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了市环卫处负责人,对和平路、龙眠路门店门前三包情况进行了调查。
据市环卫处负责人介绍,我市主次干道每天的保洁工作从早上4时开始,上午7时许,保洁员完成当天首次大面积的保洁任务。随后,保洁员稍事休息,接着开始跟进式的动态保洁。中午12时交接班,每天两班倒。近期我市争创第三届全省文明城市,市环卫处为龙眠路、和平路等店家,分送了2000多只小型垃圾桶,上面印有“桐城环卫”的标识,旨在搞试点,引导店家做到垃圾入桶。
沿路店家8时左右开门营业,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店内卫生。记者发现,店家用笤把直接把垃圾扫出门外,有的顺势把门前的落叶等垃圾用笤把归到一起,但很少有人更进一步——将垃圾入桶。风起时,刚刚归总的垃圾跟风跑得到处都是。
11月11日上午9时,和平路一家鞋店刚刚开门,营业员扫出来的垃圾不多,其中有一个装早餐的白色塑料袋。她把垃圾扫到行道树边就“收兵”了。记者上前问她:“平时,店内店外都这样打扫吗?”她说,“是啊,等会儿有扫地的来扫走。”说话间,白色塑料袋已经随风起舞了。“你要是能把垃圾直接入桶,就不会飞了。”她笑笑,“我还扫了,有人连扫都不扫呢”。我问她知不知道“门前三包”,她说,“都贴在那呢”。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门内墙上贴有环卫处发的“门前三包条约”。笔者说,对照条约,你没有做到呢。她笑。
在另一家门店,笔者问了些同样的问题,店主笑着说:“这样方便些。”她的门内有笤把、拖把,就缺少一个把垃圾扫起来的簸箕。
有的店家门外放有环卫处发的小型垃圾桶,但桶里并没有垃圾。有的桶被用来装水洗拖把了。放眼望,沿路摆放的垃圾桶很多。笔者丈量了一下,门店离垃圾桶不过几步之遥,最远的也不过二十步。因为没有准备几块钱一只的簸箕,所以,扫起来的垃圾不得入桶,仍在地面上飘着,等待保洁员来。
店家缺的真是几元钱一只的簸箕吗?买一只簸箕不难,难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店家显示的是素养,于保洁员显示的是减少了工作量,于这个城市显示的是文明指数。店家,你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