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11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呵呵你的攻心能力好强哦,貌似你是桐城城镇规划的新闻发言人吧,{:soso_e100:}责任心好强,逢帖必回,条条论证,娓娓道来,语言很有说服力,而又无丝毫攻击性,极有耐性,难能可贵!
只是新农村建设并不一定就非要城镇化,城镇化带来的空气、水、环境的污染破坏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了,曾几何时,我们已经看不见蓝天白云了,连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县级市都污染成这样,那些大都市又是何种程度。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的下一代又将生活在怎样的空气当中!现阶段个人认为应该放缓城镇化进程,加强工业环保设施的监督执行,加强新农村的基础建设。
农村的土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年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增加了积极性,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化肥价格的上涨,物价上升,一家几亩的田地早已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了。而且当年分配土地时为了保证公平,良田、瘠田全部按村里人数划分成一小块筑了田埂,导致各家的几亩田地东一块,西一块,南一块,北一块,无法使用机械化操作,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水利设施还是八几年人工挖的沟渠,现在早已堵塞不堪,无人过问。村长带头聚众赌博,不管政事,更无人监管。田地种植的原始化,导致收益太少,所以才会出现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也大多懒于农务,成天打牌,导致农村的赌博风气特别重。
我乃一介草民,对此毫无改变的能力,只能呼吁、希望新任的市长能关注桐城的新农村建设,重整农村的基层干部的政务能力,打破农村土地的田埂限制,化零散为大片的整块,再分给农民,将田地规划建设成适合机械化操作,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引进农村致富的养殖、种植项目,让农村人种田致富,让农村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农村。其实不仅国外的农场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国内的很多新农村也可圈可点,但是为什么我老家的那一大片良田在慢慢荒芜?早前几年开荒开地,前几年又退耕还林,这几年又大肆叫嚣城镇化,大片的耕地和树林就被吞噬了、没有了。到底什么政策最适合我们的农村?是不是为官为政的父母官们应该反省的问题?
套用一句禅语:让城市的归于城市,让农村的归于农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