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6560
- 积分
- 1917
- 威望
- 1046
- 桐币
- 251
- 激情
- 462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47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6-27

桐网嘉宾
 
- 积分
- 1917
 鲜花( 27)  鸡蛋( 0)
|
发表于 2013-10-10 09: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滴残墨 于 2013-10-10 09:35 编辑
“会因一叶而思秋,会因一水而思人,会因一个平淡已极的细节而不能自己。”睹物生情,即景生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也能拨动思绪的琴弦。一叶而知秋,霜叶总是惹人愁。原本古老发黄的话题,恒久不变的“顽疾“,老是能在不少文人骚客的笔下被拾弄得那么灵动出彩。“多愁善感”,多思善悟,令人聪慧、缜密、深邃,又几为女性专利,然若过于纠结滞重,阻碍自然心性的成长和畅达,那做人作文都必然是适得其反。
“这样的季节里,思念的东西好多。往昔的老师,远方的朋友,还有心中深藏着的他。”在萧瑟秋风中思念起好多东西,那是因为曾疏失的东西太多太多。看,不是吗,“往昔的、“远方的”、”心中的”,正因为失去了才有所思念。“老师”、“朋友”、“他”,多么美好的称谓,竟同萧萧落叶连到了一起,是不尊还是另有隐情?其实,当你于失落多愁中有意或无意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朋友的拳拳情谊,尤为是深藏在你心底的“他”,那种宛若艰难攀登时有了一架云梯,黑夜里行走得到一束火把的美好感受便油然而生。于是你会信心十足,勇毅百倍,在人生的行旅中,一路“春潮滚滚,风帆浩浩”,欣然去品尝和享受那“万紫千红的春天”!
以物(一叶知秋)为线索,或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都是通过物的穿梭再现,构成一座艺术殿堂。这个物必须是作者经过特殊处理,不再是具体的物,而是感情化的物、人格化的物、诗意化的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对这些文论上的说辞,作者也许尚未或不屑于领略,而在客观运笔过程中,却不然而然做到了。这正是创作此类体裁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伴作者一辈子的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