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60|回复: 46

[桐城人] 转 吴计成 正传

[复制链接]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4-6-10 0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故园记忆  转自桐城市民论坛   有遗老卓尘,卓越的一粒尘土,三十年前写有手抄本吴继成正传,不敢改动.唯一将卓尘先生的吴继成改为吴计成,显得他足智多谋.
0 ]5 T; d) Q9 \) e1 R3 f( F" V5 E) s$ d8 |( P, T9 D2 s! y! P0 ^2 {

+ k5 {( W/ w1 D8 S

2 B" z" R: }' L: L 吴继成正传! y1 D4 H9 ?5 ~7 {  S% E

5 {5 f7 h# i: ?; B4 V+ P( B) o一 小序3 S7 q  U) n/ c3 j2 J0 s
我在少年读书时,就喜欢听人家谈论吴计成的故事。有时,还把故事的情节记录下来,好作玩味。近来我下定决心,要把吴计成的故事整理写出来,以供大家赏析。为何写这篇文字,我又作了认真的思改,结果受到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启发,才将本文的题目定为“正传”,也是“闲话休题言归正传”的意思。因为吴计成和啊Q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定为“正传”,似乎是恰当的。
4 k7 C. j  r* \7 f  U0 w7 k然而吴计成与阿Q,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V# }; w* B5 b5 I3 B5 \, Q- s6 u
阿Q屡遭别人的捉弄、侮辱,只有以“精神胜利法”去报复。而吴计成则不然,他要是受到别人的揶揄和侮辱,立即随机应变地予以回击。有时,他还主动地寻人开心。4 x) K; W. v! x1 i3 |; H/ X  c; L. l
阿Q没有确切的姓氏。他有一次自称姓赵,被赵太爷知道后,给了他一个嘴巴:“你那里配姓赵!”而吴计成的姓名是确实无疑的。其籍贯也是确凿的,家在桐城东郊吴庄,离县城约五里左右。
0 `/ [3 L8 \+ K0 G. K阿Q目不识丁。而吴计成则有很高的文才。
( S# P7 O7 f6 M. e( F2 D' D0 [吴计成的生卒年月,我请教了许多人,都说他生于清咸丰八年,死于何年,却无人说得清楚。
4 O' B; t$ X( e" q5 @% D5 p$ ~) X% N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9: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救人; g0 ~, s6 ~% Q- Q
, m& o) u: l, N# d% ~) H
吴计成有一个特点,晚上总要外出散步。有一天晚上,他踏着月光,漫步于松树林中,听着微微的松涛声,很觉得惬意。他走着走着,一抬头,不禁吓了一跳,浑身冒出冷汗。原来是,他看见一棵松树上,悬吊着一个女人,披头散发,嘴里拕出长长的舌头。他立即转身,准备跑步离开这里;转而又想:“见死不救,枉为人也。”于是他向前纵身一跳,两手用力将悬人的树枝扳断,吊颈的女人猛地落下地来。接着他又鼓起勇气,使劲咬断缠在寻死者颈上的绳子。过了一会儿,吊颈的女人哼了一声。吴继成听着这哼声,很是高兴,便问:“大嫂,你为了么事要寻短见呢?”那女人一声不吭。这时吴计成想到,救人要救到底。于是他使出全身的气力,蹒跚地将她往自己家里背。没走到两百来步,他就气喘吁吁,只得将她放下,歇息了一会儿,又将她背起来。眼看快要到家,他高声地喊:“大嫂子,快出来救人啰!”这时,吴计成的大嫂正在油灯下纳鞋底,听到喊声,连忙出门,惊问:“计成,出了什么事?”
