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0|回复: 0

[书法] 论黄庭坚书法--默墨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215

回帖

946

积分

摄影之友

Rank: 8Rank: 8

积分
946
QQ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3-1-9 12: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两个雕塑家各得喜欢不同的原材料创作,一个比较方正,一个比较奇异,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原材比较方正的雕塑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了自己想要的作品,非常完美。原材比较奇异的雕塑家也用一个月时间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他想利用这个奇异的原材料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来,但这块材料比较奇异,可以塑造的空间不大,只能利用它的一些特性应材适用了。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喜欢方正原材料的雕塑家的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一名雕塑大师;那另外一个雕塑家看似他的作品很独特,但他的创作题材越来越狭窄。
可以供我们学习传统的书法大师位,他们也是不同的原材,我们学习书法和两位雕塑家一样,你选的原材不对,你的收获也会不同,有人成为大家,有人貌似有短暂的出尽风头,但长时间中我们发现他难以跨越他的原材。
当今学习书法的写黄庭坚的比较多,林散之先生在他的书法论中从未提起过,黄字的风格是非常有强烈个性的书家,即使你学得象,但你的书法基本上笼罩在他的光环之下,本人细心观察了一下多年前在国展中写黄庭坚入展比较多的一些书家,多年前和现在看他的作品基本上没有区别。
历史上有非常强烈个性的书法家非常多,我们可以敬仰他们,吸收他们的精华,而不是原形,不然就成了东施。
      (以下转)
      黄庭坚在继承传统、学习前辈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他的书法也存在某些缺点,如有些笔画过瘦过长,像苏东坡讥之为树梢挂蛇那样,的确显得难看。然而,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说,黄书有他的独特风格。 黄庭坚 送刘季展诗帖
一、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这种破体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二、欹侧变化,不受羁束:
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三、点不挑起,一代奇书:
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字,《松风阁诗》中的、。潺,、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宋代袁文评黄庭坚的书法时说: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瓮牖间评》卷四)。
四、撇改为点,蹙写上收:
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字和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
五、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黄庭坚对一些下面带有四点的字,写时都将笔画连续,成一道波浪形,如《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字,《花气诗帖》中的字,《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字,《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王纯中墓志铭》中的字等。这样处理,使字的上半部较为端正、平稳,表现为,而下面的四点写作波浪形,连续一笔而成,则显得潇洒飘逸,表现为,这样便使字体结构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六、不泥古法,得笔外意:
黄庭坚的草书如龙飞风舞,超轶绝尘,为世人所称赞。他虽师承张旭怀素,但他不泥古法,力求创新。金代诗人施宜生称赞黄庭坚的草书时说:“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中州集》卷二“跋山谷草书”)赵秉文《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黄庭坚草书的有些字形虽与张旭、怀素所写的字有些相似,但他善于用笔,深得此中三昧,所以黄书的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旭、素的许多笔画虽也豪逸放肆,但多是一笔简单而过,而黄书则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我个人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庭坚的草书已超过张旭和怀素。另外,苏东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生活阅历、文章学问等方面来说,黄庭坚远比旭、素丰富和渊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