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城老酒 于 2015-11-25 17:14 编辑
爱健康,爱老酒
大家知道白酒的价格区间着实太大,上到几千元,下到几块钱。消费者疑惑的是:同样是酒,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首先,当然要来算算成本了。第一个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酒是什么东西酿出来的? 现在白酒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 1、配制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经过降度和添加脂类醇类香精等化学物质进行勾兑而成。而食用酒精现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糖蜜、秸秆都可以发酵蒸馏出酒精。此称为液态酿酒,液态酒对原料的品质要求不高,只注重原料的淀粉含量和酒精的产量,不注重酒体中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尤其是一些小厂一味追求低成本,使用提取过蛋白质仅含淀粉的下脚料来发酵蒸馏酒精。市面上一吨食用酒精的大概价格在3000-5000元,当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级。我们可以算一下,一吨酒精平均4000元,纯度都在95度以上,加水可稀释成多少吨42°左右的白酒。这种酒成本相当低。
2、酿造型白酒:即纯粮固态发酵酿酒,其原料标准很高,必须是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等谷物(不包括薯类与果蔬类),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价格大家心中有数,折算下来,第二种生产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种方式的3倍及以上了。这种工艺酿出来的酒富含原料粮食发酵所转化的蛋白质、氨基酸、天然脂类、醇类等呈香呈味的营养物质,饮用更健康。 这种酿酒方式因为成本高产量低,被很多酒企所抛弃。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酿出来的酒才是好酒,如国酒茅台、五粮液等。所以很多酒企投资建设酒窖,拿到固态酒的营业执照后,酒窖便成了摆设,或者只保留一部分窖池酿纯粮食酒作为高档酒,顺便给外界参观。这些酒企打着纯粮固态酒的招牌,市场上销售的依然是液态酒或固液态酒。
桐城老酒一直采用这种纯粮固态酿酒工艺,所以桐城老酒即使有100多个窖池每天两班次酿酒,却只有200多吨的年产量,这种工艺的坚持不仅可以从企业的营业执照、产品的执行标准上看到,还可以从企业的老、中、青三代酿酒师傅们身上看到,更直观的判断方式便是桐城老酒的酿酒车间随时对外开放,我们坚持酿纯粮食酒、酿良心酒、酿健康酒,我们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图为桐城老酒的老、中、青三代酿酒师傅们同台合影。
3、第三种方式,即固液结合。液态酒中添加少量的固态酒即不增加多少成本,又可以给酒增添一些天然的香、味,市面上很多酒企采用这种方式冒充纯粮固态酒。 现在说第二个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劳作成本。 液态酿酒,相对简单:蒸酒-除杂-复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厂直接购买食用酒精稀释加香精勾兑,进一步简化了造酒步骤。这中间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对较少的。而固态酿酒,生产工艺那是真的复杂,只能简单说一说:原料破碎-润料拌料-初蒸-降温-拌曲-入池发酵-出酒醅上甑-蒸馏-接酒-毛酒如库储存……桐城老酒的入池发酵就需要35天以上,这些都是很高的成本。而且夏季温度太高,不出酒,很多纯粮食酿酒的企业在7、9月份都会停产。
第三个成本——时间成本。真正贵的酒成本就在这里了。 这个时间成本与劳作中的时间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陈酿的,刚生产出来的毛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不能直接饮用,一般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存贮,让其自然老熟,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口味协调。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毛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项非常高的硬成本。 桐城老酒米香型的酒酿出来后至少要在地下酒窖储存一年才能出品销售,而老酒的芝麻香型白酒则必须在地下酒窖封存三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其中加上投料、发酵,酒龄至少都在四年以上。
其次,我们来说一说品牌,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们买单。笔者认为:见仁见智。 有的酒企没成立几年,靠雄厚的资金砸广告,终端展示处处可见,又因实际销售的是液态或固液态的酒,成本低廉,定价颇高,利润可观,于是对经销商使出十分诱人的政策,也许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白酒行业后起之秀。只是最终顾客花不菲的价钱买到的酒其实大部分是为该酒企的广告费用买单。也有的酒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坚持纯粮固态酿酒,反而在如今白酒行业纯粮酒、年份酒造假盛行的风气里被怀疑被淹没。 有的人喜欢喝广告做得铺天盖地的酒,觉得喝品牌的酒有面子,有的人喜欢喝真正的纯粮食酿造的酒,即使包装简易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性饮酒,更多地关注自己喝的酒本身的品质而不仅仅是酒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