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4185积分3638威望159 桐币176 激情14315 金币0 在线时间2202 小时注册时间2010-5-28 
 
 版主   
 
	积分3638 
   鲜花(3 )   鸡蛋(0 ) | 
 
| 童乃寿作品中国美术馆展出 
 安徽市场星报讯(记者周玉冰北京报道)3月17日,被誉为国家最高艺术殿堂的中国美术馆迎来一次展览盛事,“童乃寿中国画展”于当日上午10点开幕。安徽美协主席张松主持了开幕式。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全国工商业联常务副主席孙安民、解放军总政宣传部部长周涛、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慈爱民、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姜永涛、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牧、著名评论家邵大箴、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林阳、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丁杰及安徽省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田,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林存安,省文化厅副厅长宰学明,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蒋兆晴,省文史馆副馆长余家林,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吴雪等参加了开幕式。值得说明的是,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炜,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也在百忙之中莅临展览现场参观。
 
 展览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安徽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文史馆、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省书画院、岭南书画院、合肥市文联、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合肥市书画院共同承办。
 
 展览现场,人头攒动。北京的一些评论大家及著名画家、收藏家、书画爱好者纷纷涌向中国美术馆,一睹“童家山水”风采。
 
 当代山水画家多,画黄山的画家也多。然而,能毕生经历画黄山,并且画出独特风貌,而且在笔墨追求上有突出贡献的当属童乃寿。他也是近一二十年来走进中国美术馆展览的为数不多的安徽画家之一。此次展览共展出著名画家童乃寿先生近40年来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画200多幅,不少画作还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开幕式后,著名评论家邵大箴主持了学术研讨会。著名评论家、画家薛永年、尚辉、孙克、郭公达、刘曦林、马鸿增、张松、林阳、刘龙庭、夏硕琦、赵力忠、李一、王镛、王鲁湘、方绍武等先后发言,充分肯定了童乃寿在中国山水画上的创新与贡献。
 
 
 
 链接 评论摘要(排列不分先后)
 
 作为自然景色的黄山风物,在童乃寿的画面上游离于自然与心灵的两极之间;而作为艺术作品的黄山画作,又游离于传统程式和近世名家的笔墨规范与画家自家心性审美的两极之间,恰恰正是这样的游离,使得童乃寿的黄山作品脱胎于自然造物与古典范畴,而成为源于心灵而又指向当代的黄山画作的代表。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
 
 
 
 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山峰之险,瀑布之奇,云雾缭绕之幻境。他用雄健而细致的笔墨,用点擦皴染写山石、树木、水流与云气,各显其特有的力和美。画面浓淡、虚实、奇正、方圆、黑白相互穿插、转换,富有节奏与韵律。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
 
 
 
 童乃寿先生在“以技入境”中完成自我生命与艺术生命的合一与精神高度的提升,在求“真”中,使画面意象“气质俱盛”,传达出事物内在的规律与本质,在数十年的实践中,抵达了“意造与真,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完美境界。
 
 ——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
 
 
 
 童君每写黄山如痴如醉,倾情挥洒,着意氤氲变幻,虚实相生,得黄岳神韵,创自家目。
 
 ——著名画家孔仲起
 
 
 
 童乃寿画黄山,抓住了黄山特点,融入自己感受,总体上讲求韵律、节奏,同时注重细节,在吸取前辈滋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体验,画出了黄山朝气蓬勃的景象,画出了黄山的神韵。
 
 ——著名评论家薛永年
 
 
 
 童乃寿虔诚对待自然,虔诚地对待艺术,后期作品,具有吞吐大荒的气度。
 
 ——著名评论家孙克
 
 
 
 童乃寿画不同山峰,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他丰富了中国画皴染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发展、丰富了披麻皴的技法。
 
 ——著名评论家夏硕琦
 
 
 
 童乃寿笔下的黄山,师法自然,虚实相生,笔墨滋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
 
 
 
 童乃寿先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在传统中继承,创新。尤其是泼墨的运用,更能体现真性情。他是当代画坛很有研究意义的个案。
 
 ——著名学者王鲁湘
 
 
 
 
 
 (特别声明:文章系安徽市场星报特派记者采写,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追究责任)
 
 
 
 
 
 童乃寿艺术简历
 
 童乃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合肥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并长期担任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童乃寿先生于1941年元月生于安徽巢县, 1959年开始师从于海派画家孔小瑜和新安派画家童雪鸿、张君逸先生习画,70年代受教于著名画家方济众和应野平两位先生。其创作的作品题材多样,山水花卉书法无一不精,特别是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倍受社会赞赏,多次作为省、市政府礼品赠送外宾,并被国务院等单位收藏。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了“大红袍”画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