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淡苒 于 2013-9-23 15:48 编辑
当年的小莹,十七岁,长得比较小巧,剪个游泳头,相貌平平。乡里创办的贸易货栈当营业员。
贸易货栈隔壁是采购站,卫生院和乡政府都在附近。那个时候,私人开的小店极少,乡里村民们,购买日用品,关顾在这两个店里。这种环境下,小莹频繁接触人就多了。
贸易货栈附近一个村子,有一户人家,弟兄七个,父母去世早,哥哥带着弟弟。五间土坯房子,墙壁裂缝,夏天通风,冬天塞稻草。家里比较贫困,只有三个老大成了家。
小莹认识的那位排行老五,大家都叫他老五,年龄大概有二十三岁,一米七的个子,黝黑健壮,朝气活泼,嘴甜快,见什么样人,说什么样的话。村子哪家买烟、买盐、打酱油或打酒,他倒是勤快,帮忙跑个腿,就往小莹店里来买,有话没话,找小莹聊上几句。
乡政府在老五家隔壁,老五闲来无事,往乡政府里跑着玩。食堂炊事员是他嫂嫂的表叔。上班的干部,个个都认识老五。乡政府上面领导来检查工作,党员开大会或开村干部会什么的,食堂炊事员忙得直发慌。乡里某干事,想到了老五,去:叫老五来,上街买菜、买烟酒、摆桌椅、摆盘子碗筷,干这些打杂的事,老五可是乐意去做。
乡政府干部,每个人家在什么地方,他是了如指掌。某乡长家在农村里,见面就问乡长; 早稻黄了没有,那天我给您家割稻去。乡长随口应答了,好啊!稻还要几天就能割了。
几天后,老五真的借辆自行车,一早来到小莹的店里,一脸笑意,对小莹说:“我哪天和你父亲说了,去给你家田里割稻,你回家不,我骑车子带你回去。”小莹听了,很是高兴的说:“好吧!”
小莹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田里活是干不了,弟妹都在读书,几亩田里的活,只有小莹和父亲,抽时间回来做。有人来帮干活,小莹母亲着实挺高兴的。她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平时很少有丰盛的菜上桌,也挺算小,一点好吃的菜都留着,等来人拿出来烧。馋嘴的小莹,老是和母亲较劲,母亲说:“家来客人,少不了你吃的。”
老五知道小莹母亲对他热情,招待他好吃的饭菜。晚上回去,乡长出门送他多远,和他叙些家常,温馨话语。可乐坏了老五,一路上让他高兴得心似花儿开放,嘴里吹着愉快地口哨,自行车链条咔哒咔哒之响声,跳跃的节拍奔向着路的前方……
隔三差五,老五就骑自行车,早来晚归,割稻、挑稻靶、插秧,给小莹家的稻田,忙乎一季双抢。
就是那一次,小莹的傻乎劲,引人发笑。中午,她吃完饭,正好放下碗。老五拿个盐水瓶来打酒,一进门,眼里含光的笑意,直直朝小莹脸上看。
那个时候,卖的是粮食酒,一元两角钱一斤,打酒器具,竹筒勺子,打酒有窍门的,盐水瓶两勺子一斤,小莹可以给打一斤正好,也可以给打一斤一两。 打酒时,小莹心里在想着,老五前天还给我家里踩稻,两勺酒手要带快些,让他多一两酒。
老五从进门,付酒钱,足有五分钟的时间,他那热辣辣的眼光,直射小莹脸上。那个年龄,小莹那能感受到情爱的眼神,无动于衷,不解何意,瞪大眼睛问老五;“喂?你眼珠不转,乖坏的样子看我干嘛?是不是,饭粒沾在我嘴角上。”说着,手摸摸嘴巴。这一问坏事了,当时,小莹看见老五的脸庞顿时通红,红晕蔓延到脖子后。老五拿起酒瓶转身飞快地走了。
小莹一直在纳闷,拿个镜子在脸上,左照右照,脸上可没饭粒子呀。心里嘀咕起,奇怪,老五脸怎么好好地就涨红了,红紫红紫的呢?
那次尴尬之后,小莹觉得老五像躲避什么,在贸易货栈那半年里,偶尔见到老五,也是路过小莹的商店。第二年,小莹被他父亲给调到采购站门市部上班,就没见过老五了 。
两个月前,小莹的大嫂父亲去世。小莹见到了老五,他在给大嫂娘家帮忙。二十多年没见过他了,想当年的老五,黝黑的脸膛,饱满光亮的前额,却有了皱纹,显然老了哦!
小莹走到老五跟前,主动想和他打声招呼。老五也看见小莹,愣了片刻。脸上的表情依然,眼睛却是慌乱地闪躲,急转身走了。小莹看着老五背影,心里莫名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真想和老五叙叙旧,聊聊现在各自家庭的琐事。
回味起那段青涩懵懂的情意,那么的有韵味,又多么让人久久的怀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云烟 在2013-9-19 19:5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