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152
- 积分
- 9985
- 威望
- 51
- 桐币
- 740
- 激情
- 1484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76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31

桐网贡士
 
- 积分
- 9985
 鲜花( 72)  鸡蛋( 5)
|
本帖最后由 无觅孙仲谋 于 2014-12-20 08:50 编辑
以前,经常在上海的大马路上看见有壮汉光着脚,带着安全帽,一身泥巴,一手拿一把铁锹(拿铁锹的最多,也有拿洋镐的),当然上面也都沾满泥巴,另一手提着一只或者两只硕大的甲鱼,甲鱼身上也同样沾满了泥巴,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走在大街上,哪里热闹专往哪里跑。碰巧,被嘴馋的路人看见,问起来就说是工地上挖到的,绝对是野生的,嘴馋的于是就跟壮汉讨价还价,几个回合下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买甲鱼的以为捡到了一个宝贝,高兴得不行,回家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大叫好吃,他哪里知道他吃的其实就是饲养的便宜货。卖甲鱼的心里窃喜,大叫港督,傻瓜,二百五,老子赚翻了。结果几十块钱的饲养甲鱼卖到几百块,真是暴利。
在上海,还有一个朋友在路边看见一个养蜂的帐篷,四周摆有蜂箱,以为是养蜂的,于是就找他们买了几斤蜂蜜,价格自然不菲,回来一看,呵呵,就是糖稀,底下还有很多沉淀的糖分,挑了一勺一尝,沉淀物就是白砂糖。
可见,安全帽、泥巴、洋镐、帐篷和蜂箱,其实是他们行骗的道具而已,没有这些道具估计要想将甲鱼和蜂蜜贱卖也很难卖出去。
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到春天油菜花开,槐树花开的时候,养蜂人就来了,成群的蜜蜂四处飞舞,到处都是蜂箱,那时候的蜂蜜我敢说绝对是一流的。而现在真正的养蜂队没看见了,蜜蜂也没看见了,产量却越来越大。其实蜂蜜的产量应该不会太大,但现在蜂蜜厂的产品系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例如:椴树蜜、槐树蜜、蒲公英等等,数不胜数。。。这么多的产品从何而来?这就很有问题,值得怀疑。
前几个月,一个高中同学,老家也是桐城的,给我带来了一瓶蜂蜜,散装的,大约750克,是浙江天目山的,这瓶蜂蜜一百五十块钱,一喝就有了小时候喝的那种口感,他说是他朋友家自留的,迫于人情才一共弄了三斤。出于对嘴巴和同学的信任,我相信这蜂蜜是真的。
甲鱼呢,说实话,吃过很多次甲鱼,尽管烧甲鱼的或买单的都声称是野生的,但那个口感跟小时候在家吃的甲鱼不可同日而语,简直不在一个档次上。记得小时候在家,一放学就去抓鱼,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小日子过得也很有滋味,抓过三只甲鱼,那时候甲鱼不值钱,就自家红烧着吃。野生甲鱼值钱到最后绝种,那是八十年代马俊仁惹的祸,这个小子,训练的徒弟长跑跑出了名堂,他归功甲鱼的功劳,大肆宣传中华鳖精,常常操着嘶哑的嗓子,声嘶力竭做广告,他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厂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结果鳖没成精,倒成了短命鬼,野生鳖渐渐绝种,后来人们只能吃的都是不让冬眠睡觉的饲养货。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人类大量绝种式捕捞,野生甲鱼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能吃上野生纯正的甲鱼真的是一种奢望。蜂蜜也是这样,人工成本的急剧增加,导致天然蜂蜜成本过高,蜂农很难通过养蜂来致富甚至养家糊口,所以人造蜂蜜大量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想到这里,我还是想呼吁一下,企业不能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千万别挣昧良心的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神仙姐姐1 在2014-12-21 19:29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