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起航驶往芜湖。途中,在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道:“安徽有一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傅大章答道:“在啊!就在安庆。”; Q9 O( F1 q& L7 L( `5 t
( g, x9 d' }/ m' e; M
毛泽东问起的这位光升先生,就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法学家、中国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左派著名领导人之一、原安徽省教育厅长、安徽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光明甫先生。$ ~ C' m8 x, k, X
' ^5 F# R' {4 o) I$ F
一
8 U, J8 y2 J/ y* P 光明甫,名光升,字明甫,1876年12月生于安徽桐城。1902年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追随革命党人赵声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并参加了由赵声、章士钊等策动的南京进步学生“北极阁”反清集会。清政府得知后,加以迫害,光明甫被学校开除,潜返安庆。不久,避入求是学堂任教。 : N- `. T; H$ N; n& O* _* e1 p3 q) ]) q
1905年,光明甫考取安徽省第一届留日官费生,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次年暑期,陈独秀与苏曼殊去日本考察,结识了安徽同乡光宣甫、光明甫两兄弟及江彤候等人。之后,光明甫与陈独秀、章太炎常相往来,由于光、陈皆是安徽同乡,加上留学日本的学谊和投身革命的相同志向,友情日深;不久,光氏兄弟又结识了孙中山和黄兴,遂加入同盟会。8 n, P' J* [; k. N. Y2 z
4 B& G% S+ G) E* A: S3 u4 F
1910年,学业有成的光明甫由日本回国,任安徽旅宁公学、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兼政治教员。他以学校为阵地,在学生中大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时值徐锡麟、熊成基反清起义先后失败,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一度受挫,光明甫便积极向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激励学生效法先烈前仆后继、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由此培育了很多进步青年,不少学生受其影响投身革命。武昌起义后不久,清王朝覆灭,安徽成立都督府。次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特约光明甫任都督府秘书。看到安徽当时落后的文化现状,光明甫很是忧虑。翌年,他离开都督府,与程滨遗先生一道募资创办了私立安徽法政学堂,后改为江淮大学,聘邓绳侯为首任校长。大学分文、法两个学院,法学院有政治、经济、法律3个系,这是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大学。法政学堂首届学生就有1000余人,成为培养革命新生力量的基地,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安徽早期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的骨干力量。 ! w/ C0 O& }8 Q/ w) D, R8 @/ b. y! Y0 }. i6 P! L
不久,光明甫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参与讨伐袁世凯的斗争。失败后,光明甫遭北洋军阀通缉,被迫流亡,一度隐居上海和南京。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不久,光明甫由宁赴沪,并积极为《新青年》杂志撰稿。# v& d6 t* E: b/ t2 m' V) K) m3 ~
# y7 w6 ~$ l& y& N, M( Y: U( K
二
2 u- U7 G" D0 l4 J v 1919年冬,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安徽教育革新运动蓬勃兴起,安徽学界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由江淮大学改名而来的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学生一马当先,学生们强烈要求驱逐窃据安徽军政大权的北洋军阀倪嗣冲安插的法专校长张鼎臣。他们在法专学生周骏、童汉璋等带领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张运动,学生们组成一道道人墙堵住校门,他们高举“强烈要求法专创办人、法学专家光升先生回校当校长”的横幅标语,一致要求当局聘请光明甫先生回皖就任法专校长。张鼎臣雇用流氓殴打进步学生,激起了更多师生的抗议,最终,张鼎臣被学生驱逐出法专。可当局又任命有贪污腐化丑行的旧官僚丁述明为法专校长,全校师生于是罢课40多天,拒绝丁到校任职。 ( L O9 |. t" J' B# a+ m2 I8 e# t5 h( ?7 w" p
在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倪嗣冲不得不于1920年春,电请流亡在沪的光明甫,返皖任法专学校校长。, _9 @: |) Z# U Z' |9 D- X/ e
# K7 P+ i2 U x/ |2 W! F9 [ 当时,在上海的陈独秀得知此事后,对光明甫说:“好,机会难得!升公应该返皖当法专校长,从那里打开缺口,把军阀安插各校的钉子全拔掉。”1920冬,光明甫在师生拥戴下由沪回皖,重掌法专。不久,各校“易长斗争”更加如火如荼,安庆省立一师驱逐军阀亲信赵继椿,由李光炯掌校。芜湖五中赶走军阀爪牙潘先祖,刘希平出任校长。从此,光、李、刘三人并肩战斗,形成安徽教育界的中心,继而团结全皖进步校长,组成“安徽省(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安徽教育会”等团体,积极策划反抗军阀和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反对军阀的斗争中,法专进步教师蔡晓舟和学生周骏、童汉璋等联合一批进步师生,筹建了安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6月2日,安庆各校代表千余名学生,到省议会请愿,高呼口号,抗议当局挪用教育经费。反动当局下令调来城外驻军,殴打学生代表,冲击请愿队伍,进行镇压。学生虽奋勇搏斗,但寡不敌众,结果重伤39人,轻伤200多人。一师学生姜高琦伤重身亡,另一学生周肇基不省人事,被扣押于议会。这就是安徽青运史中著名的六二学潮惨案。4 c$ E8 w3 [( E; h. z& L) ?
