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安南境百姓聚观如堵 喜赋三首 其一 万里丝纶衔主恩,蚕业辟处百蛮喧。千山草木皆呼祝,此日方知中夏尊。 其二 蛮叟蛮童夹道排,争看使节自天来。不知傍险衝泥苦,和雨和风笑口开。 其三 惭愧当年赋子虚,争来觌(di:见)面问相如。而今已病文園渴,霜雪萧萧鬓影疏。 奉使册封舟行 杨子江平八月时,孤帆万里挂秋飔。一自旌麾开节鉞,十年梁月忆金鱼。 楚江蘭杜弥芳泽,细柳军容照梦潴。自喜轺(yao)车(軺车 古代一种轻便的车)瞻紫气,故人结佩上阶除。 大雪度熊罴岭至祁阳 雪里千峰列画屏,山山水水不胜情。天高鸿雁书难寄,人度熊罴岭乱横。 怯冻马蹄僵欲堕,沾云鸟迹去偏轻。遥亭知是祁阳道,传语征夫前路平。 【注释】祁阳在南岳衡山之西南方向约90Km的地方,熊罴岭在祁阳与祁东县交界处。就是当今深冬季节下雪也是有可能的。 地处祁东县灵官镇西部的熊罴岭, 海拔388米,因山势嶒崚盘踞似熊罴而得名。对于熊罴岭的险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熊罴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清宗稷辰《过熊罴岭》极尽雄险之势:“百折上危巅,严关势凛然。一夫能守险,半壁足雄边。屹立熊长踞,墉飞马不前。澄清天宇阔,极目靖氛烟。”熊罴岭林深树茂,古时常有猛兽出没。据民国<<祁阳县志>>记载:“隆武元年(1645),熊罴岭有虎数百互斗,其一最巨,色赤如火,咆哮裂山石。” 熊罴岭古为衡永通道,明监察司严起恒建关其上,并设邮舍、佛阁、凉亭,是过往行人必憩之所。每当天朗气清,晴空万里之晨,置身峰顶,看旭日从东方的天幕中缓缓跃出,其情状让人惊羡不已,故有“熊岭朝暾”之誉,为古祁阳十景之一。清欧阳晼《过熊罴岭》写尽此山景象:”不因飞步上南屏,谁信熊罴天半青。鸟道直凌烟外路,羊肠小憩树边亭。云山极目通千里,石栈何年凿五丁。我欲鸡鸣观日出,试从绝顶望东溟。“得名由来:上有熊罴岭,下有溘浪滩,是流传于祁山一带的一句民谚。 远古时候,熊和一种叫“罴”的动物常常出没于山岭,这里故得名“熊罴岭”。“罴”( pí)在当地读“xu”。“熊罴岭”用 祁阳话读作“熊需两” (双寿提供) 【历史典故】陈荐奏免漕粮 自古以来, 祁山一带便流传着一句民谣:“上有熊罴大岭,下有溘浪险滩,熊罴离地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溘浪滩水急礁多,鱼过要压扁,谷过要成壳”。 明朝时,官府解运漕粮,陆路要经过高峻崎岖的熊罴岭,水运要经过礁多水急的溘浪滩,在加上浏阳发生自然灾害,浏阳漕粮由祁阳填补,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当时的户部尚书 祁阳人 陈荐体察家乡人民的疾苦,奏请皇帝终于免去了漕粮。如今,“陈荐大人奏免漕粮”的故事仍为祁阳人民所赞颂 【相关问题】一、熊罴岭、祁阳地处何处?为何会降大雪? 据央视2012.7.3.《中国气象频道/气候密码》:科学家对广州市一处池塘中埋藏的古代水松进行考察发掘,约于400年前,广州地区曾经下雪,因天气寒冷,导致一批水松死亡并被埋入水下淤泥之中。 二、程芳朝出使安南(即今之越南)是在康熙五年(1666),距今已347年,是否正处于地球(北半球)气温极低时段区间? 三、清兵入关是在1644年,距今369年,也正处于地球(北半球)气温极低时段区间,满族人的南下入关,是否和遭遇严寒之气候条件有关? 四、有关程芳朝出访安南(即今之越南)的相关文件档案,不知在清代档案中能否找到佐证材料? 出关遇雨二首 其一 迢迢征节欸关开,风雨迎春洗瘴埃。草木马前生气色,旌旗雾里隐云雷。 却怜寒食江南近,此日王程异地催。惭愧老夫乘传远,可堪草檄上林才。 