! Z6 t; P" d. }3 [% y7 m“我背了一个寻死的嫂子,我委几背不动了,你快来帮一把!”" Q' K  I; n  n' _1 v
吴计成的大嫂从小叔子的手里接过寻死者,一步一步地将她背到家,放在竹榻上躺着,从井罐里舀起一碗水,劝寻死者喝下;又炒热一碗饭,耐心地劝她吃了,并说:“今晚你就住在我家,不要走了。”
4 O' U2 @* Q5 ]5 o第二天上午,经过吴大嫂劝问,才知道这个被救的妇女,是大陈庄的一个寡妇,婆家姓王,娘家姓魏,按照当时的叫法,便叫做“王魏氏”了。王魏氏自从丈夫死后,婆婆动辄骂她打她,说她是“克夫星”,把她的儿子“克”死了。昨晚,王魏氏又被婆婆打了一顿,打过后,将她推出门外。她眼看走投无路,便横下一条心上吊。) s* s4 C. E- c
吴计成的大嫂对王魏氏说:“从今天起,你就在我家过日子吧,不要回王家了,免得挨打挨骂。”从此,王魏氏就在吴大嫂家里住了下来,天天挖地种菜,担水舂米,什么活儿都干。有一天,吴大嫂突发奇想:我的小叔子计成快到三十岁了,还是单身一人,不如把他和王魏氏凑合起来,结为夫妇。经过分别征求二人的意见,都表示同意。这天,吴计成的大哥从六安推米回来,吴大嫂马上将丈夫拉到门外,指着王魏氏,将她来的经过细说了一遍,又说了将她俩凑合起来的想法。吴计成的大哥听过后笑了笑,说:“这样倒也不错。计成也老大不小的了,该给他成个家。”当天傍晚,吴计成的大哥买回一对红烛,在堂屋里点亮,吴大嫂从箱子里拿出一套新衣,让王魏氏穿上,替她梳头打扮,支使两人拜了堂,成了亲。四十天以后,吴大嫂和丈夫商定,分了两亩田、三间屋给他俩,是他俩单独过日子。* ?  Z, W! r5 V6 p, T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继成正传之三 文才
6 h0 x( F/ J" n+ i* O9 {7 h& N- n9 C: B1 i) v0 L. Z/ s
吴计成幼年丧失父母,由哥嫂抚养长大。八岁入学读书。因他聪明过人,所以有很高的文才。
4 E  C5 h5 A$ K" Y/ M清朝光绪年间,桐城有一位知县,很想为百姓办点实事,经常微服下乡私访,问政于民。有一次他在下乡私访时,吴计成碰见了他,知道他是知县,便攀谈起来。吴计成说了些民间的疾苦,也谈了一些诗文,谈得非常投机。从此,吴继成就被这位知县认识了。这位知县审判案子,还允许百姓旁听。有一次,他审判一桩老尼状告小尼的案件,吴计成也赶来旁听。+ H& R5 q6 U0 A. b
原来是:桐城西乡万福庵一位小尼誓要还俗,老尼不准,便将小尼带到县衙告状,两尼跪禀情由,知县听后,点头说“准”,这天县衙的师爷没有上班,知县一见吴计成在场,马上拿着状纸站起来:“请吴先生代我在状纸上批示。”吴计成接过状纸,信笔写道:“起凡心,不修心,脱袈裟,著罗裙,准、准、准,准嫁夫君,免得僧敲月下门。”知县接过一看,连说:“代我批的好,批的好。”4 I, d2 B2 D2 e  x% Y" ]0 ~0 B
小尼满面笑容地走了。老尼悻悻地拂袖走了。
' f+ `* s& D5 |8 ^9 t9 G3 P有一天,吴计成到歧岭闲游,看到这里正在修盖土地庙,石匠正准备在石条上刻联,其文词无非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金”的老话。当时,吴继成请石匠别忙着刻字,修庙的主人问是何意,吴说:“我为小庙撰联一副,你看可否?”修庙的主人说:“那就请先生讲吧。”
" O1 c( p, N: l吴计成当即用竹枝在地上写下一联:“二老本无私,佑岭下行人勿归歧路;五昌原有力,听桥头流水多挽狂澜。”修庙的主人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觉得这副对联很有新意,便指着地上的字说:“请石匠师傅将这副对联在石条上刻出来吧。”6 @$ |; f4 |) Q4 B9 R6 F) c( K