& k" n* i* @* ~
事件发生后,光明甫当即来到省议会,怒斥军阀暴行,他指着时任省议会副议长的赵继椿,厉声责问道:“两国交战,红十字会尚可医救受伤俘虏,学生被打伤,还扣押不让医。你赵继椿还有人性吗?”赵继椿从衣袋里掏出一纸条答道:“学生受伤,非军队杀伤,乃自相蹂躏,碰撞所致,现有学生‘自认书’为证。”光明甫当即询问周肇基,周肇基呻吟着说:“当时,我若不写这字条,赵某即令士兵用皮带抽我,字条实系被迫写的。”“卑鄙!”光明甫怒不可遏,指着赵继椿的鼻子骂道,“学生既承认自伤,为什么还拘押不放?看来学生被你们杀伤,这是铁证,就凭这纸字条,我们法庭上见!” 7 \- \% p3 T5 I* U; f1 R8 J, J+ t
光明甫一出省议会,就赶到教育会,连夜召开省学联、省教联和各校校长紧急会议,研究斗争对策。随后,通电全国,揭露军阀摧残教育、镇压学生的罪行,引导学生斗争并争取安庆社会各团体的支持声援。翌日,安庆各界人士2000多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光明甫等人登台报告惨案实况,出示血衣,到场群众人人怒火满腔。由光明甫发起的六二惨案后援会,在会上宣告正式成立,各界人士分头行动,通电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各大城市,揭露六二惨案真相,要求声张正义,并选派120名学生代表,分赴沪、京、宁、津,报告惨案经过,争取旅外皖人的声援。安庆全市罢工、罢市、罢课,安庆学生高挑血衣,进行示威大游行,并推代表向法庭起诉,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不日,芜湖、蚌埠、合肥、六安等地学生纷纷响应,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声援安庆学生的正义斗争。一时间,全省反抗军阀的斗争风起云涌,席卷江淮大地。接着,《申报》、《时事新报》等各地报纸均以大字标题和显要版面,刊登了安庆六二惨案的消息,指责军阀的暴行。全国学联、文教团体、旅外皖籍名流学者纷纷通电声援,派代表来皖慰问,有力地支持了安徽人民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 C' y$ O( [, g$ G1 C2 f& [* k0 l
在各界强烈抗争和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反动军阀当局不得不答应增加教育经费,批准拨款抚恤死难烈士姜高琦的亲属。是年11月14日,安庆各界3000余人为姜高琦举行追悼大会。光明甫含着泪水,亲撰挽联:“天柱徒高,何如烈士垄?江流不转,长屹党人碑。”次年,周肇基因创伤复发而亡,光明甫痛撰挽联:“扶伤吊死,奔命已疲,痛史相承,忍忘六月二日;仲法雪冤,吾侪有责,人权欲绝,誓争一发千钧。”& B* x7 T( w( M6 P6 {
3 ]- o* G1 A& d( p
六二惨案发生后,光明甫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军阀的反动本质。在此后的反对贿选省议员、驱逐省长李兆珍以及废裁兵等斗争中,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前列。1922年,光明甫被选为安庆地方自治筹委会会长,他积极领导反对军阀倪道烺等人操纵三届省参议会的贿选斗争,并与朱蕴山、史恕卿等以“安庆选举澄清团”的名义,分赴各县调查议员贿选内幕予以揭露。同时,他还亲赴京津地区进行联络,争取声援,使斗争取得了胜利。) Z5 ]" i |8 S% r
1 g }/ j7 t4 w: t+ o) m) 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