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 H# a9 l5 K' q5 u 科研无止境,作为“攀山人”,他还在向科研高峰攀登的路上!/ V; B- }7 C, X9 [+ K
, ~6 Z4 \6 S# x# ]9 u薪火相传 诲人路上的导航人 + v8 J' x8 w! E" i" y6 |" U$ C/ b; M
1984年,王章豹师承时任副校长、后任校长的王成福教授攻读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成福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思想品德,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 b/ j$ b, r5 R1 ]( R/ O 2 m+ V+ L7 l1 o% u9 c. n- g 毕业留校工作后,因学校工作需要和眼睛等原因,他改行从事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多种学习工作经历使他的知识具备了交叉学科的优势,2003年他开始在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和产业经济学硕士点指导研究生。* v* D# p* d. Y7 m% L2 N- e) a
) x7 R% {) p9 |8 h+ t
王章豹对研究生要求严格,他说:“不会撰写论文的研究生不是合格的研究生。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折射了研究生的知识功底、创新思维、科研水平和治学态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应该鼓励研究生在实验、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撰写发表论文。”对研究生的论文,他坚持“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逐字逐句认真修改,有的改动篇幅超过50%。他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平均能公开发表论文3篇,其中一半以上为核心期刊论文。3 R' ]3 c6 T2 _! `6 ~! x
( Y4 d* R: U: e
在思想和生活上,王章豹也对研究生时时关心、处处帮助。" u$ H% Q( V: N3 P3 I( s4 B
3 X0 K4 R' I1 w0 ^2 i) z
2009级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伍正兴,家境较差,母亲又生病住院,经济压力很大。王章豹知道后,资助了他一千元,给了他一千多元劳务津贴,报销了三千元论文版面费,几百元的稿费也全部给了他,还买了营养品送给他在肥住院的母亲。伍正兴谈了一位不错的女朋友,但曾有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进展,王章豹帮助他分析了原因,指出了进行“热处理”的办法,随后他俩的关系很快升温,现在已领了结婚证。在王章豹的指导下,伍正兴的学业也较优秀,今年他被学院推荐申报校“十大科技标兵”。 & ^( H9 ]) J: h, p; `; j8 N# q; Z+ ]6 T0 y, e+ \
在职研究生孔玉芳,在做学位论文期间怀孕生了孩子,她爱人在部队工作,本人还要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学位论文,打算放弃学位。王章豹反复给她打电话做思想工作,让她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给她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在导师的劝导下,孔玉芳终于鼓起勇气重新做起了学位论文。今年暑假,孔玉芳带着孩子在导师家待了两天,王章豹帮她修改学位论文,夫人周蓉为她照顾孩子。终于在10月初,孔玉芳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4 Z# F4 \" `0 o1 t6 ~; D
9 Z. Q9 i4 Q' v% K: K/ F
王章豹就是这样在诲人路上为弟子们导航。目前他指导的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共有17人,其中,2007级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岳静被评为合工大文科首个“十大科技标兵”。此外,还有三人被评为省“双优”研究生,有三人提前一年毕业。- k4 Q& P z8 M$ E x' c
4 r! F' e& ^: T6 ]# ^# @ 王章豹将“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永不知足”,“做人求上品、学术争一流”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有那么多的书和资料等着我去‘看’,有很多课题等着我研究,还有那么多的研究生需要我指导,我根本闲不下来。我的研究成果能公开发表,并被许多同行所参考引用,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因此,只要我脑子好用、身体许可,我就会和时间赛跑,一直研究和写作下去。” : b1 y2 ]. u3 l, q# P& E, {# b8 v3 C' A2 H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章豹虽然患有严重的眼疾,看不清外部世界,但他的事业一片光明,他的内心一片光明! 1 F R. ^; r6 T2 M. z 5 m" v4 e+ q, O6 a$ W2 q6 V8 L n 来源:中安在线 5 q* \9 d6 M6 j2 X, K$ @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