有一年腊月初八日,高桥村有一户与吴计成同姓的人家嫁女儿,吴计成听说后也赶去看热闹。娘婆二家原来商定,婚期乃是翌年二月初二。以后经过婆家的要求,将婚期提前到腊月初八日。当时桐城有一个风俗,抬新娘轿子的轿门两边必须贴上对子。婆家请先生先用红纸写好上联,再将一张红纸放在轿子里,下联由娘家请先生应对书写。这天下午,姓刘的婆家轿子抬来了,娘家请的先生拿出轿子里上联一看,写的是:“春约到明年,笑刘郎不能春来,假春讯,寄春闺,惹动一点春心,想得花放水流,忘却春光红紫茂;”这一上联,却把娘家请的先生难住了,不停地踱着方步,左想右想,竟想不出对答上联的文词。
) \" L* k7 l3 s% t: S2 a$ W吴计成在一旁看出娘家请的先生的为难表情,转面看到窗外绽放的腊梅花,便拍着娘家请的先生的肩膀,问:“老兄,你怎么多时不应对书写轿门的下联呢?”6 d; y: j' B- h( ?. r+ t8 m8 F
“下联的文词,我还没有想出来,怎好写得!”娘家的先生说着,很有点尴尬。
+ B9 n# K0 R- s: i“我为你相处了下联的文词,你要是觉得可以,就请采纳。”吴计成说。. F. ~: I7 r6 p# V7 |
娘家的先生连忙拱手:“多谢多谢。不凡请先生说来。”
+ \( g8 m% y* x吴计成说:“请你展纸涉笔,依我的话写:‘腊行在今日,劝吴娘且随腊去,赏腊梅,敲腊鼓,扫除几多腊气,趁此星移斗转,结成腊底凤鸾娇’。”在场有文化的人一听,拍手称妙,说下联与上联对仗得天衣无缝。一时,这一副轿门联在桐城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8 `9 i) ^4 j1 @, m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继成正传之四 瘟神" F' A8 L$ E5 I- k  M4 e& ^

7 w. Q/ b1 {8 z' m7 H6 X" V" w/ M% r: B+ X在清朝光绪年间,桐城经常发生天灾,不是干旱,就是洪涝、暴雪,害得老百姓食不裹腹,常见野有饿殍。一年冬天,北风呼号了两日两夜,接着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吴计成家里无米下锅,他和老婆又冻又饿,日子刹是难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也顾不得自己平时所宣扬的“我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誓言,顶风冒雪,到邻村章百万家里借米,开口借米五斗,结果只借得五升,他将米背回家,煮了半锅稠粥,和老婆饱饱地吃了一顿。晚上,他睡在床上暗自思忖:章百万家里肯定有米有面,说是“家里仓廪空空”,不过是叫穷罢了。于是,吴计成想出了一个妙招,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天刚亮,他冒雪潜至章百万的门外,脱下鞋,在章的门外踩了十几个脚印,然后倒着脚,顺着原脚印踩着离去。早上,章百万开门,一见门前的脚印,是直对他家走的,却无返回脚印的痕迹,不禁惊讶万分,认为是莫大的凶兆。于是他忽然想起吴计成精通卦术,便叫人请来吴计成卜卦破解。没过多时,吴计成来到了,章百万拱手相迎:“请你来,有事相求。”便指着门前的脚印说:“吴先生,这些个脚印真有点蹊跷,怎么有来无去呢?”吴计成一看,显出惊疑的神情,走进屋里,叫章百万拿出三个铜钱,为他卜卦。卜后,指着铜钱说:“从卦象上看,这是瘟神蹑进了你家。要想办法将其驱走,否则后患无穷。”章百万说:“你可有什么办法将其驱之?”
: x2 y5 ~+ _; E  u“办法倒有,但要破费你一点钱财。”( ^+ E: H: _8 w9 P1 H7 q
“只要把瘟神驱走,破费点钱财,那不算什么。”
! Z& z: c. T5 a' b2 P# O" }0 _, J吴计成沉思了一会儿,叫章百万搬出三百斤面粉,他将面粉调湿,做成一个瘟神。又叫章百万拿出自己护身的宝剑。然后由章百万家里的长工抬着瘟神,叫章百万跟在瘟神后面,他手执宝剑,紧紧相随,并一路高喊:“瘟神瘟神,休得害人。龙泉三尺,送你远行!”1 |5 U  b- ^; T8 R+ W4 ^
虽说雪天寒冷,抬着的瘟神每到一处,虽有许多人外出观看,却不让瘟神接近村庄。这一下,倒叫章百万焦急了,对吴计成说:“吴先生,今天要是不能把瘟神送掉,那该如何是好?”