其二 龙章亲奉到交安,驿路潇潇瘴雨寒。歌舞百蛮迎玉节,蹒跚驯象引行鸞。 铡标久自通虞舞,越贡何劳奉汉冠。共庆车书归一统,旌麾到处尽胜懽。 附赠安南国王 圣代要荒弥六服,南方雨露溢三春。山川辉映霓旌远,父老欢迎玉节亲。 职列周官知政古。文同汉制识风淳。万年永笃天家好,奕世长沾(氵岁)泽新。 -----以上八首摘自木厓潘 江蜀藻辑《龙眠风雅卷》集98——588页。 出使安南 (共四首) 其一 天子龙章盟带砺,南方雨露溢三春。山川辉映双旌远,父老欢迎汉节亲。 驿路晴莺啼茂树,马蹄蹀躞踏花菌。万年永笃天家好,奕世长沾(氵岁)泽新。 其二 春朝佳气正冲融,远奉丹书简在公。万里南来传采鳯,九天归去颂遵(?)鸿。花迎鱼佩朝元日,马促征鞍蒾晚风。回首远山天际合,交南渺渺暮烟中。 其三 轻装此日返星軺,拂拂双旌影动摇。花满春山啼杜宇,人归北阙倚层霄。 计程客路天逾近,坐待風生月湧潮。重驿分符通禹服,从此歌颂乐唐尧。 其四 君⑴诗庾鲍⑵比清新,赋就名篇赠远行。岂有南金⑶装越橐⑷ ,径同珠玉重邮程⑸。携来旧袖清风⑹蒲,采得芳洲籣惠生。珍重诸公歌折柳⑺,桃花潭水⑻颂深情。-----以上四首摘自《桐城县志道光续修》261—262 【注释】 ⑴君:安南王,亦指代东道主国的君臣。 ⑵庾鲍: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和鲍照。据载庾信由南朝出使北朝,适逢南朝发生变乱晚年滞留于北方,然而因为拂不去的思恋而作诗叙怀,有“庾信文章老更沉”之说。鲍照见史料。 ⑶南金:安南国的黄金。金,泛指金银珠宝等。 ⑷橐:一种口袋。越橐:越国制造的一种用来装金银珠宝的口袋。 ⑸径同珠玉重邮程:径,途径,道路。程芳朝接受的是大清国朝廷的诏命,代康熙帝来安南国册封新王,那时,将这样的外交(或内务)称之为“王程”。所以,对于身膺安定祖国南部边陲的外交使命的程芳朝来说,他清醒的意识到,对于东道国朝廷上下君王大臣们所赠送的金银珠宝只有一概辞谢,才是完成“王命”的最佳选择,否则,他程芳朝身为特命的钦差大臣,来程时带的是“王命”,回程带走的却是金银,那他不是在同安南国的君臣在做买卖吗?如果那样的话,安南国又会怎样看待康熙帝和大清朝廷呢?他们还会对宗主国存有敬重与畏惧之心吗?“岂有南金装越橐,径同珠玉重邮程”,以反问的口气说:岂能把安南国的金银珠宝装进自己的口袋,将回返朝廷复命的归程混同于满载沉甸甸的金银珠宝商贾的行程呢?由此可见,当时,程芳朝辞别之际,如何将上到国王下到友好的安南民众们的“谢仪”一一推辞掉,而又不让东道的君臣国民们感到难堪、疏离、被拒绝的不快,至于他用什么样的诚敬的态度来“婉拒”,一定是破费了一番心思与考量的。 ⑹旧袖清风:肩负“王命”,往返在万里之遥的艰辛旅途之中,携来的是旧袖,带走的是一缕清新的风尚。大有《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意思。只不过,此处表达的是主人公既不会为权势所屈服,也不会被金钱所收买的高风亮节的清廉操守,书写的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中国古圣贤的人格理想与远大抱负。 ⑺折柳:唐人亲朋送别的风俗,出长安城数十里,到了灞桥地方,以酒饯行,折柳送别而已。故有“灞桥送别”、“灞桥柳”、“灞桥折柳”等说法。 ⑻桃花潭水:化用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成句,借以表达中越人民深厚而又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源远流长的真挚情谊。 【说明】古人云:诗无达诂,拙见孤陋,敬请赐教。根荣谨识 癸巳初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