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220
- 积分
- 1285
- 威望
- 11
- 桐币
- 177
- 激情
- 166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71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7-3

桐网贡生
 
- 积分
- 1285
 鲜花( 4)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30 09: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5-6-30 09:29 编辑
谢谢以上各位各抒已见,我的意思是这样: (1)最主要想阐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升学率太高,几近普及,长此以往,全国的中小学生从小学直至大学就根本不需多少努力。教师也不必似过去那样呕心沥血培育英才,反正将来学生个个都能上大学(专科)。这教育质量就势必日渐下降,全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就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了,将来国家还有杰出人才?
(2)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说,特别大山区、草原、高原、湖区、偏僻地区的农村家庭,说真话,都还是意欲通过念书这唯一途径走出祖祖辈辈多少代以来的贫困、闭塞而忧虑的生活。这在1999年大学扩招以前,这种朴素的愿望还有广阔的机会可以实现的,因为农村的孩子无论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方法等大多数都非城市孩子没法所比,所以,历年都有农村不少优秀的孩子,在异常艰难困苦的生活厄运之下,通过高考途径拼搏而出,既实现了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又一举成为国家的优秀栋梁之才。
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差不多近40年了,这些年通过高考所选拔的人才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越往前年,人才质量越高,二是目前已成为我国国家管理层、科学技术界、经济界等方面最杰出的人才主要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如习近平1979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李克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等均是。
但目前大学几近普及后,农村孩子尤其我国东北、西南、西北地区与各内陆省的边远地带如我们安徽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孩子,想再通过读书来跳出大山、告别贫困,实现人生宏伟的理想,就比前更难、更难了,甚至已不可能了。
(3)因为本就因父母因素而早早地享受了国家优质的社会资源,特别生活与学习条件的广大城市里的亿万孩子,因为国家目前过高的高考升学率的历史背景,又一次不费什么勤奋与努力,就已永久性地抢占了本应在艰难、卓绝的高考竞争与综合素质与农村孩子相互比拼,才可夺得未来优裕的生存市场和环境,这样就使农村大量优秀的孩子,将来意欲通过文化竞争,取得在城市的发展天地给封闭与限制了不少。
(4)这样,大学疯狂地扩招与过早普及,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简直一种灾难,也是一种制度的不公平。从国家政治层面来说,这将是以牺牲未来更多的来自于农村的类似如习近平、李克强等等这种巨栋之才为代价的。 古今中外,人才都必须在种种极度竞争的环境之下“压迫”而诞生的,象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无不是在恶劣环境下砥砺出来的,这就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