# v& t! P1 E& _' N“章老爷,你甭急,这瘟神肯定能够送掉的。”
& Q; V# U8 H6 v' f1 s9 e. g“那么往哪里送呢?”章百万问。; Z# j7 H1 I3 ~
吴计成停步犹豫了一下,说:“章老爷,就把瘟神送到我家吧!”
6 W3 J7 i2 M: n  p' C章百万一听,连说:“不可不可。送到你家,那不是害你嘛。”
# t+ c* ^& W, J( {5 Y吴继成说:“不要紧,反正我是个倒霉的人,我不怕瘟神缠身。”
% o4 Z4 `; k7 }/ {章百万高兴了:“那就依吴先生的话行事吧。”" ?; H8 _% M( L/ O6 u
当瘟神抬到吴计成家里的时候,他老婆王魏氏十分惊恐:“计成,你怎么让人家把瘟神抬到我家来了?!”吴计成不理会老婆,叫抬的人把瘟神放到大桌上,说:“你们可以走了,我自会把瘟神处置掉。”走时,章百万留下三块大洋,以作酬谢。$ j& N; {5 C+ V5 Q( U. F6 ?
王魏氏见抬瘟神的一班人走了,两眼不停地流泪,指着丈夫说:“腊月黄天的,家里来了瘟神,看来我俩是活不久了。”
2 h: o* L3 i0 ^' b' ]4 U5 \/ q& S吴计成把老婆的眼泪揩干,笑着说:“不要怕,这瘟神是面粉做的,可以剖开来吃。这一下我俩就不会挨饿了。”
  k- s) f7 [1 `% u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9: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继成正传之五 买碗
5 m0 n4 E& U& R0 m& N
& G' [* }7 z+ y( H* x一天下午,东门大河的沙滩上,搭台唱戏。唱的是倒七戏,戏名叫《小寡妇上坟》。穿了一身白衣的小寡妇,在台上转来转去,又是哭又是唱。看戏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不少人流下了眼泪。吴计成看了,也深受感动,流下了泪水。这出戏唱完后,演戏的小寡妇手提彩篮,向台下的人讨彩。许多人慷慨解囊,向彩篮里投币。吴计成也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铜钞,投到打彩的篮子里。看完戏,他忽然想起口袋里的钱是他老婆给他买碗的,这就使他着急起来。他再摸摸口袋,还有三个铜钞,于是他来到南门一家名为景源瓷器店,拿出三个铜钞,请店老板卖给他三个碗。店老板说:“一个碗要十个铜钞,你这三个铜钞连一个碗也买不到。”吴继成说:“我家正缺碗吃饭,你就卖给我吧。”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三个铜钞,除非买碗碴子。没有碗就甭吃饭嘛。”! i  h+ Z+ U6 D, \3 W7 E9 A
“那就请店老板赊三个碗给我,过几天我再来还账。”吴继成的语气中含着哀求。6 z0 @1 j6 n, A
“本店概不赊欠。”店老板指着柜台上挂着的告牌说。1 |7 k( ^) |; B0 d& Z' W
吴计成眼看碗买不成,沮丧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嘀咕着:“好,过几天我来买碗碴子。”) I3 n8 X$ z7 k5 r0 w. q
就在吴计成买碗的第四天,恰是三月初三日。当时,算命的瞎子有一个传统,每年三月三,全县算命的瞎子都要到文庙里聚会,平均出钱,买些酒菜,吃喝一顿。这天,吴计成也来到了文庙,见此情形,十分高兴,心里暗自打定:“我不如利用这些瞎子去报复一下势利鬼景源瓷器店的老板。”于是他拿起一个碗,混在瞎子中间吃喝。
9 ~9 m- v9 _# \5 _有一个瞎子的牵手见到了,连忙说:“你是什么人,怎么也来吃喝?真不要脸!”吴计成立即打了那个骂他的牵手的几个耳光:“我是南门景源瓷器店的老板。你们吃得,我么事吃不得!我来吃点喝点,还是看得起你们呢。”7 M. P& R7 K# l0 h
有一个瞎子生气地说:“你说话放屁!到我们这里混吃混喝,还说看得起我们!世上哪有这宗的道理!”吴计成又把骂他的那个瞎子打了一个耳光,打后拔腿就跑。. T3 D9 U- \0 ^' }
在一起聚会的瞎子无不愤怒。吃喝过后,经过一番商议,二十多个算命的瞎子由牵手带到景源瓷器店,到了店堂,二话没说,一个个挥舞着拄杖,四处乱打,把店堂里摆放的瓷器打得稀巴烂。店老板在吃惊之余,愤怒地问:“你们这些瞎子打闹我的店堂,到底为了何事?!”瞎子们说:“你到文庙里打我们,我们怎么不能打你呢!”
