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42
- 积分
- 7178
- 威望
- 185
- 桐币
- 352
- 激情
- 1934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94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0-10

桐网贡士
 
- 积分
- 7178
 鲜花( 6)  鸡蛋( 0)
|
发表于 2013-5-8 09: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桐城市豪意电子 于 2013-5-8 09:15 编辑
游孔城老街惊现两发炮弹,首先了解孔城镇历史,才知道桐城才知道孔城镇
中华民
国民国元年(1912)
1月3日,县人施从云参与领导滦州起义,被推举为北方革命军政府总司令。5日,被清军杀害。
2月,桐城岳王会会员江化鱼、吴大洪、马克斋、孙巨川、汤剑秋、陈竹楼等人,受柏文蔚派遣,从东流等地潜回桐城,策动城厢商团士兵哗变,县城光复。
民国4年(1915) 10月22日,孔城镇驻军60余人骚乱,商店被劫,居民惊散。
民国7年(1918)
1月6日,张品山等人在枞阳镇抢夺水警队枪械子弹,占据商团公所,树起讨倪(安徽都督倪嗣冲)旗帜。
民国8年(1919)
5月,桐中师生200余人,于“五•九国耻纪念日”在县城集会游行,孔城、枞阳、金神等镇各界代表亦相继集会游行,抵制日货。
6月,县城学生和教职员工联合通电,声援北京青年学生“五•四”爱国运动。
民国10年(1921)
6月,县城各界2000余人集会,声讨军阀罪行,哀悼安庆“六•二”惨案殉难者。
民国11年(1922)
4月10日,桐城县学生联合会成立。
民国14年(1925)
6月,桐中学生通电声援上海“五卅”运动。16日,县城各界2000余人集会游行,焚烧日英货物。
民国15年(1926)
6月,建立中国共产党桐城县孔城党小组(8月扩建为孔城支部),书记刘去非,此为县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民国16年(1927)
6月27日,县城各界人士隆重集会,庆祝北伐战争胜利。
7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派人来桐城,解散
国民党(左派)县党部,组建党务改组委员会和清党委员会。
北阀军唐生智部一部途经桐城,一师代理团长彭德怀住县城“一家春”茶社。
县设禁烟(鸦片烟)分局。
民国17年(1928)
1月,章逐明在桐东方家仓组建中共桐城支部(一说为桐城特支、桐城中心支部)。
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桐城中学支部成立。
7月,国民党桐城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
民国18年(1929)
3月,中共桐城县临时委员会成立。8月,更名为中共桐城县委员会,书记章逐明。
3月,国民党桐城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成立国民党桐城县党部。
民国19年(1930)
5月1日,孔城镇及周围工农群众3000余人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6至8月,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团长兼政委陈雪吾领导桐北欧家岭起义,遭国民党桐城、庐江、舒城三县地方武装数千人的联合围攻而失败。
7月,中共桐城县委书记吴克正、鲁谷共区委书记黄少庭,领导鲁谷共山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吴克正牺牲。
10月,中共江南省委特派员钱新嘉在汤沟主持召开桐城县委扩大会议,将桐城县委划为新桐与旧桐两个县委,翌年8月复并为桐城县委,书记吴文祥。
全县划为9个自治区,县设自卫团,区建常备队。
民国20年(1931)
10月,各中学师生联合成立桐城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捐款支前。
民国21年(1932)
8月21日,匪首张大鼻率众数百人,洗劫孔城镇。
11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特务室特工小组,在桐庐地区搜捕中共地方党、团干部和群众,革命组织遭破坏。
安(庆)合(肥)公路桐城段建成通车。
民国22年(1933)
3月16日,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陈雪吾于县城紫来桥下英勇就义。
5月,吴新屋、鲍家圩等地成立互助社85个,次年3月,华洋义赈会安徽办事处登记承认桐城互助社24个,并拨给救济款。
12月,奉命改募兵为抽丁。
进行户口稽查,全县计157377户、942900人。
驻桐城国民党军某部在县城首次放映黑白无声电影。
修复县城紫来桥。
民国23年(1934)
年底,架通县城至孔城、义津、枞阳、挂镇、青草塥等电话线路。
民国24年(1935)
2月,中共桐舒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余海青。
8月底,红28军政委高敬亭率部从舒城进入桐城,在唐家湾歼灭县保安大队270余人,在青草塥歼灭省保安团一个连,并开仓放粮,赈救贫困百姓。
8月,县长途电话管理处成立。
11月13日,施剑翘为报父仇,在天津居士林经堂开枪击毙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
