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蚕桑生产规模化,为茧丝绸发展打基础 桐城市双龙丝绸责任有限责任公司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朋友们: 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 现在,我代表桐城市双龙丝绸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就我们在推动蚕桑生产规模化发展方而所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我们公司的前身是双龙缫丝厂,创建于1994年,97年改为双龙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刚刚开始是2组立缫机,慢慢扩大成4组立缫机,2000年在立缫机没有办法生存的绝境下,淘汰了立缫机,换成两组飞宇2 0 0 0型自动缫丝机,2004年增加到6组自动立缫丝机。2007年公司收购了潜山县缫丝厂的8条自动缫丝生产线,并就地组织生产。目前,在潜山县经济开发区征了45亩地,准备建设丝绸产业网。产业同建成以后,主要是开发和生产丝绸的终端产产品 我们公司现在有14条缫丝生产线,年生产白厂丝200吨左右,年需要干蚕茧700——800吨。以前,我们的蚕茧基本上完全是从外地购进的。大家知道,在外地购蚕茧,质量、数量是无法得到保证。再加上行情的波动,企业感到特别被动。公司的产品质量无法提高,满足不了大一点的绸厂的需要,产品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甚至亏损。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必须扭转蚕茧完全受制与人的被动局面。从2002年开始,我们投资建设公司的蚕桑示范基地,到2004年,我们依靠省鱼桑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入学的专家,建设了1000多亩示范桑同。技术上,请了懂技术、有实际经验的人来管理,带领本地的农民栽桑养蚕。公司自己的基地,主要是用于示范、推广、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觉得企业靠自己去发展蚕桑,是很困难的。只有依靠并和广大农民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才能共同发展。我们通过认真的研究,决定在农村有成片的、适合栽桑养蚕的土地、有一些闲散劳动力的地方,和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农民进行行合,大力扶持他们走大面积,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我们要求准备发展盒桑的每一户农民,起码有30亩订以上的土地,能拿出一定的发展资金,本人勤劳,能接受新事物。 公司在扶持农民发展方而,主要的做法是: 一:公司无偿的提供桑苗,根据农民的需要,采购回来以后,直接送给农民 二:公司通过蚕桑合作社和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公司根据需要,及时采购化肥、蚕药、蚕具、方格蔟,发给农民。农民交售蚕茧时,逐步付清公司为他们垫付的材料的成本。少数农民及展过程中遇到资金特殊困难时,公司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及时给于帮助。 三:公司多年一直和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保持合作关系,每年组织对农民培训,并在养蚕的全过程中,请专家跟踪服务。现场解决问题。确保每季养蛮不会出现问题。 四:在栽桑养蚕过程中,我们要求高标准。采购的桑苗必须是高产的品种。桑树的栽种、篱理、养蚕的蚕窒都要求标准化。小蚕室必须有空调。蔟具,完全用方格蔟。人蚕室必须满足养蚕的技术需要。 五:在收购农民的鲜茧时,公司按照和农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标准进行收购:全化蛹、上茧率达到90%、含水率不超过14%、茧层率按国家标准,优于标准的价格提高。低于标准的降低价格。 六:每年的收购价格,公刊都提前和农民代表协一商确定。根据当时的行情、蚕茧的质量,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公司确定的保底价格是十八元,但是,近几年都在二十年元以上,最高二十四元以上。在特殊情况下,如市场蚕茧价格大跌,或者因为天气的原因,造成蚕茧内在质量特别差,公司为了确保农民不收损失,公司的收购价格基本上都高于保底价每公斤八到十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就能一心一意的养好蚕,卖好茧。公司收购农民的蚕茧,尽管价格高,但是,因为质量好,公司生产产量得到大幅提岛,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白厂丝,卖出好的价格。公司也就有很好的效益。这样的结果,是双赢的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发展了一百二十个养蚕大户,六千八百亩左右的桑园。其中,一百亩以上的有三户,其他的都在三十亩到八十亩之间。我们每年养四季蚕,分为早春、晚春,早秋、晚秋。成熟的桑园,每亩一年可以养三张到三张半蚕种。年产鲜茧二百五十一市斤左右。按每市斤二十二元计算,一亩桑园一年至少能有五千五百元的毛收入。这样的收入大人超过了其他的农作物。稳定的、可观的收入让养蚕大户积极性高涨。他们的示范,也带动了其他的农民发展栽桑养蚕。所以,我们的蚕桑基地,就是在丝绸行情特别不好的时候,不但没有萎缩,还不断的扩人。就在前年和去年,我们还发展一千多亩。去年,我们全年共养蚕一万四千六百张,收购鲜茧一百零一万斤,盒茧质量都很好基本上都可以缫出高品位白厂丝。 基地的发展,养蚕大户得到很好的收入,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有利于蚕桑发展的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农民汪益华、程世生、王义是他们当中比较突出的代表。他们不但积极的带头发展栽桑养蚕,无私的帮助其他的人。还和其他的几个人一起搞桑园的综合利用。他们用桑枝条带动部分农民养蘑姑。利用桑园、养蚕室养土鸡。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他们给其他的农民带了一个好头,为我们今后的进一一步发展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同志们,我们公司在发展蚕桑方而做了一些努力,也有了一点成绩。但是,这不但是依靠和农民合作取得的。同时,也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分不的。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经常到现场指导、不断的给于肯定、鼓励和帮助。正是有了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点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双龙丝绸公司对支持、帮助过我们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多年的蚕桑发展的实践,我们有一点感受和体验。 一:搞好蚕桑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丝绸企业的长远发展。龙头企业不但要行规划、有组织的去做工作,还要做好服务工作,让农民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农民只管管理桑园、养好蚕,其他的工作企业必须去做好。 二:栽桑养蚕是很辛苦的,还有很大的风险。要发展蚕桑,必须要让农民的收益得到一定的保障。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企业要担起承担风险的责任。起码不能让农民在正常收成的情况下亏损。另外,企业要支持农民利用空闲的季节去发展桑园的综合利用,大家共同的想办法,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合理的布局。栽桑养蚕需要大量的人力,过分的集中,会造成用工紧张。抬高了用工的价格,给养蚕户造成损失。 四:支持农民成立蚕桑合作社。合作社可以作为开展技术培训、农民交流的平台。也是公司和农民保持密切联系的组织。通过合作社,增强凝聚力,协调关系,解决问题。 五: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注意保护白己。注意合作的对象的人品和素质。在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注意确定双方的义务和利益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拥有一点股份。这样在企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企业的利益也有保障。 丝绸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它在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到今天,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仍然保持着其他任何纤维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仍然保持着它的高端消费品的品位。一去年,世界经济萧条,其他的产品出口出现困难的时候,丝绸一枝独秀,这充分的说明了丝绸的价值,充分的说明了它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的茧丝绸行业在向中两部转移。桐城市具有发展优质蚕桑利丝绸行业的各种条件。我们公司决定,在20 1 3年底'和科研单位合作,建设500亩现代化的,更商标准的盒桑科技示范园。以高产、优质、省力、综合利用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我们在三年内,投资5000万元,利用我们现在生产的百厂丝质量比较好的优势,开发、生产丝绸的新的产品。 同志们,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我们的发展之路,这是领导对我们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丝绸界的朋友们对丝绸产业的执着和热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做好蚕桑的产业化发展工作,不断的提升我们丝绸产业的水平。我们就会有一个辉煌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