& w3 b3 f* G% ~8 W# Y: h店老板说:“我今天没有离开店堂一步,怎么说我到文庙打了你们!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 g: H) z1 O+ }8 o“你明明打了我们,还不承认!往后讨不到好死!”瞎子打过店堂后,便一个个由牵手牵走了。
% H/ w7 `# a9 B( R0 G6 _* \6 ~在瞎子闹店其间,吴计成隐蔽在一家店铺的门边,闹店的情形,他看得一清二楚,无比的高兴。过了一会儿,他又掂量着手中的三个铜钞,对店老板说:“我来买碗碴子。”店老板对他直瞪眼,突然明白了:这一切,肯定是吴计成操弄造成的。心想将此事报官,却又犹豫不定。他深知报官必定要花钱,花了钱,知县也不一定会提审吴计成和一班瞎子的。便暗自长叹,后悔没有廉价卖碗给吴继成。
: z7 p* Q; t0 {$ @6 A$ C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继成正传之六! u1 q. H6 {1 n( t. C
+ _; s- Z8 \( [+ p% r( t! q
六 铁匠
4 e; W3 n9 M# t0 a0 E  O4 a4 w
/ x2 c  C- m% ?6 b% l0 u有一年二月,城里一班闲得发愁的少爷,在东门外紫来街一家茶馆里喝茶,看吴计成来了,很快招手,请他就坐。并叫店小二端来一大盘点心,请他吃喝。这班少爷对他客气的原因,是要他讲些故事、笑话,以供消遣。这一点,吴计成是心领神会的。他吃着喝着,便打开了话匣子,东扯西拉地讲了不少笑话,听者无不大笑捧腹。最后,吴计成出了一个题目问大家,“你们谁知道孔夫子是男的还是女的?”大家被他一问,一下子呆住了。有一个少爷说:“孔子是男的嘛。这还要问!”吴计成说:“不对,孔子是女的。”有人问:“你说孔子是女的,有何依据?”吴继成说:“‘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孔子要不是女的,怎么会等待出嫁呢?”大家听后,又开心地笑了一番。) ?5 B- a6 B$ {9 G4 W2 I' E' Q
就在茶馆的对面,有一个铁匠铺子,两个打铁的工匠,知道吴计成在茶馆里讲故事,很想听个究竟,却又听不清楚。等到吴计成走出茶馆,有一个铁匠放下锤子,未经思索,出言不逊地说:“吴鸡巴,你能给我们讲点故事么!”这一下可惹恼了吴计成,因为他平时最恨侮辱别人,此时,他竭力按捺住心中的火气,在铁匠铺子的门前坐下来:“要我讲,我就讲点故事给你们听听吧。昨天下午,我在东门小街上闲逛,遇到一桩稀奇的事情。”
% Q0 U4 \- b3 [9 s% l铁匠一听,急着问:“什么稀奇的事情?快讲快讲。”
7 p1 @% E: Q9 i+ h* ?吴计成说:说是稀奇,倒也不奇。你们都知道,东门小街上不是有两家豆腐店么,他们为了争夺生意,上街头豆腐店的老板决定,凡是买他的豆腐,就贴几根葱,使得许多人都去买他的豆腐,生意一下子转好了。下街头豆腐店的老板知道后,心里直嘀咕:“怪不得这些天我的豆腐不行销了,他贴葱卖豆腐嘛!”于是下街头豆腐店的老板决定,凡是来买他的豆腐,贴上一勺子酱,这样又招来许多人买他的豆腐。上街头豆腐店的老板知道后,恼火万分,跳着脚骂:“老子贴葱他贴酱,我操死贴酱的妈妈!”