11月,全县9区并为5区,改区公所为区署,下编149联保、885保、8344甲,推行五户连坐法。
11月,组编武装壮丁,县编总队、区编中队。
县政府奉令宣布白银国有,禁止银元流通,凡公私交易一律使用法币。
民国25年(1936)
4月,中国左翼戏剧联盟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八队来桐城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
5月10日,日机首次空袭县城。
5月 中旬,新四军在小关伏击日军,毙敌20余人。
6月14日,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首次侵占县城,25日收复。
6月,中共桐城特支在唐家湾建立以青年学生、教师和少数工人为骨干的学兵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6月,县长潘慰农将县武装自卫总队改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下设5个常备中队、1个学兵队,共有队员680余人,潘兼司令。
8月5日,日军再次侵占县城,10月6日收复。
9月1日,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在安合公路范家岗路段伏击日军,击毁军车2辆,毙敌14人。
9月3日,新四军四支队特务营,在棋盘岭伏击日军车队,毙敌70余人,炸毁汽车多辆。
12月5日,日机5架轰炸县城,毁屋175间,死伤52人;义津、会宫、晓礼庄、孔城、练潭亦先后遭日机轰炸,共死伤40余人。
12月31日,县长罗成均主持,在县城广场召开枪毙恶霸地主光香九大会。
成立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区、乡分会。
挖毁安(庆)合(肥)公路桐城段,以阻止日军辎重通行。
日军侵占县城,县政府迁往桐西唐家湾,翌年冬迁回。
民国28年(1939)
年初,中共桐城工委改为中共桐城县委,书记陈定一。
2月,安徽省立第二临时中学在黄甲铺草建开学,中共桐城县委派叶桐芬到该校秘密建立党组织。
3月1日,南乡各后备自卫队英勇抗日,受到省政府嘉奖,并被改编为桐城县第一游击大队。
3月31日,县政府颁布改良风俗办法,共6章27条。
4月1日,为防日机空袭,便利居民疏散,县组织拆除城垣委员会,动员民众拆除城墙。
5月16日,日军第三次侵占县城,8月12日收复。
7月30日,县妇女抗敌协会成立,区、乡、保相继建立妇抗会组织。
7月,县及各区、乡、保成立青年抗敌协会。
8月,县农民抗敌协会成立。
9月,国民党顽固派在桐城掀起反共高潮,中共桐城县委机关及抗日团体负责人被迫撤往无为县和庐江县。
11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成立,书记林立。
县城划为中心、孟侠、阜城三镇,翌年三镇并为孟侠镇。
民国29年(1940)
2月,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改组,县以下各抗日团体被撤销。
2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在桐西蒋铁乡望师岭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4月28日,安徽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从太湖移至桐城县城。
4月,县长魏际青强令解散学兵队。
5月1日,县城各界5000人集会,宣传抗日锄奸,并确定每月1至7日为抗日锄奸宣传周。
5月6日,县政府成立戒烟所,并发布命令,自7月1日起禁吸鸦片烟。
11月11日,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安徽支团在桐城建立分团部筹备处。
11月,县内第一家官办工厂——平民纺织工厂在县城建成投产。
日机空袭县内村镇63架次,死53人,伤33人,毁坏房屋944间。
民国30年(1941)
1月,曾任国民党县抗日人民自卫军一大队第三中队长的叶茂槐(后改名叶树槐)向桐西地方党组织捐献枪10支,成立桐西独立大队,叶任大队长。8月,改名为桐怀潜独立团,12月编为新四军7师19旅58团。
2月15日,日、伪军3000余人,扫荡桐东陈瑶湖一线。桐庐县委机关及所辖武装转移到无为县境,桐东游击根据地失守。
3月21日,日军进犯练潭镇。
3月,国民党县常备第五中队长张振中率部起义。5月,编为桐西独立大队第八连,张任连长。
5月,中共桐、庐、无县委在桐东建立,书记林立。10月,析置桐怀潜中心县委,书记林立。12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花山,桐怀潜中心县委撤离桐南,并停止活动。
7月,知名人士孙闻园在陈智铺筹办孟侠中学,后迁县城。
12月,安徽省军管区将驻桐城的庐江团管区扩编为怀太师管区,辖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庐江、无为八县,配属59军。
实施新县制,桐城县被定为安徽省一等县。
民国31年(1942)
年初,中共桐怀潜工委在桐西建立,书记王进臣。
2月,新四军7师58团部分兵力进驻桐东,建立桐东办事处。
3月,安徽省卫生总队二分队来桐城推行“公医”制度,年底,省立桐城中心卫生院成立,二年后改为省立桐城医院。
6月22日,日军纵火烧毁罗家岭民房300余间。
8月,新四军7师58团7连组建1个大队重进桐西山区,与桐西游击队
合编为桐西大队,大队长洪鸿。
9月3日,桐城县三民主义青年团分团筹备处举办团员总考核。
9月,为防止粮食等物资资敌(日军),县内划定沿江为绝对封锁区,沿湖为凭证运输区。
