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0500
- 积分
- 644
- 威望
- 28
- 桐币
- 323
- 激情
- 31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4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20

桐网贡生
 
- 积分
- 644
 鲜花( 2)  鸡蛋( 0)
|
诗语生活 ——《乔浩诗选》赠书感言 陈唯忆
热爱文字的人,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世界没有纷争、没有暗里相斗,直来直往;纯洁的相信一切真理,盼望被读懂和理解。 诗与生活,诗语生活。怀宁,这座用古典文化孕育的千年古县。自梁祝后又既发生了孔雀东南飞,皖河文化诞生了中国长诗圣地。诗歌的文化,自古蕴量着怀宁的子民成长、发展。
只要接受过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应该都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中国现代诗歌的传为家颂的经典之句。望着漆黑的夜晚,仰读“面朝大海,春暖花海”我不禁想到了海子。哦,海子是从怀宁这座大山走出去的孩子。
怀宁因为海子抑或是孔雀东南飞长诗的影响,引领着一群群热爱文字和诗歌的人儿深深地眷念着他。在这,诗歌是生活中的另一个世界,文字是我们的最真挚的朋友。诗歌界的老师和朋友们也常常留念如此,与其说是追悼海子倒不如说是一群追逐现代诗歌的后辈们。
这座皖河独秀山水孕育着的诗歌的古县怀宁,继海子之后便走出查振科、罗巴等诸多著名诗人,另外还有笔尖频频写起怀宁草木的现实主义诗人乔浩。
最初接触到乔浩老师的诗歌,是在安庆日报等报刊中的副刊中。
依稀还记得《在怀宁小市镇》还酝酿着着《感 动》的温暖,《桂林芦笛岩》“像是一束错开的花\在喧闹的世界里”,吹拂着“内心隐秘的蒿草”;《4月3日寄友人》相约同《去看海》留下了“在天涯海角,风极其猛烈\让我想到我这些年\一直低头赶路”令人深思的心灵枷锁,转而又画下了《8月18日:诗歌日记》……
如果没有记错时间,这应该是乔浩老师于2008年8月28日发表在安庆日报副刊中的组诗。在这之前,我还不熟悉乔浩老师。读乔浩老师的诗,深思蕴涵着哲理;真正的诗如人生,人生如诗的融合点。
因为对文字的痴念、诗歌的追求,尔后我很荣幸得到文学界老师的支持和关爱,也在那个时候通过早已熟悉的铅字认识到那位写着怀宁草木的现实主义诗人乔浩老师。
乔浩老师犹如如他的诗歌,耿直豪爽、真实性和复杂性极为浓厚。在怀宁文学界,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深深被其感染。
自认识乔浩老师到现今,我们零距离面对面交谈的时间用手指也能数清有多长时间。如果算起见面的次数,现在我们也只见过三次而已。
第一次是怀宁作协石境采风活动,第二次则是我当时临近毕业所策划的怀宁宜城文学社首届文学交流会上,第三次也是我离开怀宁的前夕的怀宁作协“家宴”上。
算起来虽然说仅有三次,虽然算起来相识时间很短暂,但是没有任何自然界的阻碍让我们疏离彼此的师生情谊。反而,是让我再一次读懂了乔浩老师的诗歌和境界。
三次见面,二十几个小时的相处;乔浩老师给我留下的永远都是那般的严肃的、不拘言笑,即使面对众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也能沉静的像座大山。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先前一直写着都是些没有断章且杂乱毫无头绪的称诗也不是诗的文字,后来在乔浩、孙大顺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改掉了曾经的笔锋。
威严并没有吓退我对乔浩老师的崇拜之心,毕业离开怀宁之后我们也时常保持着联系。虽然电话很少通E—mail很少发,但是隔着千山万水还是得感谢中国移动通信传递着电波给远在家乡怀宁的乔浩老师。
“存在过,经历过,感受过”迷惑或是徘徊,但是诗人乔浩还是坚持“诗心永恒”。诸如《日记》中的“陀螺在小男孩中舞蹈\舞蹈在男孩纯洁的心上\\人的聪明就是如此\不使爱物在爱中沉溺.....”哦,“陀螺在转动\小男孩不敢有半点松懈”!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评论家、散文家沈天鸿先生在《乔浩诗选》中所作的《序》中所写这句话般“诗意并不是鸟语花香,那么它就常常是重的。”
读乔浩的诗,学到的知识是谈也谈不完的。 |
|