" l) ]5 P2 I5 w8 g5 ]1 z* N/ B铁匠听后,一下子明白了,吴计成是在用这个故事骂他,但又想不出恰当的话来回击,只得忍受了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十米大道 于 2014-6-10 11:16 编辑
! t  C$ v) F) N9 j( y0 I. B& D( g1 k" A! ^. n- v. d- A6 R8 S
吴计成戏先生9 C' Z4 E5 N1 S; ?, K6 ?! r
# z- v. M, V, F7 R; t0 Y
     小时候的吴计成家道已经破败,父母想他出人头地,含辛茹苦供他读私塾。
; j: s2 d3 V6 C' w2 Y8 j9 O私塾先生也是个落魄秀才,爱好杯中物,隔三岔五跑到学生家打牙祭。: y4 e5 Q% i4 H
这一年到了腊月,过年的气氛渐渐浓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了,吴计成家也不例外。这个好吃的私塾先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几次叫吴计成回去嘱咐父母安排,次数多了,私塾先生见酒没喝上,打手掌的力道也就大了。( J" ?4 F: n3 s+ O, F
一次挨打后,小小吴计成回家把事情的原委跟父母一五一十的讲清楚,然后又安排父母如此这般,安排妥当之后,第二天早上,他跟先生讲,晚上到他家里吃饭。先生一听大喜,中午就吃了一点点,准备晚上猛吃。下午到了快放学的时候,吴计成父亲匆匆跑来说,今天晚上有点急事,请客吃饭的事,只能改到明天了。私塾先生虽饿了一下午,但想一想明天晚上的丰盛晚餐,也只好作罢。
$ E4 z+ |7 O6 s- Y' C# n第二天中午私塾先生又是一顿猛饿,好不容易等到放学,赶快跑到吴计成家里准备享受大餐。4 T9 {9 w# {* o1 U+ E& i
吴计成家里可热闹了,吴计成母亲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就连吴计成的哥哥姐姐们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大餐之前免不了先品品茶,吴计成的父亲陪着先生喝着茶,说着闲话,其中也有免不了感谢栽培之类的客套话。- @; n/ e# j: L* o
厨房里香气扑鼻,铁锅里兹兹作响,风箱声不绝于耳。私塾先生心中暗喜,今晚的大餐看来很丰富啊!0 [8 ]4 Q) A" x; u0 P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两柱香的时间过去了,三炷香的时间又快过去了。。。。。。天也黑了,厨房里依旧忙个不停,先生空空的肚子被几杯浓茶一搅和,饿意更强了,先生开始坐不住了,他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先填填肚子,他看见条几(一种家具)角上有一盘炒黄豆,上面撒了一层白白的砂糖。他很想拿来吃了,无奈吴计成的爸爸在旁边,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吴计成爸爸说去看看饭做好了没有,他心里窃喜,等吴计成爸爸已转背,马上把那盘炒黄豆做几大口就给吃下去了。- n* T5 K  Q1 U: C  O" t. p
刚吃下黄豆,吴计成爸爸进来说饭做好了。这时私塾先生觉得肚子很痛,不好!要拉肚子,忙问蹲缸在哪里,脚刚刚踩上蹲缸板(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以前农村里的厕所就是一个缸埋在地里,上面放一块木板,供人踩踏),蹲缸板一下断了,可怜的私塾先生一下掉到蹲缸里,连喝几口“美餐”。( `/ \" [+ K# B5 Z* |# t
原来吴计成把巴豆(一种泻药)掺在黄豆了,然后又把蹲缸板锯得要断。