11月,中共大别山工作委员会在桐西成立,书记钟大湖。
12月2日,日军骚扰桐南花山游击区,劫走安徽通志馆转移至此的全部图书、资料。
民国32年(1943)
3月,中共桐怀潜县委在桐西张家楼(今属黄甲区大塘乡)成立,书记黄瑛。
6月,中共桐怀潜县委决定,在花山成立桐怀边区政府。
9月,沿江地委决定中共桐怀潜县委改为桐怀潜中心县委,书记胡继亭。
9月,桐南花山沿湖民船100多只,组成船业工会,为新四军运送兵员、弹药和物资。
是年8月至翌年4月,国民党以桂系军队176师为主,纠集部分地方武装共1万余人,对桐东、桐南、桐西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残酷“清剿”,并实行“五户连坐”,强迫群众自首,迫害新四军家属,共有14名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民国33年(1944)
2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书记胡继亭在桐东反顽战斗中牺牲。
3月2日,驻安庆日军进犯练潭、大横山一线,国民党军队奉命狙击,毙敌200余人,伤百余人。
4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恢复为桐怀潜县委,书记黄瑛。
7月,日、伪军数千人,先后三次“扫荡”桐南花山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围剿。
桐城中学高中部附设四年制简易师范学校。
民国34年(1945)
2月,县筹建临时参议会,4月召开成立大会和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2月,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在县城建成开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迁址安庆。
4月6日,县农会在县城总工会礼堂举行成立大会。
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县城各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8月底,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花山新四军驻地,县委书记黄瑛率部在螺丝山狙击,激战三昼夜后撤离。
秋,天城小学改为私立天城初级中学。
11月,国民党第58军新11师、183师以及48军176师特务连和辎重营等驻防桐城。
民国35年(1946)
3月,三民主义青年团桐城分团部筹备处主持召开三青团桐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三青团桐城县分团部。全县共有学校区队17个、社会区队21个,先后发展三青团员1251人。次年10月,县团部与县党部合并,三青团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员。
春,县参议会在桐中礼堂举行成立大会。
春,大刀会在青草塥等地设坛,按军事建制编队,从事反共活动。
7月,国民党陆军整编48师进驻县城。
秋,县文献委员会成立,收集桐城文人著述及抗日史料。
省公路局在桐城组建安(庆)合(肥)公路改善工程处,修复部分路段,恢复通车。
民国36年(1947)
1月,皖西人民自卫军二大队在新安渡琚家濠设伏,击毙国民党怀太师管区中将司令张凌云等军官数名。
3月,中共桐庐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余平,同时,组建桐庐大队,大队长黄抑强。
春,皖西支队第一大队攻占国民党设在挂镇附近的仓库,开仓放粮,周济当地农民度荒。
春,县城大地主江澄伯套购大米,囤积居奇,饥民捣毁其住宅,将囤粮一抢而空。
春,国民党县党、政、军特种会报会在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设立“防奸保密小组”,加紧反共活动。
春,整理户籍,颁发国民身份证。
6至7月,县长游铨将西北乡地方武装编为桐西、桐北两个联防大队,进驻孔城、老梅、双港等地。
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八旅逼近桐城,国民党在城机关、部队撤往枞阳镇。
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22团首次解放桐城县城。中共桐城县委和桐城民主县政府成立。县委书记马力、县长刘伟。
9月中旬,国民党调集重兵围攻皖西根据地,人民解放军驻桐城部队作战略转移,县委、县民主政府迁至桐西蒋铁乡叶家湾。
9月,中共桐城县委在唐家湾建立区干队,镇压反革命分子。
11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调查室皖中特种工作团在孟侠镇鼓儿街设立,下辖3个大队和2个直属中队,进行反共活动。
11月,中共皖西二地委成立,机关常驻桐西山区(今黄甲山区),书记张伟群。
民国37年(1948)
2月,中共桐城县委将黄甲区唐湾、河畈等乡贫民团改为农民协会,开展土改反霸斗争。
春,国民党桐怀潜边区联防大队在青草塥成立,残酷迫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春,国民党军统安徽工作站在桐城设立组(台)。次年元月,组(台)人员携电台南逃。
7月,进行人口查核。全县计5区、52乡(镇)、742保、8021甲、116307户、833889人。
8月,废止法币,开始流通金圆券,物价一日数涨。
