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梧桐书屋 于 2013-9-1 10:15 编辑
君⑴诗庾鲍⑵比清新,赋就名篇赠远行。 岂有南金⑶装越橐⑷ ,径同珠玉重邮程⑸。 携来旧袖清风⑹蒲,采得芳洲籣惠生。 珍重诸公歌折柳⑺,桃花潭水⑻颂深情。
(《桐城县志道光续修》261—262) 注释: ⑴君:安南王,亦指代东道主国的君臣。 ⑵庾鲍: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和鲍照。据载庾信由南朝出使北朝,适逢南朝发生变乱晚年滞留于北方,然而因为拂不去的思恋而作诗叙怀,有“庾信文章老更沉”之说。鲍照见史料。 ⑶南金:安南国的黄金。金,泛指金银珠宝等。 ⑷橐:一种口袋。越橐:越国制造的一种用来装金银珠宝的口袋。 ⑸径同珠玉重邮程:径,途径,道路。程芳朝接受的是大清国朝廷的诏命,代康熙帝来安南国册封新王,那时,将这样的外交(或内务)称之为“王程”。所以,对于身膺安定祖国南部边陲的外交使命的程芳朝来说,他清醒的意识到,对于东道国朝廷上下君王大臣们所赠送的金银珠宝只有一概辞谢,才是完成“王命”的最佳选择,否则,他程芳朝身为特命的钦差大臣,来程时带的是“王命”,回程带走的却是金银,那他不是在同安南国的君臣在做买卖吗?如果那样的话,安南国又会怎样看待康熙帝和大清朝廷呢?他们还会对宗主国存有敬重与畏惧之心吗?“岂有南金装越橐,径同珠玉重邮程”,以反问的口气说:岂能把安南国的金银珠宝装进自己的口袋,将回返朝廷复命的归程混同于满载沉甸甸的金银珠宝商贾的行程呢?由此可见,当时,程芳朝辞别之际,如何将上到国王下到友好的安南民众们的“谢仪”一一推辞掉,而又不让东道的君臣国民们感到难堪、疏离、被拒绝的不快,以及用什么样的的诚敬的态度来“婉拒”,也是破费了一番心思与周折的。 ⑹旧袖清风:肩负“王命”,往返在万里之遥的艰辛旅途之中,携来的是旧袖,带走的是一缕清新的风尚。大有《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意思。只不过,此处表达的是主人公既不会为权势所屈服,也不会被金钱所收买的高风亮节的操守,书写的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中国古圣贤式的人格理想与远大抱负。 ⑺折柳:唐人亲朋送别的风俗,出长安城数十里,到了灞桥地方,以酒饯行,折柳送别而已。故有“灞桥送别”、“灞桥柳”、“灞桥折柳”等说法。 ⑻桃花潭水:化用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成句,表达中越人民深厚而又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源远流长的真挚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