' |/ ^$ [+ p( ^3 ]4 h. h% a可怜的先生饿了两天肚子,美餐没吃到,吃了巴豆,还喝了大粪,真是倒霉透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计成巧戏新媳妇/ P5 S1 E, \! l6 I1 W
  成年后的吴计成屡试不第,而立之后才考中秀才,之后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一直未能娶妻生子,他也落得个清净,整天无所事事,给别人代代笔,写写对联,打发时光。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人生使他行为放荡不羁,自甘堕落终身不悔。  @4 R/ D5 b" V# Y3 Y6 s
话说他们村有一家刚娶了一个邻村的新媳妇,长得真有“羞花闭月之姿,沉鱼落雁之容”,这个新媳妇经常到娘家去,要经过一个小卖部,吴计成他们经常没事聚在小卖部里闲扯蛋,小媳妇那惹火的身材,看得一大帮光棍干咽口水。
! `! V" r3 x; ]' c6 o$ _* r他们拿看得差点掉眼珠的吴计成开心,“吴计成,看什么看,你看别人大字不识一个,娶个老婆这么漂亮,你饱读诗书,怎么女人的味道都没尝过,可惜呀。”
9 O. w. u0 s6 c吴计成正在喝着酒,他一听就不高兴了,他胸脯一拍,“你们有眼不识金镶玉,我吴计成是不要老婆,我看上的女人没有一个不会不跟我好的。”
+ Y4 a3 I9 c! h2 H- S5 |“得了吧,就凭你。。。。嘿嘿。。。。。”众人不屑一顾。
* e& n6 I0 g6 i) S1 U“你们看她漂亮不?老子要跟她吧几(亲嘴),保证她不会推辞的。”吴计成醉笑。4 D- k& F+ r- `6 m+ ?
众光棍乐了,“咦,小子,胃口不小!”
! J" j; Z6 P( ]- F吴计成斜着眼,“怎么?不信?那打赌如何?”- i: u. `1 F- @( t# r$ [2 R2 P
众人中一个胆大的汉子跳了出来,请了一个中间人,两个人赌三银元,谁输谁出三银元给赢家。要知道,在清朝一银元相当于120文钱,一个在衙门里当差的一个月也只能拿一个半银元的工资,吴计成喝的酒只要两文钱一壶,三银元就是大约360文钱,是当时公务员两个月工资,吴计成能买180壶酒,也够他享用几年了。2 k8 c# R0 z7 }
对方的条件是:首先,吴计成必须在光天化日之下完成吧几,大家都能看到,不能偷偷摸摸,没有证明。其次,吴计成必须要湿吻,就是嘴对嘴的吧几,亲脸,亲手都不算。
; Q/ z  W% h0 m0 g6 M2 c( m当然,这些吴计成都答应了,他也有个条件,就是大家要看的话,必须远一点,并且要掩藏好,毕竟男女授受不亲,吧几的大事最好注意一点,人家媳妇也要脸的。$ y: d$ J  `7 L2 D& x% B' @
双方讲定条件,各出三银元放在中间人处。. s: T' }+ ^" N4 v% P% ?/ c7 [6 T
吴计成不慌不忙花了两文钱打了一壶酒,喝了几口,招呼大家去看他跟新媳妇吧几,他来到一座独木桥边,招呼大家藏好,别出声。- d$ }0 O7 `* c* o( k% n+ T7 [
远远的看见新媳妇从娘家出门了向这边走过来,两个村之间只隔五里地,中间有条小河,河虽不大但想跳过去很难,所以前人在河上架了一根大木头,只容一人能过。
3 A" X# k3 C- h只见吴计成又喝了几口酒,然后把酒壶放在桥头,自己躺在独木桥上假装睡着了。& J0 u$ Z: p7 h( B/ o* z
年轻的小媳妇在娘家吃了中饭,兴冲冲地往家走,天气很好,走得有点热,俊俏的脸上透出红红的酒窝,很美。
9 `7 u$ t4 J- H9 D" L走到独木桥的一头她突然发现桥上躺着一个人,她忙喊他让路,吴计成假装被吵醒,拎起酒壶掂了掂。
) P* \- v9 E0 p# S& Q对新媳妇说:“你偷喝了我的酒!”。
# i1 Q* G( i: ]新媳妇说没有。; Z3 j+ C7 X. A4 K) L# P4 L7 G
“没喝,怎么我的酒少了?你的脸怎么红了?”