12月21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纵队某团、皖西军区独立旅和地方游击队,在大、小关至卅铺一线伏击南逃的国民党河南省保安旅,毙、伤敌军1200余人,俘敌一批。
民国38年(1949.1—1949.9)
1月30日,皖西独立旅解放孔城镇。
2月4日,中共桐城县委、民主县政府机关及县大队由桐西巴铺入城,县城解放。3月初,桐城全境解放。
2月18日,皖西二地委决定将桐城县划为桐庐(1951年改称湖东县,1955年定名枞阳县)和桐城两县。
3月7日,县支前指挥部成立,各区设支前指挥所,全县人民积极行动,组织运输队、民工队,筹集物资,架桥修路,全力支前。
4月,县船民工会纳入军事编制,船队开入花山、长河一线待命,船民帮助解放军指战员进行驾船、泅水训练。
4月15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桐城中学召开师以上干部会。
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桐城县城。
4月21日17时,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船民叶昌义驾驶的第26号船,荣获解放军步兵第106团政治部颁发的“水上英雄——渡江第一船”奖旗一面。
7月,黄建庭旅长率皖北独立旅进驻桐城剿匪。成立桐北剿匪指挥部。至年底,匪特组织先后被歼灭或瓦解。
7月,桐城民主县政府改称桐城县人民政府,9月改称桐城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12月)
10月1日,县城各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孟侠镇改为城关镇。
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安庆支行桐城办事处成立,次年1月改为县支行。
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桐城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1月,县农民协会成立。
11月,全县开展反霸斗争。
11月,废除保甲制,全县设8区、47乡、416个行政村。
12月10日至12日,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1950年
2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4月30日至5月3日,县第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4月,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
7月,县委在法华、龙河、石龙、新岗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后在全县逐步开展土地改革。次年2月结束,6月进行复查,12月底县人民政府向全县12.6万户农民颁发了土地证。
8月,县人民法院成立。
10月,桐城县政府改称桐城县人民政府。
10月,县人民武装部建立。
11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2月19日,双港、金神、罗岭等区动员民工1.8万人,至次年2月7日,修复江堤15公里。
12月25日,全县首批100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翌年3月6日,又有1500名青年志愿赴朝抗美。
桐城汽车站建成。
1951年
2月,石河、双港区农民首创农业互助组,至6月25日,全县组织固定互助组826个。
4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1日,全县各地36万人游行示威,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罪行。9月,全县人民捐款31万元(折合新人民币)购买飞机大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月,县总工会筹建委员会利用工人失业救济金,开办新生布厂,1958年扩建为地方国营桐城县棉织布厂。
6月,县民政部门在县城北大街建成社会福利院1所。
6月,山区猛虎为害,先后咬死咬伤各16人。县公安局组织打虎队进山,猎虎7只,其害遂除。公安战士汪植祥为驱除虎害捐躯。
7月22日下午3时,城关、城南、吕亭、孔城等地遭冰雹袭击,死伤19人,毁坏房屋706间、庄稼4626亩。
8月20日至22日,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成立县总工会。
8月28日,县城天主教堂西班牙传教士都光中、戈森卫利用传教进行违法活动,被我公安机关驱逐出境。
秋,桐城乡村师范学校,后改为桐城初级师范学校,在县城创办,1957年改为桐城师范学校,1963年撤销。
10月22日至25日,县第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11月7日,县城举行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大会。
12月1日,县首次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召开。
1952年
1月6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即“三反”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