年,也是北航学科与平台建设突飞猛进、超越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丰富了我的科研成果,提高了我的科学研究和管理能力,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和眼界,让我受益匪浅。其间我邀请了很多国际顶级专家学者来中国访问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开展学术活动。他们对我的工作都非常支持,对我的邀请和提议都积极回应,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我还能做点什么呢?国内有很多地方高校,它们的发展还很滞后,它们的学科与平台更需要有人去建设。我想我应该为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让自己的投入和努力更有成效。2014年,我应师弟吴尽昭副校长之邀到广西民族大学加强交叉学科的团队与平台建设。在继续推进北航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我在广西民大建立了八桂学者科研团队和国际科学家流动站,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举办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四年多来,我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往返于北京、南宁、巴黎之间,处理着繁重的日常事务,担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各种学术服务工作。现在,国内外都知道,广西南宁有一个我创建的研究中心。

  当前国内的形势很好,国家对科技发展非常重视,我们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科研经费也相对充足。这为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珍惜、把握这个机遇,同心协力、刻苦奋斗,提高国家的整体科技教育水平和全民的综合文化素质。科教兴国、科教强国,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够为铺设通向未来强国的长征远道多添几块砖、多加几块石。

  记者:您认为桐城文化的特质包含哪些元素?您曾说过,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被文化浸润的桐城人民会生活得更幸福。为什么?

  王东明:我的专业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我对桐城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我生长于桐城,自然深受其文化影响。我觉得桐城文化的特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重视教育、尊师爱生、尊重知识。桐城人普遍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而知识是通过老师教授的,因此要尊重老师,重视教育。在桐城,不论家境如何,父母都会尽最大努力供孩子上学读书。其二,桐城人推崇谦让尊贤,提倡先人后己、谦逊忍让,尊重有德之人、贤能之士,崇尚君子之风。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尊重的人会自信、自尊,自信自尊的人会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人会更加努力,会更能获得成功。仔细想想,这种逻辑好像正是我所遵从的,追求卓越、获得尊重是我三十年来不知疲倦、努力前行的动力和支撑。其三是鼓励出人头地、慎终追远,也就是光宗耀祖、造福子孙。人们对祖先深怀敬意,觉得现在的一切无不得益收获于祖先,因此自己也要建功立德,让子孙能受益于己。小时候虽然生长在乡村,但我一直处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父母和师长都向我传递着这三方面的思想和观念,让桐城文化的特质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我的价值体系和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脱了贫困之后,桐城民众自然会比未受到过文化陶冶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原因是,人们的生活需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的,另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生活主要是基本的衣食住行,在其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去追求生活的品质,就会去追求和享受精神生活,因为它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文化是人类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园。桐城文化历经数百年的积淀,有着深厚的内涵,根植在每一位桐城人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生活和工作方式之中,融入了桐城人的血脉。按这种文化内涵所框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思考、演绎、感知生活的桐城人,能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这种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享受不是让人生活得更幸福吗?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您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有何期许,能不能说说您的桐城梦?

  王东明:我先说说我对家乡建设的一点建议吧。我到过数十个国家,在繁华的都市和郊外农乡都居住过。奥地利的乡村小镇宁静整洁,文化和艺术气息浓郁,宛如世外桃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桐城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山有水,自然环境独特,文化教育发达、民众勤劳聪慧;城市地域不大,人口也不多,既有良好的生态,也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要珍爱这座小城,保护好这座小城,将其建设得更加优雅、更有文化品质、更加宜居宜学。桐城不必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应该尊重自然、因势利导,修建文化特色鲜明的乡间民居和宅院楼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汇融合,让人、自然、文化在此和谐共处,让这里的生活成为未来品质生活的典范。

  说到“桐城梦”,我梦见最多的是先父督促我作文练字。父亲离开我已整整13年了,这13年他在我的梦中无数次出现。是父亲诲子不倦地向我传授桐城文化,对我严加管教,为我的学习呕心沥血…...

  我对桐城未来的发展有两点建议。一点是在条件成熟时创办桐城大学,另一点是将桐城申报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当代桐城的中学教育做得非常出色,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大量优质生源。要想其文化传承和中学教育能够持续向好,桐城需要发展高等教育,桐城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牵引和支撑。另一方面,桐城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办学传统,具备建立一所规模适当的特色大学的条件和优势。

  桐城文化是无数贤能之士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传承这种文化,将其发扬光大,使其与现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让桐城文化更加广为人知,对文化教育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桐城一域只有一千平方公里土地,只有七十几万人口,却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名人大家,包括十多位院士。人们早已看到了这延续不断的文化流派所呈现的光鲜外表,但却一直忽略了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教育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如果能让整个社会都认同、接受、弘扬桐城重教尊师的教育理念和尊贤礼让、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那样的话,桐城文化不就会产生更加广泛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良性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吗?所以我建议,桐城有关单位和有识之士花10—15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梳理、打造桐城文化,然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桐城文化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桐城文化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记者:从您的话语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家乡文化和教育。最后,能否请您说说您的中学?

  王东明:这可是点到了我的痛处啊。我就读的高中坐落在孔城老街的东北侧,后门外有一潭清水,我们绕过沙潭,穿过一条小巷便可直达中街;出学校正门便是孔城河的斜堤,河水时急时缓、静静流淌,走在河堤上可以望见远处的桐梓晴岚。

  可是我所读的孔城高中已经不在了,从这所再也回不去的中学我考上了名校,离开了贫瘠的乡村,走进了繁华的都市。因为如此,我对孔中,对孔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是那样的一往情深,他们见证了一个农家子弟求学的艰辛。得益于孔中老师的殷殷教诲,博爱、坚韧、宽容的人文理念被早早植入我的心田,它们让我的内心变得强大,成为我日后浪迹天涯、追寻精彩人生的动力和源泉。我无数次想起孔中,想起那里的课堂铃声,想起那里的老师同学,想起校外的田园草木,想起老街上的青石和记忆中的悠悠往事……听着他哽咽沙哑的声音,我看到了王东明的眼框里噙满泪水。(操兵)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92

主题

1043

回帖

1956

积分

实名认证单位

积分
1956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8-5-2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桐城应该创建一所桐城文都大学
华硕专卖店、专业承接安装监控、电脑维修
电话;15856511228  18056936007   
和平路步行街二楼

186

主题

708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03
QQ
鲜花(46) 鸡蛋(6)
发表于 2018-5-2 2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如果不办一所知名本科大学简直对不起久负盛名的“文都”名号。
往事已过去,未来犹可追。
不惧平地起,就怕岁月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