0 }4 L8 ?& y+ d! O5 d9 t* ^9 F新媳妇一再声称没有,吴计成坚持就是她偷喝了。% z3 s! B, n* Q5 j5 [
“这样吧,让我问问你的嘴巴有没有酒味,没有就放你过去。”
2 |( b1 E: E- h& h可怜的小媳妇瞅瞅四周没人,就让他闻了闻自己的嘴巴。9 `! d0 H# ?, F3 w* g# p( Y
这其实只是闻闻而已,根本就没有吧几,但从远处看就像在吧几。
$ m; a# i4 W) D3 B所以,吴计成的阴谋又得逞了,三银元自然落入他的口袋中。+ H! i8 a" V9 B/ v* b6 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展才华3 q& F; J( G' @$ R0 x6 ^: e4 _

/ C/ c/ a8 p2 |) R$ m# d3 _+ c/ Q  H      吴计成乳名吴奇,九岁那年,因家境贫寒,父亲把他送到一位远房亲戚家放牛糊口。这孩子乖巧伶俐,小小年纪就能按照主人的指导,把牛照料得很周到,深得这位亲戚的欢喜。本庄有所私塾,塾师是个秀才,教书认真,学规严格。每日里,学生们吟诗、作赋、习字、讲经,之乎者也之声不绝于耳。吴奇放牛之余就常到这里来玩。他喜欢听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有时在门外的台阶上一坐就是半天。学生们念的诗词赋也渐渐地装进他的耳里,学生们背一篇文章,他也能背一篇文章。一日,塾师想试试学生学的情况,就出个上联要学生对。联曰:“门前杨柳丝丝绿,”限一袋烟工夫答出。塾师边抽烟边把眼光往学生脸上扫。学生们互相张望,眼看时间就要到了,一个学生才勇敢地站起来说:“树上枇杷个个圆。”塾师淡淡一笑,幽幽地说“圆圆的枇杷是很诱惑人的。”吴奇在门外插嘴说:“老先生,我也来对一个,‘宅后桃花朵朵红。’”塾师一听,连忙说好好好,就叫他进屋来。吴奇应声进得屋来,就先恭恭敬敬地给塾师鞠个躬。然后就斯斯文文地站在一旁。塾师指着吴奇对学生们说,这个放牛娃对得比你们好,你们不感到惭愧吗?接着又问吴奇念了几年书,何时学会联对的。吴奇说没念过书,就在这旁边学的,我天天来玩,他们念的书我全记住了。塾师连声称赞说:“聪明聪明,以后你就到屋里来读书吧!收你这个不用花钱的学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561

回帖

9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4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巧言善解
# \0 t+ c- t! m! j" b  P' d; z, q8 U2 a. a. t7 r& t
      岁月流转,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年。这一天,天高气爽,风送秋凉,吴奇和牧童们在河边的草坪上放牛。各色黄牛水牛头也不抬地啃着青草,牧童们却在奔跑追逐着游戏。这时从南边匆匆走来一人。看模样装束,很象是赴京赶考的先生,北边路上也正好走来一个和尚打扮的人。档河的桥是根独木,两人在桥上相遇,谁也不让谁,便争执起来。最后,两人商定,两人赌夸,谁夸胜了,谁先过河。和尚抢道:“有土也有增,无土也有曾,去掉增边土,添个人字变为僧,我这僧真可爱,爱我庙堂清静和自在。”和尚说完,那先生接口说道:“有口也是和,无口也是禾,去掉和边口,添个斗字变为科,我这科真可爱,爱我莽袍和玉带。”吴奇仔细听着两人说话,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便也大声说道:“有木也有榴,无木也有留,去掉榴边木,添个马字变为骝,我这骝真可爱,”不等吴奇说完,桥上人同声问道:“骝儿有何可爱?”吴奇不慌不忙地说道:“冲锋陷阵破敌寨,若无英雄守边关,你们哪有庙堂清静哪有莽袍和玉带?”这一说,桥上二人无言以对,不声不响地各奔东西去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