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苒 于 2014-4-3 13:53 编辑
我看你来了,海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尽管细雨绵绵,心绪蒙蒙,但我们满怀向往。 桐城网网友一行十九人,在看海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一大早,从桐城赶往海子的故乡——高河镇查湾村。在前往目的地途中,车师傅怕走岔道,停下来询问路人,一问,他们都知道诗人海子。也很热情的给我们指点方向。于是我们继续前行,少顷,左拐进入一条向西的小道,就看见一块四方牌子,箭标指向前方,上面中英文字体标注着:“海子故居”。这块标板,灰底白字,就象一位母亲伫立在那里,等待着儿子的归来,这一刻,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再继续往前几分钟,车子就到了海子故居,海子生前最后生活的地方,现在他的父母仍然居住在那里。三间坐西朝东的瓦房,大门正上方写有“海子故居”四个字。我们下了车,还没有走进堂屋,人群中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二老的眼神温和而平静,脸上满是慈祥,先期到达的朋友说,二老就是海子的父母。还没到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很忐忑,生怕冒昧了,现在看来,这种顾忌完全多余了。不过,我们总不能再一次揭开二老的伤痛,重新搅乱早已平息的心灵,尽量避免谈论海子生前的话题,只简单询问二老的身体、生活状况。
我们借与海子弟弟交流诗歌的机会,走进了海子曾经的书房。正面墙壁中央开着一个窗户,下面是一张老式写字桌,床头和对面靠墙,是装满书籍的两个大书橱,紧靠右边墙壁,摆放的是一张老式床,这就是童年海子学习和生活的乐土了。海子的父亲也随我们走进来,静静地坐在床沿上,默默地注视屋子的一切。我们看着海子的遗物,每个人脸上都很凝重。我想象着,是这墨香的味道,传递出了海子气息,支撑和慰抚着两位老人,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
故居的正堂,悬挂着一幅海子肖像,据海子弟弟介绍,这是用他生前的一张相片翻拍加工的。我默默地凝视着,那一张满含笑容的脸上阳光灿烂,是在朝着看望他的人笑,更是朝着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在笑……我心一阵痛楚,这样能唤起人们内心希望的笑容,这样可以向世俗传递友爱和善良的笑容,属于海子,我们再也不会看到了。
。
接下来是去墓地献花,由海子的侄子带领,穿过宽阔的田畈,前往对面山岗。路边清粼粼水塘和绿油油菜园,我们再也无心欣赏,老远就看到山岗上水泥垒就的坟冢,周边摆满献花。
我们站在诗人墓前,虔诚地默哀。同时,我想象着,二十五年前的3月26日凌晨。海子毅然作出选择,躺到了山海关某一段冰凉的铁轨上,这是卑微,还是崇高?简直不忍想象。当一列火车飞驰而来,诗人心里在想什么?精神不灭,终究抵挡不了生命的渺小,刹那间,那一颗火热的心脏被碾破,流淌下血液浸润了诗意的田园。他用这种残酷的方法,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只留下,不羁的诗魂、还有吟咏千古的诗篇!
我站在山岗上,眺望远处村庄,耳边回响起海子的声音:“母亲老了,垂下白发,母亲你去休息吧。”“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想我。”就在我沉醉难以自拔的时候,看海集合队伍的召唤,把我拉了现实。回程的时候,车子再次经过海子故居,我又看见,门口长长的矮凳上,坐着海子的父母,两位老人,一如来时我看到的那样,平静而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