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无语 于 2013-3-30 07:47 编辑
我想刘墉是适合我的一面镜子,他用生动而诗意的笔触写出我无法表达的感受,恍惚间,我甚至觉得他在异乡度过悲欢岁月的小楼,也与我年少时居住的房子是那么相似。 跟他一样,我也会时常望着窗外的绿树发呆或坐在门前的石凳上看浓密的树叶间洒下的破碎阳光。冬夜里那些光秃秃的虬劲的枯枝举着一弯冷月,真是有一种无比宁静的水墨画味道。 他生在台湾,地处亚热带,很难看见下雪,所以他总有种不能遇见一场雪的遗憾。而在我少年生活的金神墩,一个早年曾热闹过的港口,每年冬天都会有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厚厚的积雪盖住河岸和村庄,站在桥上俯瞰,所能见的只是一片纯白中几只翻飞的黑色的寒鸦,所有的繁华和喧闹都沉沉的睡去。河面再也照不见我小小的身影,世界空旷而沉寂,让人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苍茫的意境。 想必小河是不会出现在刘墉的梦里。我们的小河是动静皆宜的,在寂静中酝酿了一整个冬天的小河,迎来春天的喧闹和缤纷,岸边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的油菜花,那种甜甜的香气氤氲在碧汪汪的河水上,经久不散。我最喜欢的是小河的初夏,清冽的河水轻抚着水草流过,白鹭有的在水中的石头上小憩,有的在高高的天空飞旋;沙滩上,牛儿打着响鼻,噗噗的啃着青草,小鸟在牛背上跳来跳去唱着欢歌。我高高地坐在河堤的柳树上,耳际掠过的长风,是那么清凉与温柔。 此时,我忽然看到了不一样的刘墉,也看到了年少时那个纯净的自己。 人至中年,面对着刘墉干净灵动的文字,我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在广漠的自然中,让灵魂澄澈透明 我将这面镜子深藏于记忆,希求它永不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